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籃球界,相信所有人都知道喬丹。喬丹的偉大是毋庸質疑的,他的職業生涯充滿各種各樣的傳奇,一些賽季得分傳奇到小說裡都不敢那樣寫。
喬丹之是以被封神,除了他的籃球實力在同期中格外突出,還有一個十分重要的條件,那就是摧毀了當時臭名昭著的“壞小子軍團”。在電影中,傳奇英雄都曾打敗過某個想統治世界的科學家或惡霸,喬丹就是這樣,在他的封神之路上,擊敗活塞隊絕對是具有裡程碑意義的。
而這個“壞小子軍團”當初不僅讓喬丹極為頭痛,而且也讓很多其他的籃球巨星有些懼怕,比如說魔術師約翰遜,還有伯德。如果要用一個詞語來概括“壞小子軍團”的打球風格,那就是“殘暴”。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4">對喬丹的防守</h1>
在喬丹剛進入聯盟的時候,活塞隊就注意到喬丹,但因為輕視喬丹,是以在防守喬丹的手法上還是十分正常的。隻是到了後來,喬丹憑借一身過硬的籃球技術卻屢次讓活塞隊難堪,活塞隊無法忍受,這才開始不擇手段地阻止喬丹得分。
為此,活塞隊還專門制定了一套“喬丹法則”,這樣專業的名詞可能會有人誤以為是活塞隊仔細研究過喬丹,但事實并非如此。活塞隊當時面對喬丹,就是希望用盡一切手段來阻止防守喬丹,即使喬丹受傷也在所不顧。
當然,“喬丹法則”中的很多手段放到如今自然不可能出現,可那個時候NBA還是一個群雄林立,規則雜亂的“蠻荒時代”。當時對賽場上的違規行為并沒有現在這麼明确,有時即使是惡意犯規,也僅僅被看作是普通犯規,而這也是活塞隊“兇殘”的根本原因之一。
可喬丹為什麼被封神,神就是可以做到人們認為無法做到的事情。盡管活塞隊想盡辦法去阻攔喬丹,但依然失敗了。
畢竟喬丹當年的實力太過于恐怖,特别是在完全進入狀态後,戰力是越戰越猛,而活塞隊則不可能一直保持着“喬丹法則”的強度,不然就算是普通犯規,也足以讓他們全軍覆沒。
既然“喬丹法則”阻擋不住喬丹的步伐,活塞隊便想了其他的辦法。當時喬丹帶領的是公牛隊,他們便派出隊員将其他四名公牛隊員鎖死,就算喬丹真的可以一直得分,也不可能靠他一個人取得比賽的勝利。
不得不說,活塞隊的此舉可以說是十分“無恥”了。喬丹确實曾一度因為此事煩惱無比,碰到這樣一個無賴的球隊,任誰都會束手無策。
但喬丹如果真的走到這裡就被阻攔住,可能今天就不會有這麼多人知道喬丹了。之後,随着公牛隊的實力持續增強,而活塞隊卻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日漸勢弱。
1993-1994賽季結束後,随着蘭比爾的退役,“壞小子軍團”也逐漸消散,自此,這個“稱霸一時”的陣容退出曆史舞台,并成就了喬丹的封神之路。
活塞隊除了和喬丹的糾纏外,衆所周知的還有和魔術師約翰遜之間的“愛恨情仇”。約翰遜曾經就說過一句話,他說如果你看到蘭比爾在籃球下虎視眈眈望着你時,你會斷絕所有上籃的想法。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3">活塞隊隊員</h1>
活塞隊中最為出名的就是比爾-蘭比爾,他被人們稱為“惡魔”、“持斧惡漢”、“流氓”和“殺人犯”。從這些稱号中就能看出,他是有多麼兇殘了。
蘭比爾是白人,但卻被媒體評為史上最髒球員之一。他在籃球比賽上有着各種各樣的違規舉動,比如上黑肘,墊黑腳以及抱摔。隻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他做不到的。
與其他黑人球員不同,蘭比爾并不是因為家中缺錢才打籃球,相反,他的家庭環境很好。蘭比爾的父親是一個商業大亨,旗下有衆多公司,若是蘭比爾真的想一輩子不工作,也不是不行。
談起他自己進入籃球行業,蘭比爾往往會很痛苦。他直言自己并不喜歡籃球,認為籃球運動是“一群充滿汗臭的苦力勞工們在一起争搶一個醜陋的球形體”,而他曾經獲得的兩枚總冠軍戒指,一枚送給了薩克拉門托的脫衣舞女郎,另一枚則在他家廁所的下水道。
蘭比爾對籃球的不敬畏也導緻他在賽場上的不尊重規則。在一次波士頓對抗活塞隊的比賽中,波士頓的球員安吉嘗試三分投籃,安吉是一個擅長遠投的球員,這本該沒有任何意外,但可惜他的對手是蘭比爾。
蘭比爾直接跳到了安吉的面前,幾乎是一巴掌扇到了安吉的腦袋上,攻擊力度足以将木闆打碎。安吉并不是抗打能力很強的格鬥者,他倒在地上無法站起,而蘭比爾扭頭就像剛才的事情不曾發生過一樣,裁判都直接愣住了。
這就是蘭比爾,一個不折不扣的“犯罪分子”。他還曾與公牛中鋒發生沖突,并直接将對方球衣撕爛,也還用肘子“鎖喉”伯德,令其差點窒息而亡。
伊賽亞-托馬斯也是活塞隊的球員,他被稱為“微笑刺客”。看稱号就可以看出,托馬斯永遠都在微笑,臉頰天真無邪,仿佛是一個陽光大男孩。可若你是以就看輕他,對其放松警惕,那隻會讓你徹底輸掉比賽。
其次,知道喬丹的球迷通常都會記得托馬斯,因為當初活塞隊的“喬丹法則”就是他提出來的。在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國家隊挑選球員時,喬丹就曾直言,“托馬斯來我就退出”這樣的狠話,這足可以看出喬丹對其恨意十足了。
如果抛開托馬斯的活塞隊的所作所為,他其實也可以算是一個正能量的例子。托馬斯家境貧困,他自小喜歡籃球,但卻沒有足夠的經濟能力去專業的機構教育訓練。
是以,他隻能在各種小賽場上磨煉自己,在托馬斯進入聯盟之前,他甚至沒有穿過一雙合腳的球鞋。至于他總是微笑面對對手,不如說成是他對生活的态度——永遠的樂觀向上。
裡克-馬洪是要介紹的第三個活塞隊球員。馬洪是真正的格鬥家,職業打手。如果說蘭比爾在賽場上的行為是小動作的話,那馬洪則是直接幹架。
馬洪從身份上說算是蘭比爾的小弟,兩人經常在賽場上打配合。蘭比爾負責煽風點火,馬洪則負責沖鋒陷陣。馬洪特别擅長做一些誇張的假動作,從氣勢上便已經壓過對手一頭。
馬洪與蘭比爾的關系并不是一直很好,有時候也會反目成仇。馬洪在離開活塞後加入了别的球隊,在一次比賽中碰到了舊老大蘭比爾,也不管往日情意,帶着自己的新隊員把蘭比爾“揍”了一頓。
總的來說,活塞隊的隊員各有“特點”,這支活躍在90年代的球隊雖然在籃球界的口碑不好,可卻沒人能否認它曾經輝煌過。畢竟不管怎麼樣,歲月會記得一切。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6">“壞小子”的教練。</h1>
壞小子們為什麼會在賽場一次又一次地放縱,活塞隊為什麼會在比賽中進行鬥毆,這固然和當時那個時代有關,可其他球隊卻并沒有出現如此惡劣的行為。
其實歸根結底,不論是蘭比爾,還是馬洪,亦或者是托馬斯,他們一手的籃球技術,包括籃球價值觀,都是他們的教練查克·戴利所授。
有媒體稱戴利是NBA曆史上少有的野獸派教練,他主張暴力,希望可以修改籃球比賽的規則。源頭上戴利确實是希望可以提高NBA球員的籃球水準,但實際上卻拔苗助長,太過心急,活塞隊就是他的“代表作”。
在活塞隊同公牛隊進行一場比賽前,戴利就曾對馬洪說,“你等一會防守喬丹時,我要見血。”
戴利的教導風格太過于殘暴,甚至被一些人直接評論為“血腥至極”。活塞隊隊員托馬斯是“喬丹法則”的發明人,但托馬斯之是以會有這一靈感,還是依靠戴利的教導。
但從另一方面時候,戴利确實将一股新的比賽風氣帶到了NBA,本來進攻是最為重要的,可戴利卻将防守提到了和進攻一樣的地位。
戴利的人緣極好。活塞隊得罪的籃球巨星很多,戴利身為他們的教練,理應受到籃球界的鄙夷甚至排斥。但這些都沒有發生,好像活塞隊和他本人沒有絲毫關系。後來戴利患上癌症,聯盟裡的官員還紛紛通過社交媒體傳達關切之意。
其實仔細想一想,戴利算不上壞,隻能說是一個固執的好人。1997年,活塞隊為了表達對教練戴利的敬意,主動将2号球衣退役,這象征着戴利為球隊帶來的兩面總冠軍旗幟。
從曆史角度分析,戴利算是一個對NBA甚至世界籃球做出卓越貢獻的名帥,盡管他帶領的活塞隊球風不良,但存在即合理,沒人說得清活塞隊是否對曆史有推進意義,而喬丹的成神之路,如果缺少活塞隊,也注定會少一分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