天天看點

大地驚雷‖幹就完了,哪來那麼多廢話

大地驚雷‖幹就完了,哪來那麼多廢話

觀影一彈 ‖ 黑别人就是黑自己

我給自己包裝了一個高大上的觀點:目标,任何目标,所有目标,制定以後,隻要不去實施,連不穿的襪子都不如。換句話說,一切不以行動作為落實手段的目标,都是“耍流氓”。

看了許多電影,從中也感受頗深。回頭一細想不要緊,卻神奇地發現,一旦與自己對标,卻是燈下黑。結論是,一直“耍流氓”的不是别人,而是我自己,捂蛋笑。比方說,直到第二遍看《大地驚雷》,才着實感歎,當時激動得要寫一篇觀影感,結果八年過去了,看的次數越多,越寫不出來。

正所謂,“烏鴉站在黑豬身上,隻看見人家黑,卻看不見自家黑”,這何嘗不是對燈下黑的一聲當頭驚雷?

目标一旦确定下來,立馬采取行動,以超我的勇氣,與人性鬥争,與自我鬥争,克服艱難,不達目标不罷休,這就是《大地驚雷》自始至終所表現的主題之一。

大地驚雷‖幹就完了,哪來那麼多廢話

觀影二彈 ‖ 票房泥石流的清流

2010年底,科恩兄弟翻拍的美國西部片《大地驚雷》(TRUE GRIT)首映,沉迷兩周之後,突然躍升北美票房冠軍。從這一點上,可以隐約推論,這部“看似青銅實則王者”的片子具備醇厚的“宿醉”效應,其中内涵需要靜音躺平,慢慢回味。

故事情節很簡單:因父親被自家農場的雇傭工、身背數案的累犯切尼所殺,年僅14歲的女孩瑪蒂(海莉.斯坦菲爾德飾),雇傭聯邦警察考克本(傑夫.布裡吉斯飾),考克本又聯合德州騎警勒博夫(馬特.達蒙飾),三人一起深入印第安人聚居區,緝拿兇犯切尼的故事。

之是以喜歡科恩兄弟的電影,是科恩兄弟拍片子并不純粹商業化。值得點題的是,科恩兄弟很有哲理的樣子,還挺有别緻。在我看來,簡直就是商業大片泥石流中脫穎而出的一塊青玉。此外,作為自诩為是上帝選民的美國人,科恩兄弟多部電影的表現視角,與中國文化傳統表達殊途同歸,所謂天道輪回,生死平衡,天理昭彰。比如說,另一部《巴斯特·斯特魯格斯的歌謠》也帶有這種鮮明的标簽。

大地驚雷‖幹就完了,哪來那麼多廢話

觀影三彈 ‖ 以命相還的生死平衡

瑪蒂的父親與雇工切尼去鎮上買馬,切尼去小店喝酒打牌輸了錢,認為别人玩老千,回旅店取槍耍橫,瑪蒂的父親上前阻止,遭切尼射殺,切尼逃逸。

➠一命 ♞考可本救命勒博夫

為抓捕切尼,離婚獨眼警官考可本和瑪蒂布下埋伏,準備伏擊奈德匪群,結果追蹤而至的勒博夫不知情,闖進埋伏圈,被随後趕來的奈德群匪包圍,勒博夫命懸一線。關鍵時刻,考可本與群匪展開槍戰,救下勒博夫。

大地驚雷‖幹就完了,哪來那麼多廢話

➠二命 ♞勒博夫救命考可本

山腳下,考可本橫刀立馬,擺開架勢,擋住匪徒們的逃路,一人勇對四匪,他開槍擊斃三人,卻被奈德擊落馬下,被馬身壓住,奈德準備射殺考可本,危機關頭,被山頂上的勒博夫一槍斃命,救下考可本。

➠三命 ♞勒博夫救命瑪蒂

山頂上,瑪蒂被兇犯壓住,切尼舉刀準備殺瑪蒂,危在旦夕,切尼被及時趕到的勒博夫打昏,瑪蒂被救。

➠四命 ♞瑪蒂救命勒博夫

山腳下,考可本跟亡命四匪徒持槍對峙。蘇醒的切尼砸暈勒博夫,勒博夫命懸一線,關鍵時刻,瑪蒂搶槍在手,将切尼擊斃,救下勒博夫,但槍發後坐力将弱小的瑪蒂撞進深坑,被冬眠的毒蛇咬傷,生命臨危。

➠五命 ♞考可本救命瑪蒂

夕陽即将落山,熟悉醫生所在的考可本,抱起瑪蒂,騎上瑪蒂的小黑馬,與時間搶命,小馬累死,終于将瑪蒂送到醫生手上,左臂被截,瑪蒂存命。

大地驚雷‖幹就完了,哪來那麼多廢話

➠六命 ♞瑪蒂一生未嫁答考可本

瑪蒂從昏迷中醒來後,考可本與勒博夫早已悄然離去。回到家,瑪蒂就給考可本寫信,邀請他到自家農場,渺無音訊。

轉眼四分之一個世紀過去。這場跌宕起伏的生死之旅,三個人都曾拿着生命,去捍衛法律,去維護個人尊嚴和訴求。以超我的勇氣,證明了各自的人格。事了拂身去,深藏功與名。他們在這場正義與邪惡的較量當中,朝夕相處,患命與共。壞人伏法,三人分手,從此以為别,25年未謀面。

大地驚雷‖幹就完了,哪來那麼多廢話

1903年7月,瑪蒂收到考可本的請柬,邀請她去觀賞自己的“西部狂野秀”。瑪蒂欣然前往,考可本卻在瑪蒂到達的3天前去世,彼時的境況,令人唏噓難盡。瑪蒂把考可本的靈柩轉移到農場安葬,任憑閑言碎語,一直守護到死,瑪蒂一生未嫁。

你不見我,我不欠你,惺惺惜惜;你成就我,我成就你,天道昭昭。雖遠天涯,而近咫尺;不要咫尺,得了天涯,與其淚如雨下,不如化風飄散。

正應了中國那句老話,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大地驚雷‖幹就完了,哪來那麼多廢話

觀影四彈 ‖ 影片的冷與溫

一開頭就給人以冷冷的寒意,整個影片透出來的寒冷自始至終。劇中人的服色大都黑、灰、黃;大雪,空曠的森林,幽暗的洞穴,冰冷的河水;唇槍舌劍的交易,冷腔冷調,親情淡漠;絞首架,殺人犯,毒蛇,朝生夕死,屍體買賣……似乎這一切都暗示,這是一個冷酷無情毫無秩序的世界。

且不可對這種冷冰冰所迷惑,就像天然氣爐子燃燒,看上去是藍色冷調,但是你很明白,那種藍色本質是熾熱。

大地驚雷‖幹就完了,哪來那麼多廢話

除了冬天大背景,影片之是以以冷為基調,是為了反襯電影所要表達的實質溫度。熱衷鮮衣怒馬的觀衆,可能僅以這種單調冷就會心生抗拒。須知,用熱表現熱簡單,用寒冷表現熾熱難。

➠影片一開始,瑪蒂死去的父親躺在漫天雪花當中,兇手切尼倉皇而逃,但門口的兩盞挂燈越閃越亮,意味着咱們沒完。

➠瑪蒂在親姑媽家竟然缺衣少被,凍得瑟瑟發抖徹夜難眠。天亮以後,瑪蒂把一盆紅豔豔的蘋果(全劇出現3次)裝入花5分錢從姑媽那裡買來的袋子,因為她聽黑人小孩說,小黑馬喜歡吃蘋果。影片以人情的冷淡,反襯人性的溫暖,通過對比,冷暖自知。

➠看到考可本竟然撇下自己,與勒博夫結成追蹤兩人組,瑪蒂策馬狂追,到了河邊,不顧河水冰冷,驅馬下水遊到對岸。冬天的河,怎能澆滅緝兇的火?

➠冰天雪地的黑夜,不顧危險,考可本為瑪蒂生火,取暖燒水。勒博夫提醒,身為追犯騎警,為避免暴露或遭襲擊,有時好幾天喝不到水,渴了隻能喝泥水。考可本反唇相譏,說還以為騎警如果沒喝過馬蹄印裡的積水,都不算騎警呢,惹得勒博夫憤然離去。殺匪如麻的冷血法警,漫漫寒夜,人性表現如篝火。等等很多。

觀影五彈‖ 影片的簡與繁

影片最大的表現形式是簡,簡到什麼程度?如果你注意力不夠,漏了一句台詞,錯過一個鏡頭,忽略一段配樂,很可能直接降低你的觀影期望。

簡到感受像放馬:馬兒吃不吃草,沒人關心,牧馬人躺着睡覺呢。影片一點也不讨好觀衆,我演我的,看不看在你。

大地驚雷‖幹就完了,哪來那麼多廢話

比如,有兩段很精彩又精緻的場景對白:➠頗有生意天賦的瑪蒂,因父親之死,要把父親買的馬退還販馬商。她充分利用販馬商沒有看管好父親的馬,以緻被切尼偷走的責任疏漏,用擺慘(父親去逝、母親新寡、弟弟妹妹小)、用威脅(請很厲害的律師起訴販馬商沒盡看管義務欺負孤兒寡母)、用伶牙俐齒說服販馬商以理想的價格退給自己。

➠事實上,馬匹收回後,無人購買,自認倒黴的販馬商隻能虧本。一通閑聊,瑪蒂抓住機會,以當初高價退貨給販馬商,又想以低價重新贖回一匹小黑馬。此時的老販馬商如夢初醒,下意識擡頭說了句:等等,我們又開始交易了?CUT!鏡頭剪輯到此為止。這麼複雜的生意和人物性格刻畫,兩段影片僅用時5分13秒,幹淨利索,大笑之後,回味悠長。

更何況,飾演瑪蒂的演員斯坦菲爾德,與其他兩名老手,布裡吉斯和馬特達蒙相比,演技還是顯了稚嫩。

大地驚雷‖幹就完了,哪來那麼多廢話

所謂大道至簡,這部電影即是如此。人活着由繁至簡,欲望由繁至簡……就如楊绛語,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系。毫無關系即是至簡,高階的至簡是平靜的自己。

有簡必有繁,因為任何事物都是對立統一的,就如世間一切,皆為鏡像。電影的簡由什麼形式統一呢?音樂,沒錯,繁複的音樂即是對簡約的鏡像。簡是眼睛,繁是耳朵。

根據情節發展,劇組共為《大地驚雷》創作了21首音樂,可謂繁複而多變。比如《倉惶而逃》《小黑馬》《渡河》《偉大的冒險》《父親的槍》《一對四》《跑死馬》《我抱着你》《四分之一世紀》《墳墓》《依在永遠的臂彎》……

這些輾轉多彩的音樂,正如這部電影鏡頭高速上的一盞盞反光燈,如影随形,眼光所至,呼應閃亮。這些配樂以水形的特質,幻化遊走,與觀衆的感應一起跳動,感受起來飽滿立體。沒有這些音樂恰如其分的滲入,《大地驚雷》就是一場忘了放鹽的盛宴。

大地驚雷‖幹就完了,哪來那麼多廢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