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議現場 鹽津縣融媒體中心 供圖
記者從6月9日至11日舉行的中國共産黨鹽津縣第十四次代表大會上獲悉:鹽津縣第十三次黨代會以來,面對艱巨繁重的脫貧攻堅任務、複雜多變的改革發展形勢、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等多重因素交疊擠壓,在昭通市委的堅強上司下,鹽津縣委團結帶領全縣黨員幹部群衆,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重要講話精神,堅決執行中央決策部署,認真落實省委、昭通市委工作要求,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以黨的建設統領推動各項工作落實,深化落實“三個一”工作法,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勝利,經濟社會發展和黨的建設取得新成就,勝利完成縣第十三次黨代會确定的各項目标任務。
舉全力、集衆智、戰貧困,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
投入脫貧攻堅資金82.75億元,86個貧困村(社群)全部出列
五年來,鹽津縣委堅定不移舉全力、集衆智、戰貧困,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累計投入脫貧攻堅資金82.75億元,現行标準下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已全部脫貧,86個貧困村(社群)全部出列。探索實踐“三個一”工作法,處級幹部住鄉抵村、副科級以上年輕幹部擔任村級指揮長、全縣除醫務人員外的所有公職人員挂包全部農村人口,“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以及影響脫貧出列的短闆弱項全部清零。采取“三進一建”方式,建成29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31204名群衆實作一步跨越進城入鎮,超過四分之一的貧困人口通過易遷實作脫貧。創新實踐勞動力社長報備制度,農村勞動力、貧困勞動力和易遷勞動力轉移就業率分别達84.66%、85.99%和90.93%,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内,“零就業家庭”動态清零。探索扶貧資産管護運作機制,完成水表安裝51170戶,落實管水員3733人,在全市率先建立水利基礎設施管護機制。整縣脫貧摘帽通過貧困縣退出第三方評估,高品質完成脫貧攻堅普查工作,熊梅同志榮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榮譽稱号,鹽津縣委等8個集體和15名個人分别榮獲省級“脫貧攻堅先進集體”和“脫貧攻堅先進個人”榮譽稱号。
穩增長、調結構、防風險,經濟發展邁上新台階——
全縣生産總值完成239億元,是“十二五”的1.65倍
五年來,鹽津縣委堅定不移穩增長、調結構、防風險,經濟發展邁上新台階。“十三五”期間,全縣生産總值完成239億元,是“十二五”的1.65倍;人均生産總值達到1.74萬元,是“十二五”末的2倍;三産占比提高4.24個百分點;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支出分别完成7.93億元和144.72億元,分别是“十二五”的1.12倍、1.8倍;存貸比首次突破50%;城鄉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完成29582元、11357元,分别是“十二五”末的1.39倍、1.54倍。堅持底線思維着力防範化解重大風險,高品質跨越趕超發展的基礎不斷夯實。
轉觀念、促轉型、提質效,産業發展闖出新路徑——
烏骨雞年出欄達228萬羽,是2019年末的1.9倍
五年來,鹽津縣委堅定不移轉觀念、促轉型、提質效,産業發展闖出新路徑。牢固樹立一步登頂和塔尖上10%的精品意識,重塑布局“6+N”産業,采取“一個産業、一套班子、一筆經費、一個獎懲、一抓到底”的辦法,争分奪秒、狠抓落實,一個個傳統産業向現代産業“蝶變”的産業格局正在形成。嚴格落實“五規範兩統一”“四個一批”等種養殖标準規範,突出優勢區域、打破行政界限,烏骨雞年出欄達228萬羽,是2019年末的1.9倍,保種選育、脫溫養殖、屠宰加工、産品銷售“四個環節”全産業鍊條全貫通;能繁母牛存欄達1.2萬頭,是2019年末的2.7倍,西南地區雲嶺牛、安格斯牛最大能繁母牛基地雛形初顯;筍用竹面積達84萬畝,是2019年末的1.95倍,同步間種槐樹200萬株,“半縣槐花滿縣香”的農産旅融合發展基礎不斷夯實;統籌推進“N”産業發展,生豬存欄31.69萬頭,現有茶葉9.2萬畝、綠色蔬菜16萬畝,分别是“十二五”末的1.2倍、1.06倍。緊盯重大項目用地難、審批難、融資難、配套難“四難”問題,在全市範圍内率先召開政銀企座談會,15萬噸工業矽項目啟動建設,6對煤礦正加快技改,保利集團、中鐵物資等央企落地鹽津,頁岩氣示範區3口評價井已完成第一輪評價工作,為“十四五”縣域經濟破題解困打下了堅實基礎。
優規劃、重建管、抓建立,城鄉環境呈現新面貌——
城鎮化率從23.9%提高到32.25%,硬化農村公路1531.4公裡
五年來,鹽津縣委堅定不移優規劃、重建管、抓建立,城鄉環境呈現新面貌。系統優化“一城三片區”布局,水田新區城市空間規劃面積優化拓展為15平方公裡,人口承載力增加5.5萬人;改造老舊小區4萬平方米,老縣城、黃桷槽新區服務配套功能持續完善,城鎮化率從23.9%提高到32.25%。愛國衛生專項行動深入開展,全省排名第43位,榮獲省級表彰。完成農村戶廁改造2.3萬戶,建成美麗村莊19個,農村人居環境全面提升。交通等基礎設施累計完成投資63.7億元,同比增長156%;串佛高速建成通車,水青高速年底即将竣工,永鹽高速預計8月啟動;渝昆高鐵鹽津段即将啟動;認真落實“拓寬主幹路、打通斷頭路、配套産業路”要求,硬化農村公路1531.4公裡,建成農村公路安防設施1576.9公裡,外聯内暢的立體交通體系正在逐漸形成。3座水庫建成蓄水,新增庫容2207.4萬立方米,建成五小水利工程5951件。行政村實作光纖寬帶和4G網絡全覆寫。
強治理、重保護、建長效,生态建設開創新局面——
清理“兩違”建築6.1萬平方米,森林覆寫率達64.62
五年來,鹽津縣委堅定不移強治理、重保護、建長效,生态建設開創新局面。深入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緊扣國家重點生态功能區縣定位,以全面貫徹落實“河長制”為抓手,突出念好防、治、拆、建、管“五字經”,清理“一戶多宅”6600餘戶、“兩違”建築6.1萬平方米,9個鄉鎮垃圾處理站已投入運作。持續推進中央、省級環保督察及“回頭看”回報問題整改,以最嚴厲的舉措執行長江十年禁漁,全面劃定生态禁養限養區紅線,完成重要取水點一級保護區居民搬遷和土地退耕,森林覆寫率達64.62%,僅竹産業發展就提高4.07個百分點,縣域空氣品質優良率連續5年達到國家二級标準,成功建立“國家生态文明建設示範縣”。
惠民生、強法治、興民德,群衆福祉得到新提升——
累計民生支出26.5億元,10個鄉鎮衛生院全部建立為“省級甲等”醫院
五年來,鹽津縣委堅定不移惠民生、強法治、興民德,群衆福祉得到新提升。累計民生支出26.5億元,占财政支出的18.3%。深化落實教育“三化改革”要求,上海新紀元順利實作招生辦學,聯考上線率連續三年排名全市前三。水田新區醫院即将建成投用,中山市援建胸痛中心介入室正式啟用,城鄉醫保報帳比例達78.52%。“4+2”農村社會治理體系初步建成投用,村(居)民基層網格100%覆寫,全面落實易遷群衆“紅、黃、綠”三色治理榜單,采取“多元網格+資訊平台”的治理模式,初步實作縣域治理“狀态可視”“事件可控”“訴求可管”。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建立工作成效顯著,成功建立8家省級示範機關示範點和市級示範縣。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争,全縣收集線索149條,打掉涉惡團夥5個31人,偵辦涉惡九類案件20起,打傘破網共辦理案件10件,處理27人;全面推進民主法制建設,榮獲“全國法治縣(市、區)建立活動先進機關”稱号。社會救助保障體系不斷健全,城鄉養老參保22.98萬人,退役軍人服務保障工作持續加強,安全生産、社會治安、信訪維穩、森林防火、交通安全、食品藥品監管等工作成效明顯,根治拖欠農民工工資工作取得新成效。
抓班子、建制度、轉作風,黨的建設步入新常态——
達标建立規範化黨支部773個,動态整頓軟弱渙散黨組織281個
五年來,鹽津縣委堅定不移抓班子、建制度、轉作風,黨的建設步入新常态。深化踐行“三個一”工作法,建立健全“縣委抓謀劃、找問題,政府抓落實、抓整改,監督系統抓監督、抓通報”“三個責任”落實體系,堅持“月總結”會議和處級幹部帶頭下沉一線辦公“兩項制度”,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不斷完善。積極搭建幹部幹事創業平台,全面落實村級指揮長工作制度,重視年輕幹部、婦女幹部、非黨幹部選育管用,關心激勵幹部成長成才,壓實各級幹部工作責任,全縣各級幹部抓落實的能力得到不斷提升。建好健全督查、審計、巡察“三個百人人才庫”,初步形成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全覆寫、全過程、常震懾的監督檢查體系。探索實踐“三問四看”工作機制,達标建立規範化黨支部773個,動态整頓軟弱渙散黨組織281個,基層黨組織建設全面加強。認真落實“六個納入”“六個堅持”要求,牢牢把握意識形态工作的上司權,注重輿情資訊尤其是網絡輿情的收集和監測,分類施策抓好意識形态工作。支援紀檢監察機關履行監督責任,全面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處置各類問題線索500件,給予黨紀政務處分148人,堅決營造鹽津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态。
“藍圖已經繪就,奮進正當其時。”鹽津縣委書記楊仕翰表示,鹽津全縣上下将以中國共産黨鹽津縣第十四次代表大會勝利召開為契機,更加堅定信心、振奮精神、實幹擔當,更加奮勇争先、勇于攻堅、善于破難,朝着“奮力建成脫貧緻富示範區、鄉村振興生态宜居樣闆、産業開發更新新高地”的發展定位而不懈奮鬥,不斷推動鹽津經濟社會發展邁上新台階。
雲南網記者 謝毅 通訊員 黃啟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