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網格員徐琰:當好居民的貼心“小管家”

作者:安青網

記者 陳春怡

把居民當作自己的親人

兩年前,出于友善照顧家人的考慮,剛剛27歲的徐琰放棄了發展前景更好的家裝公司藝術設計工作,通過招考成為蚌埠第二批網格員。“當時就想着離家近點,雖說報酬少一點,但工作簡單、閑暇時間更多。”徐琰說,之前就知道網格員工作瑣碎,但覺得自己應該“沒啥問題”,然而成為網格員後,她發現跟想象中不太一樣。

“我管轄的網格内現有330戶居民,新小區傳遞沒幾年,都是新住戶,資訊要自己一點點摸、一點點錄入。”徐琰說,入戶調查、調解糾紛、巡查小區、幫扶群衆,每天的工作都排得滿滿的,和之前以為的“簡單”大相徑庭,但她堅信自己一定能夠幹好這份工作。不論是政策宣傳,還是處理鄰裡沖突,方方面面她都能及時處理,靠的是一顆為居民做好服務的心,“幹好工作的前提就是要熱愛工作,網格員要把網格内的居民當作自己的親人,為他們排除生活中的困難,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當好服務員。”

不能辜負了居民的信任

一個人,一雙腿,穿梭在樓宇之間;一個本,一支筆,記錄着社情民意。兩年多來,憑着對網格内居民負責的使命感,徐琰積極幫助居民排憂解難。在她看來,網格員工作千頭萬緒,還要随時回答居民的各種咨詢,但居民是因為信任你才會來尋求幫助,自己不能辜負這份信任。

“從外部的電梯使用安全,到居家的安全用電用氣,都是平時最在意和關注的細節。”徐琰管轄的網格位于和順新視界,小區常住人口經常變動,資訊不完善、更新不及時。為了完善網格内常住人口資訊,她采用實地走訪、整合物業及派出所資訊等多種形式了解居民情況,“很大一部分居民是老人和孩子,兒女大都在外工作掙錢養家,很多老人不會用手機,有的老人甚至沒有智能手機,在群裡發消息也聯系不上,這部分人群需要我們重點關注。”

幾乎每天上午,她都會先到管轄網格走一走。三百多戶居民,每個月她都會走訪一圈,平均每天走訪十多戶,周末加班成了常态。“老年人都有早起晨練和買菜的習慣,趁着這個時候和他們打個招呼、溝通交流,問問他們可有什麼需求,比正式的走訪入戶更有效果。盡量不打擾人家休息的同時,對方也容易接受我們、了解我們的工作。”

“網格員就是我們的‘小門神’”

經過兩年多的努力,徐琰從剛開始的對工作完全陌生,到現在早已爛熟于胸。網格内困難群衆、新婚出生、業主車輛甚至飼養寵物等情況她都一清二楚,還能夠根據人群的不同給予更為貼心的服務。這一段時間,她又借着人口普查的契機,再次完善居民資料平台資訊,提供更為準确完備的基礎資訊資料。

2020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牽動着每個人的心,也給網絡員工作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徐琰積極響應動員,迅速進入戰“疫”工作狀态。彼時,兩名同僚因故未能到崗,徐琰一個人“扛”起了945戶的工作。短短5天時間,她挨家挨戶走訪登記,又通過電話聯系不在家的居民,很快将所有住戶的返鄉人員資訊摸排清楚,真正做到網格内不漏戶、戶内不漏人,為下一階段動态人員管理夯實了基礎。

年初二起,全市小區開始實行封閉式管理,徐琰發揮了自己作為網格員的作用,配合物業公司發放出入證、進行疫情防控宣傳。居民喬大爺的老伴患有尿毒症,每個星期需要做兩次透析,疫情期間出行成了問題。為了保障老人就醫,徐琰每次都會提前聯系應急保障車輛,約定好就醫接送時間,定時接送,極大地友善了老人。九旬空巢老人孫為傳行動不便,兒女在外地無法回蚌,小區封閉管理期間生活物資采買成了問題。此時,又是徐琰站了出來,幫着采買物資,又負責将生活用品送上門,有事找小徐成了孫大爺的習慣。

網格員的工作是繁忙的,徐琰像蜜蜂一樣不知疲倦地為大家服務,越來越多的居民逐漸認可了這個貼心的“小管家”,不久前大家一緻推選她為“蚌埠好人”。居民們都說,看到她就覺得安心,“網格員就是我們的‘小門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