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鶴園小區的抗疫故事

作者:海外網

來源:南方日報

烈日下的廣船鶴園小區,安靜而緊張,往來的人隻有防疫人員。

6月17日下午,荔灣區芳村片區分級分類防控作出重大調整,部分重點區域和管控區内居民自由度變大,仍需封閉管理的隻剩4個片3個點。鶴園小區便是其中之一。

當天上午,廣州市衛健委通報:6月16日廣州新增4例确診病例,均為鶴園小區居住人員,6月7日已作為封閉管理區病例的密切接觸者納入隔離酒店集中隔離。

因持續半個月出現在通報中,鶴園小區一直牽動人心。截至6月17日,鶴園小區累計病例達59例,是廣州疫情最為集中的區域。而自5月26日首次出現确診病例以來,這裡實行封閉管理已有23天。

封閉

5月21日,家住荔灣區龍津街道錦龍社群的郭阿婆被确診為廣州本輪疫情的首例病例。

鶴園小區,距離錦龍社群直線7公裡。“心裡還是有點擔心。”68歲、住在鶴園小區東11巷的陳貞說,當時他在外地就已經開始關注廣州疫情。5月26日,他回到家第二天收到社群通知:不要外出。

5月26日淩晨,鶴園小區東片一家三口經疾控部門複核陽性後,被轉入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隔離治療。

同一時間,鶴園小區的一線抗疫工作啟動。

當天淩晨,白鶴洞派出所接到緊急任務,所裡40餘名警察連夜設卡,用200個水馬将小區圍蔽,民警開始24小時輪值在小區大門口。白鶴洞街道派出所副所長黃洲洲回憶,5月26日淩晨,小區裡第一批密切接觸者被轉移。當天上午,荔灣區進行第一輪全員核酸檢測,鶴園小區東片區被調整為中風險地區。

5月27日、29日,鶴園小區繼續出現确診病例。

防控一步步更新。5月29日,整個白鶴洞街被劃為中風險地區,區域内所有人員實行居家隔離。5月31日,白鶴洞街道全域實行封閉管理,所有人員足不出戶,日常必需物品由街道配送。6月2日,白鶴洞街道和中南街道被調整為高風險地區。

社群封閉後,居民呂青開始在家中線上辦公。居住在鶴園小區中片的楊明光,每天在70平方米的家中,來回踱步鍛煉身體。

從6月9日開始,廣州警察局荔灣分局民警蘇傑一直負責中片三至九巷的卡點,有時也會作為“三人小組”成員入戶服務。他的崗位緊挨着發現确診病例的樓宇,見過鶴園小區的白天和深夜。“一般居民都會服從管理。”蘇傑說。

布防

黃小瑜是鶴園社群的“三人小組”成員之一,每天的任務是掃樓入戶,對居家隔離的居民進行健康監測、核酸檢測。

6月7日13時,廣州最高氣溫達33℃,黃小瑜依然裹着厚厚的防護服。有一次入戶工作兩個多小時,結束時“三人小組”都已渾身濕透。

落實封閉封控管理各項措施、居民生活物資保障、重點人員排查、密切接觸人員轉運同步進行,公安民警、志願者、社群工作者、黨員幹部也陸續入駐。

鶴園小區位于荔灣區芳村大道東鶴洞路,小區分為中、東、西3個片區,小區内建築為大多始建于上世紀五六十、七八十年代,戶籍8000多人,實際住戶約7000人,基本上以廣船老員工及其後代為主,屬于典型的老人小區、老舊小區。

“鶴園小區到底有多少人、有多少老人,在疫情發生前,沒有一個準确資料。”一名醫護人員說,這給他們的入戶工作帶來了負擔。“有多少戶,一戶到底住幾口人,這些都要重新核實、登記。”

特殊時期,老人們的求醫用藥問題也逐漸凸顯。志願者曾凡耀和居委會專職幹事陳莉,每天都要統計轄區内老人的用藥問題。“疫情剛開始時,每天隻有10多個人有購藥需求,後來很快需要購藥隊伍已擴大到上百人。”陳莉說。

“居委會一共就8名從業人員,實在太忙了。”陳莉說,這一情況直到社群醫院開通疫情購藥通道,廣藥集團藥品配送團隊力量加入後,才有所緩解。

6月7日,廣州市衛健委宣布,已經在封閉封控區内基本建立三級應急醫療服務保障體系,基本滿足封閉區内居民的日常就醫需求。在這個體系裡,第一層級是“三人小組”,第二層級是社群衛生服務中心,第三層級是醫院。

轉移

“不要聚集,有序上車!”6月7日晚,10餘輛大巴停靠在小區門口的鶴洞路上,身着防護服的從業人員一遍遍用喇叭向居民喊話。當晚,1600多名鶴園居民轉移至隔離酒店。

轉移人員是為了盡早發現可疑病例,努力降低社群傳播風險,快速有效阻斷疫情傳播鍊條,更好管理重點人群健康狀況。從5月26日起,鶴園小區的轉移就開始了。

鶴園社群居委會的謝啟賢,每天的工作就是拿着“大聲公”,到需要轉運的單元樓下,招呼街坊收拾行李,前往集中點乘坐大巴去隔離酒店。

“光喊話不行,有的還需要上門進行勸說。”謝啟賢告訴記者,大多數居民比較配合和支援,但有些老人家因為身體狀況不适合轉移,隻能安排他們居家隔離,也有些居民因為有些顧慮不願轉移,他隻能盡量幫忙解決,譬如遇到放心不下寵物的居民,他會盡量協調将寵物寄放到其親友家中。

“重新開機”

6月以來,常住鶴園小區的确診病例仍連續發現。6月10日,廣州市荔灣區白鶴洞街鶴園小區疫情防控攻堅現場指揮部成立。13日,指揮部前移至鶴園小區足球場,成為社群防控最前端的指揮中樞。

社群疫情防控示意圖顯示,目前封閉樓宇15棟,拟轉走的樓宇8棟(将居民轉移至隔離酒店),密切接觸和次密切接觸人員分布點基本分散在整個鶴園社群。

與指揮部一并進駐鶴園的,是綜合協調、人員轉運、社群防控、物資保障、核酸檢測等11個攻堅小組。

6月13日,由于鶴園社群居委會所在樓棟出現确診病例,居委會全體成員被集中隔離。當天,一支由10人組成的支援小組進駐廣船鶴園小區,組建臨時居委會。

臨時居委會代書記、主任區燕明說,10人小組要在不能與前任班組接觸的基礎上,“從零開始”重新開機鶴園小區的各項防疫事務。

在轄區内居民減少的情況下,鶴園小區增加了防疫網格(“三人小組”),由原來的32個調整為目前的49個。

6月15日以來,鶴園臨時居委會的從業人員明顯感到居民來電少了,居民每日平均訴求下降了一半。“各項銜接工作理順了,物資、就醫問題得到更好的保障。”區燕明說。

攻堅仍未結束,但曙光已在眼前。

“他們解封了,我們也快了。”6月17日傍晚,“芳村片區調整分級分類防控措施”“中南街道從高風險地區調整為低風險地區”的消息很快在鶴園小區居民中傳開。雖然解封區域未包括鶴園小區,但楊明光聽到這個消息後依然激動:“堅信自己很快可以到戶外曬曬太陽、散散步。”

采寫:南方日報記者 朱紅鮮 郎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