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篇文章寫給想跟自己孩子一起跑步的父母吧。
01
上周探索深圳第一次來到深業上城,這是一個還沒有聚集好足夠人氣的超大型商場。明明門口是兩條緩慢的計程車隊伍不斷有人來往,在這個偌大的空間,人氣一下子就變得十分單薄。許多店面還沒有被租賃。
頂層是戶外商業街的設計,在這裡發現了一家挺美的書店,驚喜有不少外文書。當走到跑步這欄書架,就拿下這本《跑過、煩惱過才發現的事》。
02
大迫傑現在是日本最受矚目的一位職業運動員,多次打破日本記錄。對我印象最深的是 2018 年 10 月的芝加哥馬拉松,他以2小時5分50秒以第 3 名的成績重新整理日本紀錄。當時在中國跑步圈都引起轟動,因為這也是第一個跑進 2 小時 6 分的黃種人,創造新的亞洲馬拉松記錄。此時國内職業選手還在努力突破 210 的魔咒。當然現在也寥寥無幾。
後來就對大迫傑多一分關注。2019 年 9 月日本馬拉松奧運資格選拔賽,萬人矚目之下遺憾第三,在 35 公裡之後身體好像就有異樣跑得十分吃力。隔年 2020 年 3 月 1 日東京馬拉松,大迫傑在終點前就已經擺好勝利的姿态,以 2:05:29 打破日本全國紀錄(比上次自己的記錄還快 21 秒),順利拿下東京奧運會日本男子馬拉松最後一張門票。
03
與其看别人表面如何光鮮,不如觀察這位 1991 年出生九零後是如何這樣一路走來。籍着這本書我重新梳理大迫傑那些人生的關鍵節點。
在國小時大迫傑短跑都是第一,四年級的時候偶爾一次比賽獲得第二,他十分不甘心。之後好長一段時間,每天上學前他都會在手上寫「第一」才去學校。長大後,無論是停車場還是儲物櫃有第一個位置他都會毫不猶豫選擇。「第一」成為了習慣。他自己說,堅持第一反而輕松,不需要想太多,拼盡全力就好。即使最終結果并非第一,也不會後悔。堅持第一的執念深深在他内心生在發芽。
國小階段大迫傑嘗試過多種運動,不僅僅是家門口的馬拉松,還有遊泳和劍道,棒球和同伴玩得十分投入。隻不過他覺得跑步比較開心,那跑步自然成為了一個最優的選項。中學時期,由于學校沒有田徑隊,父母每周一次單程花 1 個小時帶他到田徑俱樂部訓練。父母沒有像其他人那樣總問「比賽多少名」,大迫傑沒有感受到任何壓力,才能始終享受到這項運動。
當小迫傑問怎麼選時,父母就會強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選擇」,這給他很多自由。自然他也踩過不少坑,好處就是不讓自己的事後找借口。獨立自主的性格逐漸成型,之後他就在衆多運動裡選擇跑步,高中也是自己打電話了解各所高校最終選擇了更嚴格的佐久長聖高中,大學也是如此。
當他上國中時,體育老師就跟他說的不是盡量練,而是不要練過頭。這跟他之前遇到的教練很不一樣。是以大迫傑沒有受過重傷,不過我認為心理上更重要的是始終對跑步保持「饑渴」而不過度。之前了解到一位在役的職業運動員,那些頭銜也是确實,隻不過連行為都被媒體過度包裝。事實上他本人并非熱愛跑步甚至讨厭,僅僅是作為一份可以帶來收入的職業。多年日複一日的高強度訓練非常反人性。
高中畢業時,他本來要選擇跟師兄一樣去企業隊。當時企業對實力比大學隊更強,可以跟更多高手一同訓練。幸好這兩角速老師建議他要好好讀大學,有些事情隻有在大學四年才能學到。我想這應該是打開未來人生更多的可能性吧!最終他沒有選擇老師建議的東海大學,而是早稻田大學。
俄勒岡計劃應該就是最後一個重要人生節點。讓大迫傑可以從傳統日本跑步訓練跳脫出來,進入實際一流的訓練環境,他在那裡才第一次接受負重訓練。自己的對手和夥伴也從設樂悠太、川内優輝這種日本頂尖選手變成國際一流的莫·法拉赫 Mo Farah和魯普 Galen Rupp。(2018 年芝加哥馬拉松應該是俄勒岡計劃的大收獲。法拉赫冠軍 2:05:11,魯普跑出自己第二快成績 02:06:21 位列第五,大迫傑則是以 2:05:50 位居第三并打破亞洲記錄。)
幸好他有俄勒岡計劃。一旦回到日本比賽,就不免非常容易在意他人目光。這可能也是日本人的特質。2019 年東京馬拉松,他突然感覺到好冷、好累,跑步非常痛苦。他為了保持自己的競技狀态果斷退賽,這也是他第一次退賽,網際網路的負面回報也讓他自己深深自我懷疑。不過當他回到美國訓練,就自動屏蔽這一切。
不得不說日本擁有跑步優渥的土壤,群眾關注跑步,箱根驿傳就是他們的殿堂。畢業之後,跑步也可以成為職業。不過之前在《跑步之道》也提到,恰恰是過度關注箱根驿傳,反而過早消耗運動員,不能在馬拉松上取得更好成績。有趣的是大迫傑則讨厭這種接力賽,認為榮譽是留給團隊,人不過是每年的流水。
在大迫傑的成長軌迹,離不開父母的鼓勵,支援他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同時保持獨立,讓他自己選擇。以及不得不說在他每個轉折點,體育老師所給予的建議恰好成就了他現在的自己。
----THE END----
我是阿雷
在晨間有陽光味道的白桌子上寫作
是我一天最 Enjoy 的時刻
一個愛喝早茶的跑步教練
以「創作」和「跑步」為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