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0月25日,中國人民志願軍打響入朝後的第一次戰役,1951年黨中央決定将10月25日定為抗美援朝紀念日。今天,我們重溫抗美援朝精神,再次品讀漳浦籍志願軍林水實烈士事迹,讓這個跨越半個世紀的英雄走進千家萬戶!
1964年元旦,福建省漳浦縣沙西鎮志願軍烈士林水實的家鄉,縣委員會相關人員來到林水實的親人身旁,将一塊“烈屬光榮府”的木制牌匾送到林水實的親人手中,并再次講述林水實烈士的事迹,感謝他們為祖國培養了優秀兒女。

第78集團軍某合成旅合成3營支援保障連将林水實烈士遺像放在榮譽室
去年,林水實烈士遺骸已随同第七批在韓歸國志願軍烈士回國,并在今年9月1日前經過DNA确認親屬關系後,林水實烈士的兩名親屬作為代表參加了“第八批在韓歸國志願軍烈士遺骸迎回安葬儀式”,見證了這一偉大的曆史時刻。曆經半個多世紀,林水實烈士英魂終于回到家鄉,從無名到有名、從戰士到英雄,林水實再次被人民知曉,他的英名被鑲刻在抗美援朝烈士陵園的英名牆上,供世人敬仰!
林水實家屬受頒“烈屬光榮府”牌匾
1928年10月,林水實出生于福建漳浦縣(今古雷港區)沙西鎮塗樓村的一個貧窮困苦的農民家庭。小時候,林水實個子不高,但長得很英俊,當兵前是放牛娃,經常下田割草,有時也和小夥伴捕魚撈蝦。由于家庭貧困,一家人隻能擠在破舊的瓦房裡,經常吃不飽、穿不暖,雖然家庭條件艱苦,但林水實從不向他人訴苦,非常有志氣。有一次,鄰村有人偷砍塗樓村山上的木材被性格剛烈、正直的林水實發現了,他便不顧一切追到很遠的地方想盡辦法把被人偷砍掉的木材拉回來。林水實就是這樣,不管是誰盜砍木材隻要被他發現了,甯可得罪人也要把木材充公,他在家鄉的那些年,有些企圖盜砍木材的人都不敢輕舉妄動,避免了村裡集體财産受到損失。
林水實
1949年4月,林水實決定參軍入伍,報效國家。親人聽說他要去參軍入伍,雖然十分不舍,但也相當支援。他的哥哥林水法(已故)特意将兒子林美金(已故)按當地風俗過繼給林水實當兒子。自此,林美金的三個兒子林藝煜、林藝輝、林樹新成了林水實名義上的孫子。
林水實的三個侄孫林藝輝(左一)、林藝煜(右二)、林樹新(右一)與侄兒媳徐美鳳左二手持烈士相關遺物合影
林水實參加過解放戰争,抗美援朝戰争期間随部隊編入中國人民志願軍第23軍73師218團2營6連任戰士,擔任過班長職務。林水實所在的連隊即電影《英雄兒女》原型王成所在的連隊,1952年9月上旬,23軍73師跨過鴨綠江入朝參戰。1953年6月7日,林水實所在連隊在反擊281.2高地西及西北高地戰鬥中,為避免更多的志願軍戰士犧牲,林水實主動報名,攜帶16顆手榴彈潛伏在大石頭後面,在關鍵時刻同敵坦克同歸于盡。多位老兵回憶,“281.2高地”是一個方圓不到兩公裡的小山頭,右靠上甘嶺,左臨“老秃山”。志願軍如能占據這個高地,右面可以切斷從上甘嶺下來的敵軍的退路,正面可以阻止敵軍對上甘嶺的增援,并牽制敵人的一部分兵力。同時,可以保障志願軍前線運輸車輛和作戰物質的安全通過。為了争奪這個重要目标,73師的指戰員與敵軍反複拼殺,殲敵2000多人,被23軍通令嘉獎。
林水實立功證明書
據軍史記載,73師在争奪“281.2高地”及其附近高地中傷亡3232人,其中218團2營6連的210名指戰員,到戰鬥結束時,活下來的僅有17人。“可以說,281.2高地的每一寸土壤上,都染有志願軍戰士的鮮血。”部隊首長到林水實烈士家中慰問講述英雄事迹時記載,他的堂嫂陳長珠談到:“當時大家都哭了,心裡十分不甘啊!”她還說,林水實的母親聽到兒子犧牲的電報消息時,一度昏厥,不省人事,衆人扶都扶不起。
民政部于1983年為其家屬發放革命烈士證明書
林水實的人生雖然短暫,卻彰顯了中國熱血軍人的本色。“戰鬥中打得勇猛,指揮靈活,在緊急情況下鼓舞大家殲敵情緒,自己沖鋒在前,不怕流血犧牲,打垮敵人數次反撲,指揮全班殲敵近百名。”立功證明書上是這樣寫的。
當電影《長津湖》讓大家再次認識志願軍誓死保家衛國的精神時,當“冰雕連”戰士犧牲在雪地裡時,當冰硬的洋芋成為最時尚、最需要的食物時,是他們毅然保持着保家衛國、争當英雄、身先士卒、不怕犧牲的偉大信念,才有了我們今天幸福安康的生活,才有了我們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啟程。
“感謝黨和國家沒有忘記我的爺爺,忠魂終于可以安歇在祖國大地上!”林水實烈士侄孫林藝輝參加完“第八批在韓歸國志願軍烈士遺骸迎回安葬儀式”後激動地說道。他說,今天(10月22日)是抗美援朝出國作戰勝利71周年的紀念日,我要再次把爺爺的戰鬥故事、抗美援朝精神告訴我的孩子們,祖國的榮辱與每個人息息相關,要做紅色基因的傳承人,做對國家有用的人,要繼承爺爺的遺志,堅信隻有永遠跟黨走,才能過上幸福生活的道理。
(戴偉國 林藝輝)
來源:國防時報
編輯:鄧琦
編審:許小娟
通聯:國防時報新聞中心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