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台海網
今天的廈門
是一座高顔值、高素質
文藝和浪漫氣質濃郁的城市

你知道嗎?
廈門還有熱血澎湃
英雄輩出、充滿革命精神的另一面
1930年5月25日
這裡發生了
震驚全國的廈門破獄鬥争
這是一次
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革命行動
由于準備充分
參加破獄鬥争的同志
英勇無畏不怕犧牲
在敵人防守嚴密的
思明縣監獄内
成功解救出我黨40多名同志
在我方無一人傷亡的情況下
取得戰鬥的完全勝利
成為中國共産黨早期武裝鬥争的傳奇案例
寶藏背後的故事
“5.25”破獄鬥争舊址
位于思明南路451号
現在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機關
1930年初
一批批革命同志被捕後
關押在這裡
在隻有60多平方米的兩間牢房裡
關押了40多位革命同志
他們不僅要忍受十分惡劣的環境
和殘酷的刑罰
還随時面臨着被殺害的危險
10分鐘完成破獄任務
為營救獄中的同志
中共福建省委和廈門黨組織
決定實施武裝破獄
在全方位偵查了敵人的武裝力量
看守所的結構及管理狀況後
成立了武裝隊和接應隊
選擇在休息天看守較為放松的時候
以探監人和遊客等身份掩護行動
擊斃門警、砸開鐵鎖,救出同志
僅用10分鐘
就幹淨利落完成破獄任務
同時選擇在退潮時
坐船快速安全撤離了廈門島
将救出的同志
送到同安的彭厝和珩厝
經簡單休整之後
這些同志被分批
安全轉移到閩西革命根據地
劫獄成功轟動全國
黨組織成功劫獄後
人們奔走相告
不到幾小時
就轟動了全廈門
第二天
廈門《江聲報》《民鐘日報》
等多家報紙
都在第一版用特大标題刊登這個消息
上海的《申報》等
也相繼刊發相關消息
消息轟動了全國
廈門是閩南華僑進出的重要中轉地
這個消息很快也傳到南洋各地
沉重打擊了敵人的嚣張氣焰
壯大了我黨、我軍的聲勢
1956年 廈門籍作家高雲覽
根據這一事件創作的
長篇小說《小城春秋》正式出版
1981年小說被翻拍成電影
影響了幾代中國人
200多年曆史的古監獄
這座舊址
距今已有200多年的曆史
最早是清乾隆廈門海防同知署監獄
1912年改為思明縣監獄
1982年更名為“廈門破獄鬥争舊址”
2004年舊址
由廈門市博物館接手管理
同時進行了
全面的維修加強和考古發掘
不僅恢複了原有的格局
還調查發掘了
記載監獄重修曆史的石碑
監獄内使用的闖棍石鎖
腳鐐手拷用具
以及大量清代到民國時期的陶瓷碎片
這座曆經200多年風雨滄桑的
古代監獄舊址
在經過考古發掘後
成為研究中國監獄制度的重要實物
而同樣是這座監獄
高聳的圍牆
猙獰的鐵絲網
狹長幽暗的獄室牢房
以及老虎凳、手指夾等刑具
又見證了那一段腥風血雨的革命年代
如今,這座帶有紅色傳奇經曆的建築
已成為一處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有空的時候
您不妨來一趟紅色之旅
重溫這段紅色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