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像的隐喻"
- 黃啟友、王一初、燕超、曾志琴四大展
藝術總監
給紳士
展覽執行
陳偉 / 田碩
展覽時間
2020.12.06-2021.02.06
展覽場地
深圳市福田區深工業UPtown LOFT鎮 LC526
海漢藝術空間
"Synecdoche一詞來自希臘語,通常是指本體論與借用從屬關系之間的關系,無論是通過部分替換整體,還是通過整體,或材料,由構成的事物。自亞裡士多德的修辭學開始以來,多年來,隐喻的藝術技巧逐漸蔓延到語言學的使用中,延伸到藝術創作的不同類别或形式。
本次展覽中的四位藝術家,雖然他們的作品有着截然不同的外觀和不同的機會,但當他們放在一起時,我們可以清楚地感覺到一種修辭上的共性——圖像景觀和圖像符号對曆史文化和現實情況的影響。
在當下的藝術圈裡,黃啟友就像是斯文的現代素養,他對過去流行的那些作品有着高度的警覺性。他寫的"風景"不僅是他一路逃離城市的哲學的結果,也是他一心一意地潛入自然和古人的産物。面對古人,他曾經說過要"上山,想找路繞過山頂到達山頂"。是以,黃啟友的"背山"構成的比喻是:"溪山"峰後"醉醺醺"、"俯仰觀"爛了。
"日落1"黃啟友布藝25x30cm 2019©圖檔由藝術家和海涵藝術空間提供
王一初對景觀的偏愛是始至終,她發現了東方景觀與西方景觀共存的基因。近十年來,她從立體主義學派的技術語言入手,以平面、幾何形狀、色彩表現,以"弱化意象的象征功能的傾向",她的山水畫逐漸成為"靜物畫"。在她的新作品中,懸浮的、脫離的"标準化形式"符号也成為觀衆需要依靠想象力才能看穿的本體。
"圖像六"王一初紙基彩色35×35cm 2020©藝術家和海漢藝術空間提供的圖檔
燕超作品中有兩個核心訴求:一是藝術家憑借墨水和墨水在紙上的滲透力不能完全可控,使畫面具有斑駁的效果,進而幹擾了觀衆對原始圖像的觀看,進而衍生出一種新的觀看方式;重新編輯的圖像,無論是圖像的形狀還是場景的内容,都是對藝術家創作理念和行為本身的引用。
"好棋"闫燕超級紙墨複合材料145x135cm 2018©圖檔由藝術家和海涵藝術空間提供
曾志琴的新作是一次印證,證明了他走出了超現實的叙事體系,轉向了水墨媒介的"品質"探索。他寫下了那些"生鏽"的山脈,瀑布,明月......它們都具有形容詞般的屬性,當它們交織在一起時,一方面塑造了自然景觀獨特的審美氣質,另一方面,它們建構了一個虛拟的神秘世界。前者是隐喻,後者是隐喻。
《竹林中的兩幅》曾志琴原創色彩與金箔78x78cm 2020©藝術家和海涵藝術空間提供的圖像
有趣的是,當四位藝術家的作品在展廳中一起展出時,物品和圖像是自由和修辭的,仿佛解開了一個巨大的迷宮的奧秘,吸引着觀衆從一個景觀到另一個景觀,從一個岔路口到另一個岔路口,在不斷的偏差中探索迷人的宮殿之謎, 也許這就是展覽中的作品,是創作者對觀衆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