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越調宗師逝世26年後仍未得到安葬 河南省文旅廳:已規劃好一塊用地,專門用于申鳳梅夫妻修建墓地

四千歲你莫要羞愧難當,聽山人把情由細說端詳。

想當年長坂坡你有名上将,一杆槍戰曹兵無人阻擋。

如今你年紀邁發如霜降,怎比那姜伯約血氣方剛?

——越調大師申鳳梅主演《收姜維》中著名唱段

2021年7月20日,是河南越調一代宗師申鳳梅逝世26周年紀念日。在位于河南省周口市的申鳳梅藝術中心,申鳳梅的徒弟、再傳弟子以及不少自發趕來的戲迷,在申鳳梅的塑像前上香獻花,表達思念之情。

越調宗師逝世26年後仍未得到安葬 河南省文旅廳:已規劃好一塊用地,專門用于申鳳梅夫妻修建墓地

越調大師申鳳梅

申鳳梅,越調大師,第四屆白玉蘭獎獲得者,曾拜平劇大師馬連良先生為師。然而,這位生前譽滿天下的戲曲大師,逝世已26年之久,卻至今未能被安葬。

近日,紅星新聞從多個管道了解到,申鳳梅大師安葬糾紛問題終于得到解決。目前,申鳳梅夫妻兩人的骨灰暫時安置在周口市申鳳梅藝術中心的紀念館中,當地政府已規劃好一塊用地,将專門用來為申鳳梅夫妻修建墓地。

【梨園絕唱 “活諸葛”】

1995年7月20日,申鳳梅因心髒病複發經醫院多方搶救無效逝世,享年68歲。據資料顯示,申鳳梅的遺體于當年7月26日火化,她與丈夫李大勳的骨灰被安放在周口市當地陵園。

申鳳梅是河南越調表演藝術家,1927年出生,祖籍河南臨颍。她11歲開始學藝,14歲搭班。1947年,她所在的民間戲班編入中國人民解放軍勝利劇團,後改為河南省越調劇團。申鳳梅生前曾擔任中國戲劇家協會河南分會主席、河南省越調劇團團長,代表作有:《孔明出山》《舌戰群儒》《華容放曹》《卧龍奔喪》《七擒孟獲》《收姜維》《失空斬》等。

在她長達57年的藝術生涯中,申鳳梅先後在傳統戲、現代戲和新編曆史劇等200多個劇目中扮演過生旦淨末等各種行當的角色、各類性格迥異的衆多藝術形象,尤其是她在三國戲中塑造的諸葛亮這一藝術形象深得人心,申鳳梅也是以被譽為中原“活諸葛”。

1963年,申鳳梅帶團首次赴京演出,著名平劇表演藝術家馬連良先生收她為徒。為此,作家老舍還特意為她寫下《贈申鳳梅》:東風骀蕩百花開,越調重興多俊才。香滿春城梅不傲,更随桃李拜師來。

越調宗師逝世26年後仍未得到安葬 河南省文旅廳:已規劃好一塊用地,專門用于申鳳梅夫妻修建墓地

《收姜維》唱片海報

河南越調是古老的戲曲劇種,現為河南三大劇種之一。業内普遍認為,越調從民間小調走向都市,走向大舞台,申鳳梅在此過程中作出了傑出的貢獻。尤其是她數次挂帥帶團進京演出,受到了黨和國家上司人以及觀衆的熱烈歡迎,對推動越調劇種的普及和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每年的7月20日,是申鳳梅逝紀周年紀念日。當天,會有來自各地的藝術家、申鳳梅弟子和越調戲迷朋友,到申鳳梅大師位于周口市項城市望陵園,緬懷這位曾經的越調大師。

【安葬地之争】

“這些年來,每年我去祭拜師傅的時候,都是去到陵園裡一個小房間内,裡面桌上就擺放着師傅二人的骨灰。”申鳳梅徒弟李娟告訴紅星新聞。

據了解,申鳳梅與丈夫李大勳生前沒有生育子女,隻有一個養子李俊峰。申鳳梅去世後,她的骨灰多年安放在周口市當地陵園。骨灰一直沒有安葬的原因,是因為親屬和河南省越調劇團想等劇團搬到鄭州再安葬。然而這一等就是13年。

據《周口晚報》2008年11月報道,原本計劃建在省會鄭州的河南省越調劇團申鳳梅藝術中心,于11月12日在周口市區東新區的周口公園北側開工興建。

報道稱,河南省越調劇團成立于1949年,是駐周的省管機關,在已故著名越調表演藝術家申鳳梅的帶領下,曾創造過一系列輝煌。越調和道情戲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後,省文化廳在鄭州市西郊為河南省越調劇團征好土地,準備讓其搬回,但是在周口市上司以及廣大市民的熱情挽留下,申鳳梅藝術中心最終敲定建在越調藝術土壤豐厚的周口。

也正是在這段時期,申鳳梅大師的骨灰從周口市當地陵園搬到了周口市項城市望陵園公墓。

申鳳梅大師養子李俊峰的妻子告訴紅星新聞,2007年左右,項城市望陵園負責人田維勤為了給自己新落成的公墓增加知名度,私下找到李俊峰,“承諾給一套房子和安置工作問題,讓把母親(申鳳梅)和父親(李大勳)的骨灰安葬在他們陵園。”

據李俊峰妻子稱,協定簽署當日自己不在家,是丈夫李俊峰簽署的。“那時我不知道,等我知道的時候已經晚了,後來承諾的房子和工作一直沒有兌現。”

越調宗師逝世26年後仍未得到安葬 河南省文旅廳:已規劃好一塊用地,專門用于申鳳梅夫妻修建墓地

項城市望陵園申鳳梅墓

經過約一年的設計和修建,位于項城市望陵園的申鳳梅墓落成。照片顯示,墓碑碑頂設計仿造諸葛亮的綸巾樣式,碑面上刻有“越調表演藝術家申鳳梅大師之墓”14個鎏金大字。

2008年10月,在原定下葬的當天,河南省越調劇團有人在現場提出,要求陵園方先兌現之前與李俊峰簽署的協定。雙方僵持不下,“整個場面非常混亂”。後來,原定的下葬被臨時改為了祭拜儀式。

“隻怪我們沒有能力,當時劇團也窮,沒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李俊峰妻子稱,糾紛就這樣被擱置,而申鳳梅夫妻的骨灰,也就一直存放在陵園的小房間内。

【官司糾紛】

2020年,申鳳梅養子李俊峰以服務合同糾紛案由,将項城市望陵園公墓有限公司告上法庭。

據起訴書顯示,被告項城市望陵園公墓有限公司為擴大影響,利用原告母親的知名度加強宣傳,于2007年12月5日和原告簽訂協定,約定:1、雙方同意把申鳳梅的骨灰安放在項城市望陵園。望陵園負責安葬期間的一切費用。安葬地點永遠不變。2、望陵園法人代表田維勤及全體股東經研究同意給李俊峰住房一套,并安排一人在望陵園工作,享受工資待遇。特意注明住房為城市住房。協定簽訂後,原告母親的骨灰即遷至被告處,十幾年過去了骨灰仍放置在陵園的一個小屋裡,已給原告造成極大精神損害;被告允諾的住房以及安排一人在望陵園工作之事沒有兌現。

申鳳梅徒弟李娟告訴紅星新聞,望陵園的申鳳梅墓修建完工後,申鳳梅的家屬、徒弟和劇團的藝人們想去取回骨灰,被要求補償修建陵墓時産生的幾十萬元費用。

越調宗師逝世26年後仍未得到安葬 河南省文旅廳:已規劃好一塊用地,專門用于申鳳梅夫妻修建墓地

申鳳梅養子起訴書

1951年,23歲的申鳳梅從漯河來河南項城,組建項城縣越調劇團。此間,她在幾位導演的幫助下,修改完善了《收姜維》劇本,并擔任過項城縣越調劇團業務副團長職務,共在項城工作生活了10年。

項城市望陵園負責人田維勤告訴紅星新聞,當年他得知一代大師申鳳梅的骨灰多年後仍然未能入土為安時,便與其養子李俊峰協商想為大師建墓。至于家屬提到的“承諾給一套房子和安置工作”兩個條件,田維勤則否認稱,“我沒那麼大學事。”

曾參與了此次事件的韓世斌在一份《關于申鳳梅李大勳骨灰移靈項城的經過》的檔案中稱,在項城市望陵園負責人田維勤與申鳳梅養子李俊峰達成移靈共識後,他曾與李俊峰一起去當時存放申鳳梅骨灰的周口陵園詢問,要把申鳳梅骨灰搬走需要辦理哪些手續。彼時,周口陵園負責人稱需要獲得河南省越調劇團許可。韓世斌稱,李俊峰表示已獲得劇團同意,自己便将申鳳梅的骨灰送到項城市望陵園。

【官方:已批地為大師修建陵墓】

7月16日,李俊峰妻子告訴紅星新聞,去年與陵園方的官司結束後,事情終于得到了順利解決,周口市政府已于2020年10月将申鳳梅夫妻兩人的骨灰從望陵園接走,暫時安置在周口市申鳳梅藝術中心的紀念館中。

對此,項城市望陵園負責人田維勤也予以确認。他告訴紅星新聞,去年在司法機關的介入調解下,自己獲得一筆多年來骨灰存放和修建墓碑等的費用,目前骨灰已經運走。

據《周口晚報》2011年6月7日報道,河南省越調劇團申鳳梅藝術中心于2008年11月12日奠基開工,2010年3月主體工程完工,2011年5月25日傳遞使用。藝術中心占地面積33畝,建築面積6400平方米,總投入資金1800萬元。内設排練大廳、演出大廳、電影放映廳、申鳳梅生平展館、河南越調劇團榮譽室、文物陳列室、教育訓練中心等。

河南省文化和旅遊廳一位從業人員告訴紅星新聞,當地政府正在着手解決此事,已規劃好一塊用地,将專門用來為申鳳梅夫妻修建墓地。待建成後,這位逝世二十餘年的戲曲大師,終于能夠入土為安。

紅星新聞記者 沈杏怡

編輯 任江波

(下載下傳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越調宗師逝世26年後仍未得到安葬 河南省文旅廳:已規劃好一塊用地,專門用于申鳳梅夫妻修建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