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是人類最好的鏡子,唯有透過曆史,才能看清楚人類文明的一點一滴。隻要不忘記走過的道路,就可以少幾次跌倒。
中國有過輝煌,也有過沒落,但中國始終存在。中國曆史是一個國家的曆史,是一個民族的曆史,也是每個中國人的曆史。中華文明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開始有我們,現在有我們,未來必将還會有我們。回顧曆史,可以看清楚過去,更可以警示未來。
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華文明曆史悠久,前後橫跨5000年。中國曆史就像一個漫長的故事一樣,需要從頭說起。

人們把文字還沒有産生之前的時代稱作“史前時代”,那時候人類還生活在原始社會。中國的原始社會起始于約170萬年前的元謀人,元謀人也是中國境内最早的人類。原始社會經曆了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兩個時期,其中氏族公社時期又分為以女人為主的母系氏族公社和以男人為主的父系氏族公社兩個不同階段。
文字産生以後,人類才進入了有記錄的曆史時代。中華文明有兩個源頭:一個是黃河文明;另一個是長江文明。相傳約4000多年前,在黃河流域生活着很多原始部落,黃帝就是原始部落聯盟的首領。黃帝曾親自率領部落打敗了黃河上遊的炎帝部落,從此以後,黃帝部落和炎帝部落便結成了聯盟,并且一起在黃河流域長期繁衍生息,進而形成了華夏族的主幹。後來,黃帝被封為華夏族的祖先,這就是“炎黃子孫”一詞的由來。
夏朝(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是中國的第一個王朝,前後曆時将近500年。夏朝的開始,标志着中國上百萬年的原始社會結束,幾千年的階級社會逐漸開始。夏朝共經曆十四代,十七個王。夏朝比較有名的帝王是禹,大禹因治水有功而被後人稱頌。
大禹
夏朝第十五個帝王孔甲,不僅迷信,還沉迷于酒色,在他的帶領下夏王朝逐漸走向了衰落。夏朝的最後一個帝王是夏桀[jié],他是曆史上有名的暴君。夏桀荒淫無度,殺人無數,還勞民傷财地四處用兵,緻使群眾紛紛起來反抗。夏桀最後衆叛親離,被商湯所滅,從此便開啟了商朝時代。
商朝(約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前後曆時500多年。商王朝與夏王朝在社會形态上沒有太多的差別,隻不過商王朝健全了古代階級社會的機制。商朝的前九位天子鞏固并發展了商朝,但從第十位天子仲丁開始,商王室便出現了混亂。仲丁以後的九位天子主政時期,商王室因争權奪利變得越來越混亂,史稱“九世之亂”。
九世之亂造成了嚴重的社會問題, 商王朝開始逐漸衰敗。後來,商朝的第20位國王盤庚将都城從刑邑[yì]遷到了殷,經濟文化是以得到了全面發展,局勢也才逐漸地穩定了下來。第22代商王武丁出身寒苦,他不僅了解民間疾苦,而且深知親賢臣遠小人的道理,在他的帶領下,商王朝發展到了鼎盛時期。
武丁
自24代商王祖甲以後,商朝社會沖突逐漸加劇,等到第30代商纣[zhòu]王時,王室的權鬥已發展到了頂點。纣王也是一個暴君,他不僅大肆殘殺王公貴族,而且濫施酷刑,迫使人民紛紛起來反叛。面對多重危機,纣王依然連年對外發兵,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商朝國力是以被大為削弱。與此同時,西方周人趁機發展起來,最終周人滅了商朝,建立了周朝。
周朝(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分為西周和東周兩個時期,共曆時 700多年。西周是中華古典文明的全盛時期,對後世有重要的影響。武王、成王和康王三位帝王在位時期是西周的黃金時代,尤其是康王主政時期,他繼承了成王的事業,勤于朝政,平易近民,刑罰幾十年都沒用過,社會是以變得越來越安定。
從周昭王開始,周朝便出現了危機。以後的共王、懿王、孝王和夷王四代,周朝更是陷入了長期的戰争之中,國力消耗巨大,朝廷不得不加大對人民的剝削,國内沖突也是以變得日益尖銳。周厲王繼位後變本加厲地對人民進行剝削。等到周幽王時期,西周王朝的危機已十分嚴重。
周幽王奢侈腐化,濫殺無辜,還廢了王後申氏。為此,申氏的父親申侯聯合西方部落殺死了周幽王。周幽王死後,其子宜臼[jiù]登上了王位,稱作周平王。連年戰争導緻關中地區破爛不堪,而且外族部落還不時前來侵犯,周平王隻得将都城遷到洛邑,從此東周開始。
東周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周王的勢力減弱,諸侯群雄開始争霸,齊桓公、晉文公、送襄公、秦穆公和楚莊王相繼稱霸,史稱“春秋五霸”。春秋時期過後是戰國時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在255年的戰國時期裡,共發生大小戰争230次。戰國時代後期,秦國統一了齊、楚、燕、韓、趙和魏六個諸侯國,進而建立起秦朝。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前後加起來不到16年。秦朝雖然短暫,卻很有名。秦始皇不僅統一了中國,而且大舉修建長城,對後世産生了巨大的影響。秦朝統治者的暴政導緻農民戰争爆發,最終秦朝被漢高祖劉邦所滅。秦朝滅亡後,項羽建立了西楚王朝(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公元前206年到前202年,劉邦與項羽之間爆發了争奪天下的戰争,史稱“楚漢之争”。最後劉邦獲勝,随後中國進入漢朝時代。
兵馬俑
漢朝分為西漢和東漢兩個時期,其中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為漢高祖劉邦所建立;東漢(公元25年~公元220年)為漢光武帝劉秀所建立。兩漢中間,王莽曾篡漢奪權建立了新朝(公元9年~公元23年)。公元23年2月到25年9月,劉玄也曾短暫建立過玄漢。從漢高祖時期到漢文景時期的漢朝,經濟實力直線上升,成為東方第一帝國,與當時的西羅馬帝國并稱為“兩帝國”。當時中亞和西方的各個大國都對漢朝懼怕不已,而到了漢武帝時期,漢帝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帝國。
漢帝國曾經打敗了西方的匈奴帝國,匈奴帝國戰敗後狼狽地向北逃竄。漢朝的張骞[qiān]曾出使西域,并開辟了著名的“絲綢之路”,中國也是以成為世界貿易體系的中心。正是因為漢朝的聲威遠播,外族人才開始稱呼中國人為漢人,如今的中國仍有90%以上的人口是漢人。漢朝是繼秦朝以後中國第二個大統一的王朝,前期定都長安稱作西漢;後期定都洛陽稱作東漢。
西漢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的一個黃金時期,當時的中國以超級強國的姿态屹立于世。漢朝以後,朝代的名稱雖有變化,但漢族作為中國主體民族的地位始終沒有改變。在西漢平帝時期,公元1年的時候,西漢全國總人口已高達6000萬,約占當時世界總人口的三分之一。東漢後期發生了“戚宦[qī huàn]之争”,朝政也是以變得越來越黑暗。公元184年,東漢爆發“黃巾起義”,之後東漢政府名存實亡,各地諸侯紛紛搶占地盤稱雄稱霸。公元220年,曹丕滅了東漢,建立了魏國,從此開啟了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
曹操
三國時期(公元220年~公元280年)的曆史人們都比較熟悉,諸葛亮、曹操、劉備、司馬懿、孫權等曆史名人都是三國時期的人物。繼曹丕建立魏國之後,公元221年劉備建立了蜀國,公元229年孫權建立了吳國,由此便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三國後期,魏國的實力日益壯大。公元263年,魏國滅了蜀國。公元265年,司馬炎奪取了魏國政權,并建立了晉朝,史稱“西晉”。公元280年,西晉滅了吳國,結束了三國鼎立的局面。
西晉(公元266年~公元316年)的統一非常短暫,由于階級沖突和民族沖突變得越來越尖銳,緻使各地的少數民族和一些流民不斷起義,最終導緻西晉滅亡。西晉滅亡後,皇族司馬睿在江南建立起了政權,史稱“東晉”(公元317年~公元420年)。與此同時,北方各族統治者也先後建立了十六個小國家,分别是成漢、前趙、後趙、前涼、前燕、前秦、後燕、後秦、西秦、後涼、南涼、西涼、北涼、南燕、北燕和胡夏,史稱“十六國”。
公元383年,前秦與東晉之間爆發了“淝水之戰”,最終東晉獲得勝利,由此形成了南北對峙的局面。此後在南方,東晉之後經曆了宋、齊、梁、陳四個朝代,史稱“南朝”。在北方,經曆了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和北周五個朝代,史稱“北朝”。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由于各民族大融合,經濟與科學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展。公元581年,北周靜帝禅[shàn]讓帝位于楊堅,楊堅登上帝位後建立了隋朝。
隋朝(公元581年~公元618年)的隋文帝南下滅陳後,動亂了400多年的中國再次進入統一時期。隋朝時期創立了科舉制度,用考試的辦法選拔官吏,打破了長期以來沿用的世襲體制。隋朝在藝術方面有很多新成就,建築、雕塑、繪畫、音樂、舞蹈等藝術都得到了發展。不過,隋朝很命短,隻維持了38年,公元618年李淵滅了隋朝,建立了唐朝。
唐朝(公元618年~公元907年)是中國國力最為強盛的朝代之一,定都長安。唐朝鼎盛時期,全國總人口超過8000萬,國土面積達到1076萬平方公裡。唐朝全盛時期,在文化、政治、經濟、外交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周邊國家都深受唐朝的影響。唐太宗李世民不僅重視農民、留心吏治,而且十分善于選拔人才和任用人才。在唐太宗的帶領下,唐朝出現了一個政治清明、經濟繁榮、社會安定的興盛時代,史稱“貞觀之治”。
唐朝時期,公元690年到公元705年,武則天曾建立起武周王朝,武則天死後又恢複了唐朝。武則天是中國曆史上唯一獲普遍承認的女皇帝,前後掌權23年。武周王朝仍然襲用唐制,而且武則天又是兩個唐朝皇帝的生母,是以一般不把武周視為單獨的朝代,而是把它算入唐朝帝系。
公元713年,唐玄宗李隆基登上帝位。在他統治的前期階段,唐朝曾進入一個全盛時期,史稱“開元盛世”。開元盛世是中國曆史上出現的第二次鼎盛局面,當時唐朝首都長安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也是世界上第一個人口過百萬的城市。唐玄宗在位後期,志得意滿,開始放縱自己享樂,對國事不管不問。在得到楊玉環(楊貴妃)以後,唐玄宗更加沉溺于酒色,他分不清忠臣與奸臣,使得朝政越來越腐敗。
公元755年,手握重兵的安祿山乘唐朝政治腐敗、軍事空虛之機聯合史思明發動叛亂,并很快攻陷首都長安,史稱“安史之亂”。唐玄宗吓得倉皇逃竄至成都。曆經8年時間,這場叛亂才被平定。唐朝因安史之亂元氣大傷,從此由盛轉衰。唐朝後期,戰争不斷,經濟和政治都出現了衰退。唐懿宗和唐僖宗位著名的無能昏君,更是讓唐朝一直走下坡路。
公元907年,朱全忠逼唐哀帝李柷[chù]禅讓,改國号為梁,定都開封,唐朝就此滅亡。唐朝滅亡後,中國大地上興起了很多小王朝,統稱五代十國時期。
五代十國(公元907年~公元979年),前後曆時73年。五代的第一個朝代是梁太祖朱全忠建立的梁王朝。繼梁朝之後,中國大地上又相繼出現了很多小王朝,其中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和後梁合稱為“五代”。與此同時,中國南方境内還有很多小朝代,包括吳、楚、閩、吳越、前蜀、後蜀、南漢、南唐、荊南、北漢等十個王朝,統稱為“十國”。五代十國後期,後周逐漸強大起來。公元960年, 後周大将趙匡胤[yìn]先後滅了幾個小王朝以後,建立了宋朝。
宋朝(960年~1279年)分為北宋和南宋兩個時期。北宋時期,中國出現了印刷術。當時中國經濟發達,海上貿易十分興盛,中國當時的經濟總量約占世界的一半。首都開封的人口達到了100萬,杭州的人口更是達到了120萬。北宋時期還出現了很多優秀的詞人,比如蘇轼、歐陽修、辛棄疾、文天祥、李清照等。
李清照
1127年,金兵大舉南侵,并造成了“靖康之恥”,北宋就此滅亡。同年,宋高宗趙構南遷建立了南宋。南宋後期,蒙古多次前來入侵。1276年,元朝攻陷臨安。1279年,8歲的小皇帝趙昺[bǐng]被大臣陸秀夫背着跳海而死。厓[yá]山一戰過後,宋朝徹底滅亡。
宋朝時期,在中國大地上同時還有遼、金、西夏等王朝的存在。遼朝(916年~1125年),國号大遼,是契丹族首領耶律阿保機建立的一個朝代。金朝(1115年~1234年)是由女真族首領完顔阿骨打建立的一個朝代,金朝曾于1125年滅了大遼,又于1127年滅了北宋。1234年,金朝在蒙古和南宋的夾擊之下滅亡。西夏(1038年~1227年)地處中國西北部,是李元昊建立的一個王朝,後被蒙古所滅。
1271年,忽必烈建立了元朝(1271年~1368年)。1279年,元朝統一了中國,結束了中國自唐朝“安史之亂”以來520多年的分裂局面。元朝前期與中期的統治十分混亂,元朝後期,幹旱、瘟疫與水災時常發生,黃河地區的水患尤為嚴重。元朝末期,朝政十分腐敗,官員A錢嚴重,為消除赤字,朝廷不僅加重賦稅,而且大量濫印新鈔“至正寶鈔”,以至于出現了嚴重的通貨膨脹,加上天災不斷,搞得民不聊生。此後,處在水深火熱中的百姓開始不斷起義,從此便拉開了元朝滅亡的序幕。
忽必烈
1356年,朱元璋率兵占領了集慶。此後幾年,朱元璋的軍事和經濟實力迅速壯大,連克多個強敵。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稱帝, 建立了明朝(1368年~1644年)。明太祖朱元璋即位後,通過減輕農民的負擔、恢複社會經濟生産、改革元朝留下的糟糕吏治以及懲治貪官污吏等途徑,使得社會經濟逐漸得到了恢複和發展,史稱“洪武之治”。明朝統治期間,鄭和先後七次下西洋,其船隊足迹遍布東南亞與南亞地區。明成祖朱棣[dì]在位時,還曾出現過短暫的“永樂盛世”。
明朝後期,宦官魏忠賢與其手下的閹黨把持了朝政,在此期間,朝政變得越來越腐敗。明朝末期,居住在東北地區的女真人開始興盛起來,他們已經可以與明朝相抗衡。1630年以後,女真人曾五次突破長城攻打北京。1644年,女真人攻陷北京,明朝滅亡,中國從此進入了清朝時代。
1636年,皇太極稱帝,國号大清,清朝(1636年~1912年)從此登上了曆史的舞台。1643年,皇太極病死,其第九子福臨繼位,稱作順治皇帝。順治皇帝在1661年逝世以後,其子8歲的康熙即位。康熙皇帝為政寬仁,留心民間疾苦,在他的統治下,清朝進入了“康雍乾盛世”。1722年,康熙帝臨終時傳位于胤禛[zhēn],稱作雍正皇帝。雍正皇帝在位時期,針對康熙時期的弊端采取了補救措施,使得“康雍乾盛世”得以延續。1735年雍正帝在工作時去世,其子弘曆繼位,稱作乾隆皇帝。
乾隆
乾隆皇帝在位時期是清朝的全盛時期。在此期間,全國人口不斷增加,乾隆末年全國人口已突破三億大關,約占當時世界總人口的三分之一。江南與廣東等地的絲織業與棉織業都很發達,景德鎮的瓷器也達到了曆史的高峰。清朝疆域超過1300萬平方公裡,東方的北韓與琉球國都是清朝的藩[fān]屬國。乾隆末期,大小戰事不斷,加之A錢腐敗橫行,使得清朝國力有所衰退。
1795年,乾隆皇帝禅位于嘉慶皇帝,乾隆則以太上皇的身份繼續掌控朝政。1799年,乾隆逝世,嘉慶皇帝掌權後懲處了巨貪和珅,但他未能扭轉清朝的衰敗局面。19世紀初期,清朝已經明顯走向衰落,在嘉慶年間先後爆發了多次起義。與此同時,海上強國英國、荷蘭和葡萄牙也開始強制與中國進行貿易。1787年,英國商人開始向華輸入鴉片,導緻中國的國際貿易由順差變為巨額逆差。清朝于1815年頒布了搜查洋船鴉片章程,然而英商無視禁令,依然大量向華走私鴉片。
1839年6月,林則徐在虎門銷毀237萬多斤鴉片,英國政府是以于1840年6月對華發動鴉片戰争。1842年,英軍侵入長江,清朝被迫求和,迫不得已與英國簽訂了《南京條約》。為此,清朝不僅開放了五個通商口岸,還割讓了香港島。與此同時,中國國内反抗清朝的鬥争也再度興起,1851年至1864年間,洪秀全創立的“拜上帝會”曾多次發動起義,并建立了太平天國。
19世紀後期,英、法、俄、日等國曾多次入侵中國,并強迫中國與之簽訂了多個不平等條約。1860年,英法聯軍在第二次鴉片戰争中,燒毀了世界第一的皇家園林——圓明園。俄國則通過《瑷珲條約》《北京條約》和《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等不平等條約,割占了中國140多萬平方公裡的領土。1895年,中國在中日甲午戰争中戰敗,随後與日本簽訂了《馬關條約》。為此,中國不僅賠償了日本2億兩白銀,還把台灣、澎湖列島割讓了出去。
為增強國力,清朝自1860年代開始推行洋務運動,國力有所恢複,并一度出現同治中興的局面。1877年,清軍收複新疆。1881年,通過《伊犁條約》清軍又收複了被沙俄占據多年的伊犁。1899 年,義和團運動爆發。1900年,由英、法、美、德、俄、奧、意、日八國組成的八國聯軍開始入侵中國,慈禧太後和光緒帝吓得倉皇出逃至陝西西安。八國聯軍在中國一路燒殺搶掠,搶走了中國無數奇珍異寶,西方文明對東方文明的野蠻掠奪,深深地傷害了古老的中國。
1905年,中國同盟會成立以後,革命黨開始興起,通過多次革命,革命黨取得了成功。1912年1月1日,亞洲第一個共和國——中華民國在南京宣告成立,孫文正式就任首任臨時大總統。1912年2月12日,清末宣統帝溥[pǔ]儀宣布退位,至此清朝正式覆滅,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也基本結束。1912年4月1日,孫文在南京辭去了臨時大總統職位,由袁世凱接任,并定都于北京。1916年,袁世凱宣稱恢複帝制。随後孫中山開始組織中華革命黨讨伐袁世凱。同年袁世凱死去,中華民國由此進入了北洋軍閥各派系控制中央政府的時期。
1924年,在蘇聯紅軍的幫助下,外蒙古從中國獨立出去,中國是以失去了150多萬平方公裡的領土。1931年到1945年,中國打了14年抗日戰争,雖付出了慘重代價,但是取得了最後的勝利。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幾千年的曆史,幾千年的風雨。看過曆朝曆代的曆史,發現曆史總會有驚人的相似之處,相似的興盛,相似的覆滅。一個王朝的興衰與皇帝息息相關,皇帝明,則王朝興;皇帝昏,則王朝衰。清廉興國,腐敗亡國。每一個王朝,其最大的敵人都是它自己,當它自己腐敗不堪的時候,整個王朝必将走向衰落。培養一個官不容易,培養起民心更不容易,為了王朝的興盛,甯可丢棄官,也不可丢棄民心。
曆史全是真相,曆史不容杜撰,我們今天說不了的曆史,很可能會成為一個王朝錯誤的開始。100年以後,我們都将成為曆史。有人流芳百世,有人遺臭萬年,一個人做了什麼,曆史肯定會公正地把他還原出來。曆史雖代表着過去,但可以長遠地影響未來,若想創造曆史,就必須先改正曆史上一直存在的錯誤。遺忘曆史的人,最容易重演曆史性悲劇。
無法改變的是曆史,可以改變的是未來,不要用錯誤一點點地蠶食自己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