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解放橋路一李姓人家總被一種蟲子困擾。
“一種小黑蟲,飛得不快,數量也不多,很容易拍死。但頭天拍死,第二天又會出現,不知從哪裡冒出來的。”李先生說,他聽人說,這種蟲子叫“下水道昆蟲”。“從下水道裡來的,那不是惡心人嘛!”

<h1>真煩!</h1>
家裡衛生間總有小黑蟲出沒
李先生說,最近這段時間,這種小黑蟲出沒的頻率非常高。“當然,白天我們很少在家,都是晚上回來洗澡時,發現衛生間、洗澡間都有小黑蟲。”
小黑蟲翅膀呈圓形,仔細看,翅膀還有一點點透明狀。
每次見到小黑蟲,李先生都會一一拍死。“每天出現的數量也不多,三五隻吧。”
不過,每天拍死後,第二天還會有小黑蟲出現。“門窗都關得好好的,不知道從哪裡來的。”
<h1>尋找答案</h1>
“聽人家說是‘下水道昆蟲’”
“我朋友講,我家的這種蟲子,他也曾遇到過,後來還專門查了一下,說是一種‘下水道昆蟲’。”
“下水道多髒啊!這蟲子從下水道裡飛上來,那不惡心人嘛。”李先生告訴記者,他很想知道這種蟲子到底怎麼根除。“萬一哪天飛出來,落到菜裡湯裡,那不是太髒了!”
<h1>專家釋疑</h1>
這種黑色小蟲子叫蛾蠓
記者趕到李先生家中,拍到了他特意保留下來的兩隻小黑蟲。
昆蟲學專家祝樹德介紹說,這種小黑蟲,學名叫蛾蠓,是一種衛生害蟲。
據悉,這種蟲子的成蟲本身并沒有什麼危害,但它可能會攜帶一些病菌;而且,蛾蠓的幼蟲或蟲卵一旦進入人體,就會“寄生”在人體内。是以,蟲子雖小,但也要注意預防。
祝樹德說,蛾蠓飛行速度慢,但最好不要用手直接拍死,可以選擇滅蚊的噴霧劑噴殺。
同時,蛾蠓幼蟲喜歡潮濕肮髒黑暗的環境,一般确實是在下水道管壁上生存。而且,因為幼蟲很小,很難發現。
“一是要保證衛生間洗澡間幹淨,有條件的,要做到幹燥,盡可能控制孳生蛾蠓的環境;二是要衛生間、洗澡間的垃圾要及時清理;三是要及時清理地漏,并經常性地噴灑一些殺蟲劑。”祝樹德說,雖然蛾蠓比較惡心,但飛行速度慢,而且一次飛行并不太遠,看見了也不必害怕。
另外,蛾蠓雖然喜歡潮濕的環境,但不耐水淹。是以,家裡有下水管道,最好是有彎道的下水管道,這樣彎道裡有水,也能有效防治蛾蠓。
記者 向家富
編輯 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