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杜蔚 每經編輯:董興生
在萬物皆可雲上的時代,大衆的工作、生活、娛樂方式均從線下轉至線上。其中,内容豐富、善于搶奪使用者碎片化時間的網絡音頻,今年以來使用時長大幅增加,且獲得了更多使用者的付費青睐。
最新釋出的《2020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過去一年,頭部節目和精品内容推動網絡音頻使用者付費收入大幅增加。伴随5G時代到來,音頻行業的新增長機遇在哪裡?
每經記者專訪騰訊音樂娛樂集團酷我音樂副總裁肖轶
10月13日~19日,具有“年度風向标”之稱的第八屆中國網絡視聽大會在成都舉行,“耳朵經濟”備受矚目。10月14日,騰訊音樂娛樂集團酷我音樂副總裁肖轶在大會現場,圍繞《破圈才能增長——論音頻行業發展新可能》進行主題演講,他從解決行業滲透率增長緩慢現狀,提出的“可視和互動”方案引發外界極大關注。會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肖轶,聽他講述騰訊音樂娛樂集團發力長音頻的原因以及音頻如何可視化、未來有怎樣的想象空間。
<h2>今年巨頭紛紛闖入音頻行業 分飯吃的人多了</h2>
從目前音頻市場的格局來看,《報告》顯示,喜馬拉雅、蜻蜓FM和荔枝共占據92%的市場佔有率,貓耳FM 、企鵝FM等第三梯隊進入洗牌階段。不過,每經記者注意到,今年音頻行業還闖入了一些背靠大資本、大平台的新玩家,不止有騰訊音樂娛樂集團,還有位元組跳動、網易雲音樂等巨頭紛紛進軍長音頻領域,試圖用熱門IP撬動新流量池,這勢必會加劇長音頻風口的厮殺。

圖檔來源:《2020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截圖
“今年音頻市場的變化有點大,你也看到了,它從傳統的音頻市場走向了一個競争态勢更複雜的狀态。”肖轶向每經記者直言,以前音頻市場的玩家喜馬拉雅、蜻蜓FM等都很相似,但現在新進來的玩家都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大家的主戰場不再是音頻,而是從一個和音頻相關聯的業務滲透、擴張進來。像我們是通過音樂和音頻關聯進來的,網易和我們類似,而位元組跳動則是以聽讀一體進來的。接下來,一些短視訊平台也會做長音頻嘗試”。
肖轶認為,融媒體時代,産業邊界不再鮮明,玩家可以從各自擅長的領域進入,這也攪動了音頻市場。“今年起闖入音頻行業分飯吃的人多了,傳統音頻巨頭一派和新晉大平台的延伸玩家一派,是兩種鮮明特色,未來兩派可能會交織競合。但是毫無疑問的是,競争成本會增加。”
值得一提的是,音頻新老玩家競争的都是流量,音頻行業目前的存量夠用嗎?“新入局者會給音頻行業帶來新鮮血液,這些新血液會刺激行業的滲透率提高。”肖轶說。
圖檔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
每經記者了解到,在音樂平台中加入長音頻、音頻節目等,或将存在較高的自然轉化量。對此,肖轶表示,“既有對原生流量的孵化能力,又能搶奪音頻領域其他玩家的存量使用者。”
<h2>多數IP影視化不易 音頻可視化能攤薄風險</h2>
活動現場,肖轶在行業率先提出的音頻“可視化和互動化”掀起熱議。備受關注的是,到目前為止,音頻都還是以伴随性的特質,存在于大衆的記憶裡,且互動行為成本很高,尤其是通過手機完成互動内容。倘若音頻也要走“可視”之路,是否會與長短視訊産生沖突?
“我喜歡創新,希望能多做變化和突破。音頻行業不能總是給使用者一種老成不變的狀态,大家想到音頻就是相聲、評書、有聲小說等。從視聽作品來說,不僅要提高視聽體驗,還要讓它的表現形式多元化。我認為把一個用來聽的變得可看,就是一種本質性的突破。”肖轶告訴每經記者,使用者大都喜歡互動,單向傳播和互動傳播的體驗感完全不同。
談及音頻行業多年的桎梏,肖轶說:“就是長期将安撫、陪伴、凝神的标簽貼在自己身上,是以導緻行業增長率這麼多年沒有突破。因為隻打動了一部分人的需求,比如失眠人睡前想聽助眠内容,但所有人都失眠嗎?把失眠的人滿足後,剩下的人呢?”
肖轶 圖檔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
對此,肖轶進一步向每經記者表示,文字是一切IP的源頭,不論網文小說還是原創劇本,但大部分IP想要影視化,難度都非常大。“拿一個漫畫網站有數十萬部作品來講,因為轉化成本太高,所有一年能影視化的IP僅有個位數。”
受制于主創團隊、演員片酬等問題,IP影視化的過程和周期都非常長,肖轶認為,行業應該更關注那些沒有被選中的IP和作者。“有沒有人能夠去替它們進行一輪低成本的試錯,來幫助後面高成本的選擇人堅定信心?是以我們做音頻可視化。”
“我們的成本要比影視化低很多,還可以大批量地制作。不論是劇還是電影、動漫,倘若中間出現問題,隻能回爐重做,無形中增加很多支出。但音頻可視化,我們使用融合播放的技術,能随時把任何一幀畫面、一句台詞線上修改好,并在下一秒生效。”在肖轶看來,音頻可視化與長短視訊有着本質差別,而音頻行業的作品,是整個視聽行業最低一級的門檻,“我們可以拿它來試錯,通過實際營運來挑選出優秀作品,為上一層面——體驗感更好的影視作品攤薄風險。”
“我始終認為工業化就是環節跟環節的傳遞跟配合,通過音頻可視化,可以讓更多文學IP和創作者多一個機會接觸視聽化作品,也給後面的人,願意追加投資、深度影視化的制片人、投資人、平台提供進一步的挑選機會。”肖轶說。
而随着騰訊、位元組挑戰、網易等巨頭紛紛跨界湧入音頻賽道,傳統的音頻市場格局有望被重塑。“今年之前,可能資本認為音頻行業的爆發要依賴于場景智能化或者裝置智能化來推動。但今年起,資本會看到一些周邊的或相鄰行業進入音頻,讓行業和行業間發生融合,這可能會成為拉動音頻行業滲透率爆發的一個可能性。在這當中,創新特别重要,音頻行業需要不斷地突破自己。”肖轶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