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豆滿江逗留了一天,看到了北韓農民的樸素與積極樂觀,也讓我想起了很多上個年代無憂無慮的快樂時光,如果說在豆滿江看到的是,我國90年代傳統農村的翻版,那麼在平壤看到的又是另一番景象,在我們的印象裡,北韓就像豆滿江一樣,沒有現代化的建築與設施,沒有高樓林立的景象。

等我們到了平壤才發現,這和我想象的不太一樣,下了火車,車站的水泥地面,有點油光锃亮,車站給我的感覺,就像來到了一座小縣城。站前穿着紅紅綠綠長裙的姑娘,仿佛在接待遠道而來的遊客,收起了自己的好奇,跟随導遊走出車站,才第一次看到了真正的平壤。
平壤曆史悠久,是北韓民族曆史的發祥地,檀君以平壤為起點,進而建立了古北韓。可見平壤的地位之重,曆史悠久。現在的平壤也能稱得上一座國際大都市,市内各種高樓矗立,聽說最高的樓層已經建到了105層,算得上北韓傾國之力重點打造的重點城市,随處可見的高樓和現代化設施,也讓我們對北韓有了進一步的認知。
不過北韓的其他地方,發展還是很落後,沒有高樓大廈,也正是因為這樣,才讓我對北韓的印象一直停留在90年代,聽導遊講,雖然我們這裡高樓很多,但都屬于住宅樓,這讓我很詫異,一百層的住宅樓可不多見,在我們國家這樣的高樓基本都是商用辦公,很少會用來居住,這樣上下樓太不友善了。
導遊聽到我的疑惑解釋道,我們國家住房基本都是國家配置設定,分到哪裡就住哪裡,真正居住在高樓的人并不多,大多都住其他地方,這裡的大部分高樓都是空的,隻有傑出貢獻的人,才能居住這樣的高樓大廈,比如運動員,大學教授一類的,還有一小部分原因,也是為了自己國家的形象,這樣看起來就像一個繁榮的城市。
在去酒店的路上,我看到這裡的綠化很好,到處都是花壇,草地,能看到很多居民都在公園裡活動,行車較少的路上,讓人感覺沒有一點大城市的繁忙,這時候我問導遊,她們不用工作嗎?為什麼很少看到汽車,導遊說,這裡汽車不能自己購買,就算有錢也買不到,一般都是國家人員或者各領域的傑出人才,國家會給予獎勵,不是随便就能買到。
而在進行戶外活動的居民,大多數是退休人員,在這裡女性到達五十多歲就可以退休,因為大多都是國營機關,退休後依然可以享受到社會福利的待遇,每個月都會配置設定到一樣的生活物資。怪不得她們的精神看起來都很不錯,但是農村不太一樣,現在的新農村雖然也有一定的福利,但是沒有終身俸。終身俸不是很多,大概一百塊RMB左右。
由此可見,平壤的人民的生活還是比較富足的,導遊接着說,北韓很少有獨生子女,一般老人退休以後都會幫忙照看孩子,這一點和中國很像,而且子女對待老人都很尊敬,她們這裡年齡達到六十歲的老人,子女都會舉辦壽宴,因為不用操心子女結婚的原因,是以老人比較享樂,他們平時喜歡釣魚,或者跳廣場舞。這裡的老年人生活悠然自在,印證了中國那句話,家和萬事興,還是很幸福的。
雖然導遊說他們這裡貧富差距不大,但是在我見識了豆滿江農村的模樣,這讓我不太相信,那裡六七十歲的老人還在田間勞作,或者背着大包走街串巷,兜售商品。并不像這大城市的熱鬧景象。也許每個地方都有貧富差距,正是因為我們印象裡,看到了北韓落後的地方,才忽略了它今天的繁華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