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莎士比亞的名著《凱撒》之中有句台詞:“發出屠殺的号令,釋出戰争之犬!”
什麼是“戰争之犬”?這其實是凱撒的特殊部隊,裡面的士兵并非人,而是狗,也稱為“戰犬”。

在古代,埃及人、希臘人、波斯人、阿蘭人、斯拉夫人、迦太基人、不列颠人以及羅馬人都有使用戰犬于戰場的記錄。
最早使用戰犬的記錄來源于公元前600年左右呂底亞帝國對西米裡族人的戰争。公元前525年,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岡比西斯二世遠征埃及的佩魯西亞戰役,也采用了“動物戰團”不但有戰犬還有戰象。公元前490年的馬拉松戰役中,狗也跟随他的希臘甲兵抵抗波斯人。公元前480年波斯薛西斯一世帶着印度獵犬伴随着巨大的包車,大舉入侵希臘。當然,關于戰犬的記載實在太多,在此不便一一列舉。
在戰犬的品種之中“莫洛蘇斯獵犬”被認為最善戰鬥,也最兇狠,但很遺憾,莫洛蘇斯獵犬已經滅絕,據說這是一種非常大型的狗種,類似于我們今天所知道的藏獒。
莫洛蘇斯獵犬曾在競技場上作為搏鬥犬使用,後來被引入到部隊之中,經過訓練成為特殊部隊成員。
在戰場之上,戰犬被排在戰鬥隊形最前列,奴隸在第二列,士兵在第三列,騎兵在最後。開戰之後,戰犬為打破敵人長槍方陣而率先攻擊,要知道戰犬也可以起到震懾人心的作用,很給敵人帶來心理上的恐懼。然後奴隸會跟進,當然奴隸的作用主要還是去送死,繼而步兵跟進,騎兵再沖鋒。
除了羅馬人之外,迦太基人也非常善于使用戰犬作戰。西公元前217年的一個清晨,追擊漢尼拔的2.5萬羅馬大軍進入了西梅諾湖山口谷地,濃密的大霧遮蔽了一切,使人連十幾步之外的景象都看不清楚。羅馬戰士并不知道,一場惡戰即将爆發。戰馬最先感覺到了危險,不安的嘶叫着。
突然,濃霧後傳來令人魂魄俱散的狂吠聲,像千百頭雄獅惡虎一齊咆哮。很快,整個谷地籠罩在一片極度恐怖的氣氛裡。
緊接着,一條條身披铠甲,像惡鬼一樣猙獰的猛犬從霧中沖出,利箭般沖向羅馬騎兵。這些軍犬高大兇猛,動作靈活,專咬戰馬身體最脆弱部分-鼻子。
羅馬軍隊被突如其來的攻擊打傻了,陣勢大亂。漢尼拔趁機指揮迦太基軍隊四面出擊,一舉殲滅了這支羅馬軍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