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楊文軍:可拍可不拍的劇就不要拍了丨中國導演戰疫訪談

作者:Beiqing.com
楊文軍:可拍可不拍的劇就不要拍了丨中國導演戰疫訪談

楊文軍導演代表作:電視劇《風和日麗》《刀客家族的女人》2012年,《離婚律師》2014年,《扶搖》2017年,《鶴唳華亭》2019年

待拍作品:電視劇《功勳》(單元導演)

從業二十餘年,楊文軍從來沒有如此“閑”過。一部部作品接踵而至,楊文軍已多年堅守在劇組一線,失去了很多正常生活。此次被迫長達四個月的休假,很多人調侃“苦日子要開始了”,楊文軍卻笑稱“還沒有歇夠”。“我要看的書、影視劇那麼多,這确實是一個特别好的時機,從身體、心靈到思想上進行修補、充電。”

拍完《鶴唳華亭》後,楊文軍也深深陷入曆史長河的深邃與魅力之中。疫情期間他研讀了幾十本曆史書籍、古典名著,未來希望在影視作品中挖掘唐朝、明朝的故事,“到了這個年齡,你會如饑似渴地希望從曆史中吸取營養。這段時間可能大家都躲曆史很遠,但我反而想多積累一些。等到将來曆史題材又能大放光彩的時候,自己也有用武之地。”

修理身體“老機器”,體脂降到十年最低

2020年1月底,楊文軍執導的古裝曆史劇《鶴唳華亭》全面收官,為期一年半的拍攝、後期、宣傳工作正式告一段落。按照原計劃,楊文軍将于四月份拍攝一部新劇,随後六月全心投入獻禮劇《功勳》的準備中。“但現在好多戲都開不了工,我身邊朋友年後的項目大部分都延後了。”

楊文軍:可拍可不拍的劇就不要拍了丨中國導演戰疫訪談

從一月到現在,除了準備《功勳》的采訪,楊文軍享受了二十年來最長的一次休假。中國影視行業習慣大量立項、拍劇,尤其是導演,完全無法遵循科學作息,拍攝間隙還要同時剪輯後期、準備下一部劇本,“之前覺得一個戲接着一個戲拍,很正常,但這次因為疫情停下來,終于有了幾個月的正常生活,覺得在家沒待夠。”楊文軍幾十年沒做過飯,最近不僅研究了不少廚房神器,還學會了十道家常菜的做法。早已叫嚣着“需要修理”的身體,楊文軍也利用這段時間搞了些“尋醫問藥”,同時把運動提上日程,兩個月内把體脂率從25%降到了18%,内髒脂肪指數從9降到7,達到十年内的最好水準。“做夢都不敢想。”

籌拍醫療劇,希望讓醫護更多地被歌頌

疫情給全球帶來的戲劇性變化,激發了不少創作者的靈感。楊文軍也不例外。

早前他正在準備一部醫療題材的劇本,改編自一位曾經留美的醫學博士撰寫的小說,用幽默、輕松的筆觸,講述急診科年輕醫生的辛酸、無奈,以及對醫生執業的熱愛與使命感。

疫情暴發前,楊文軍在劇本中除了描述醫生的付出,也融入了大量真實的“無奈”,“我們在采訪醫護工作者的過程中,他們經常表現出困惑,因為他們全心為老百姓的健康付出,但卻經常遭到誤解。”但經此一役,全社會對醫護人員的敬重、了解、感恩大幅提升;醫護工作者自身的使命感、自信心也再次重塑,“接下來我會把更多醫護人員的奉獻精神放到戲裡。通過這次疫情,你會更加堅定,他們值得被歌頌。”

楊文軍:可拍可不拍的劇就不要拍了丨中國導演戰疫訪談

【感悟】

2019年,政策對于演員片酬、作品題材、投資規模的嚴格收緊,讓購片價格持續壓低,行業被倒逼出更多精品之作以熬過寒冬。目前無論是平台還是制作公司,在成本上都會更加精打細算,選擇項目也愈發謹慎,中等體量的劇,要麼發展成大制作,要麼下沉成小成本,不然就徹底消失。這也給年輕導演和創作隊伍帶來新機遇,他們會有比之前更多的上升通道。”

楊文軍:可拍可不拍的劇就不要拍了丨中國導演戰疫訪談

楊文軍在疫情期間重看了不同版本的《紅樓夢》,其中包括人民文學出版社的版本,以及《白先勇細說紅樓》等,從曆史背景、人文、社會學等多角度,更立體看待整個“紅學”。楊文軍坦言,《紅樓夢》情感細膩,寓意深遠,通過簡單的人物關系卻含蓄地折射社會現實、人性善惡,“我對這類作品擁有創作欲望,如果有機會的話,我也希望嘗試去拍《紅樓夢》。”

——楊文軍談近期讀書

新京報記者 張赫

編輯 佟娜 校對 王心

楊文軍:可拍可不拍的劇就不要拍了丨中國導演戰疫訪談

更多詳見>>>中國導演戰疫系列訪談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