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知各位有多久沒去逛過老式的百貨大樓了,一層奢侈品與珠寶、二三層女裝、四層男裝、五層童裝的那種。
隻賣貨,大樓的年齡至少十幾年起步,買衣服時還需要先開單子、再統一拿到服務台交錢。
前段時間,我聽聞了“北京最後一家華聯商廈閉店”的新聞後前去探訪,接連逛了附近的幾家老百貨大樓。
發現樓内,比印象中更為蕭條。
除了人流量之外,一個最大的變化是這些年份已久的百貨商場内,售貨員們已經統一變成了四五十歲開外的大媽。
還記得零幾年那會,百貨大樓琳琅滿目的櫃台後站着的,更多是洋氣時髦的年輕售貨員,就像《粉紅女郎》裡的萬人迷那樣。
百貨小姐,那一度是令人羨慕的光鮮工作。1998年修訂的字典例句裡,會這樣寫下——
“張華考上了北京大學;李萍進了中等技術學校;我在百貨公司當售貨員:我們都有光明的前途。”
百貨小姐們踩着小高跟,與國際品牌打交道,發型不是大波浪就是波波頭。
衣服鮮豔明亮,吊帶裙随便穿。
回看千禧年間的那些電視劇,工作是百貨小姐的角色們,個個潑辣大膽、雷厲風行,想的比誰都開。
這些特質放到現在,好歹能混個“大女主”當當。
01
年輕人永遠湧入最新興的行當,當下的網際網路行業,就猶如當年的百貨公司。
别小看百貨公司的地位,想象一下,那可是個女明星們都“土裡土氣”的時代。
92年,國内第一家LV門店才進駐北京王府井半島酒店。
百貨公司裡的那些奢侈品牌子、外國牌子,普通人不認識,國内明星們認識、但也拿不到衣服。
05年去走戛納紅毯的高圓圓借不到大牌禮服,隻能臨行前找國内設計師定做了幾套。
同年去戛納的秦昊說兜裡隻有200塊錢,在那買不起好衣服。
如今,随便一個小偶像都全身阿瑪尼的日子,當初想也不敢想。
琳琅滿目、擺着萬千品牌的百貨公司招聘售貨員時,自然有底氣千挑萬選。
要年輕漂亮的女孩,尤其是面相上聰明伶俐、審美打扮上洋氣利落的。
這既符合品牌們希望給自己塑造的形象,也符合普通人對燈火通明的百貨大樓的印象。
一雙柔情目的張曼玉,出道前當過售貨員。
還是在這之後,被星探遞了經濟公司的卡片。
挺多人應該都聽說過,87版《紅樓夢》選演員是先挑氣質、再教育訓練演技。
而飾演元春的演員成梅,當演員前是南京一個商場的售貨員。
劇裡的貴妃扮相或許比較富态,但成梅的現代裝,長這樣。
和張曼玉相比,她長相更方正、溫和,但眼角同樣微微上翹。
你幾乎能想象,這樣的兩個女孩在百貨大樓裡應當适合不同的櫃台。
成梅像珠寶櫃台後的店員,溫溫軟軟地對挑選新婚金飾的小夫妻介紹哪一款寓意更好。
而張曼玉像是時裝店裡說話脆生生的導購員,自信地誇顧客穿上小裙子後真靓。
《粉紅女郎》裡的萬人迷,作為化妝品櫃台的售貨員,外貌穿着更媚、更大膽。
常人不敢嘗試的彈簧式大卷,上挑的黑眉,配上紅唇紅裙。
和劇裡喜歡日韓文化、打扮也挺潮的哈妹相比,完全是不同風格。
《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裡,二嫂毛沙沙在蘭光商城賣化妝品。
結婚前第一次見家長,一出場就吓着了一家七口、擠在胡同深處小破房裡的張家人。
那天下着大雨,胡同的下水口被一隻死去的流浪貓堵住,地上滿是泥濘。
毛沙沙穿着橘紅的皮鞋,戴着珍珠項鍊、穿着波點花紋的紅色上衣,又撐了一把顔色相呼應的桔色雨傘。
跌跌撞撞、驚呼着走進了還在漏水的房子裡。
家裡沒地盤、心裡正焦慮弟弟要是結婚後怎麼住的張大民,不滿地評價毛沙沙,“這面相可夠妖的”。
家中小妹見二哥又領回一個洋氣姐姐,不滿地皺眉頭。
倒是家裡的老太太,對着這位笑着的兒媳眼神都看呆了。
一邊舉着臉盆、接房頂上漏的水,一邊問毛沙沙穿着短裙、腿冷不冷。
她鮮豔的着裝,似乎與這個灰撲撲的家庭格格不入。
光鮮亮麗的售貨小姐角色,就像是一部部劇裡、普通人憧憬物欲生活時的投射。
千禧年前後,正是中外商品剛開始廣泛流動的時期。
人們心底都知道,自己一時間還成為不了那個能挎着包、在商場裡悠閑挑選的顧客。
于是售貨小姐成了最佳的暢想對象,她們出身往往普通,卻行走在璀璨的百貨商場内、裝扮新奇,顯得大方又自信。
那些普通人未曾聽說過的商品,售貨員們卻能娓娓道來。
《一年又一年》中的張小歐
她們的工資或許不錯,但下班後,大多數光鮮的售貨員還是會背着包回到灰牆的小房子裡。
年輕的女孩們,組成了一個介于高樓與平房之間的幻夢。
02
影視劇裡,旁人對售貨小姐們的态度往往是複雜的。
又羨慕又妒忌,又自卑又鄙夷。
而這一切情緒的起源,都源于一個被罵過許多遍的特質——拜金。
萬人迷時常把釣金龜婿放在嘴邊,《貧嘴張大民》裡,大哥一看毛沙沙就斷言“妖”。
牛莉在《男人不難嫁》裡,演了個百貨裡賣鞋子的金娣。
同僚向她介紹了一位香港富商,搭上線後,她日日在丈夫出門後、搭富商的小轎車上班。
有一天丈夫載着兒子、騎車時恰好撞上準備去接金娣的小轎車,丈夫一臉窘态、扯着衣角擦拭撞上的車燈,說“我給你擦一擦”。
那位富商正和金娣打着電話,吐槽自己被一看就很窮的男人撞了。
金娣還在另一頭邊抹着紅唇,邊氣勢洶洶地喊着“讓他賠,他賠不起就找他老婆賠”。
熟不知那個窮男人,就是自己的丈夫。
同僚把一雙賣不出去的鞋,以六七百的高價想辦法賣給了一個進城的鄉下人。
她第一反應,是問“你怎樣勾引人家買的?”
拜金這個刻闆印象,既真實,也不真實。
真實是因為像金娣這樣、工作時想着攀高枝的人不在少數,親身實踐什麼叫做“花花世界迷人眼”。
劇裡,她也“不負衆望”地抛家棄子,拎着範思哲火紅的包、跟着富商跑了。
不真實是因為,拜金這詞,總是污名化了小人物的努力與野心。
人人都記得萬人迷風情萬種,記得她在酒吧流連、又追求身家百萬的富豪,是個漂亮的厲害角色
幾乎沒多少人記得,她還是個吃過苦的滬漂。
萬人迷的爸爸是老師,姐姐是男人婆那般的女強人,是個傳統保守的家庭。
隻有她憧憬着時尚都市,滬漂五年,當上櫃姐前,還做過服務員、模特、秘書。
家人都覺得她丢臉,數落她“你有沒有算過自己到底換了多少工作”。
到上海看到她後第一句話,就是“爸爸還在生你的氣”。
擱現在,她也會被罵的狗血淋頭。
“什麼時尚什麼流行,那不是我們普通人能進的行業,女孩子就該考個教師。”
沒有人記得,萬人迷也曾皺着眉頭吐露,自己的金句寶典、字字都是吃了虧後悟出來的。
也不會有人記得,這個每天把吊富商挂嘴邊的人,潇潇灑灑地為了自己的原則,拒絕掉鑽石王老五。
一部劇結束,絕大多數人隻會記得這個長相漂亮、嬌媚多情的百貨小姐,吊了一整部劇的金龜婿。
隻有角色自己記得,她心底的夢想從始至終都是“人中龍鳳,女中豪傑”。
人們羨慕她,因為錦衣玉食的美夢似乎就在她們面前、唾手可得。
站在她們面前時總擔心自己露怯,對物欲世界的規則一竅不通。
人們也鄙夷她,笑她們手裡的資本都是販賣美色、依附權貴而來,終究不是自己的。
說到底,人人心裡都清楚,再光鮮亮麗的百貨小姐也終究是時代潮裡、被欺負也無人在意的小喽啰。
而這社會留給小喽啰階級躍遷的手段,往往選擇不多,也沒有那麼體面。
03
千禧年前後的影視劇裡,百貨小姐們不僅是時尚風尚标,也往往是那部劇裡的“大明白”。
她們見過梳着油頭的大老闆,一周内領着三個小姑娘來買鑽戒。
見過褲腳磨出線頭的窮大學生,咬着牙要買雙皮鞋送給魂牽夢萦的酒吧歌手。
見過衣着樸素的夫妻,在櫃台前局促着雙手、糾結了許久,最後買下一隻象征結婚紀念日禮物的口紅。
百貨小姐們未必看穿過社會百态,但在有人一夜暴富、有人終身清貧的世紀初,百貨售貨員的職位能讓她們看透人在金錢面前的一百種窘态與醜态。
《一年又一年》裡,小女兒張小歐打小就對新興事物感興趣。
姐夫穿了身西裝回家,别的孩子都追着他喊“假洋鬼子”,張小歐卻饒有興緻地伸手去抹一抹材質。
嫂子以為喜歡文學的她會選中文專業,結果她斬釘截鐵,小大人似的說“要考慮什麼樣的專業好找工作、能賺錢”。
畢業後甚至辭了國有公司的飯碗,去應聘了大酒店的服務員,因為那份工作“掙錢”。
後來,又轉去燕莎商場做售貨員、做會計。
按理說,張小歐該是最拜金的一位、成天夢想着自己能掙一萬塊。
可當暴發戶的姐夫送她項鍊時,小歐卻忍不住發脾氣和他杠。
“這鍊子太貴,我脖子細,戴不起。”
“我的大學教授一月才掙一百二十塊,還不夠你一天花的,你不覺得這不公平嗎?”
當酒店領班時,看見陪酒的小姐被灌酒,在廁所裡一趟又一趟的吐。
一個勁地歎氣,質問消遣陪酒小姐的朋友:“在你們這些人心裡,她們還是人嘛,隻不過是件商品”。
在所有百貨小姐的角色裡,我最喜歡張小歐,盡管劇中對她的着墨并不多。
因為她是個愛錢又糾結的普通人。
為了時髦、翹班去學了駕照,盡管家裡根本沒車給她開;有一丁點虛榮、想掙錢、想過時髦的生活,卻又不能忍受被欺壓的卑微。
憧憬着成為富人,卻又忍不住為窮人喊一句冤。
同時作為一個影視角色,張小歐又有超越普通人、或許沒那麼真實的一面:
夾在上流社會與平凡生活之間時,還能保持氣度與自信。
不為達不到富裕生活而焦慮,但也不安于現狀、依舊想着努力努力再努力、掙錢掙錢再掙錢。
影視作品總愛誇大百貨小姐身上的兩種特質。
要麼如萬人迷,誇大她身上遊刃有餘、玩弄富豪的一面,對小人物受的苦、遭的罪避而不談。
要麼如金娣,誇大她身上崇拜金錢、毫無關切的一面,用以對比其他角色的向上奮鬥。
一個贊美财富,一個仇視财富。
與其說這是百貨小姐身上的特質,不如說,這是所有小人物在金錢面前既羨慕又憤怒的共通特質。
如今再在國産劇裡搜尋售貨員的角色,你會發現,她們的形象多半與盛氣淩人、嫌貧愛富、土裡土氣相綁定。
不再是千禧年前後,那些自信利落、洋氣時髦的角色。
相似的劇情裡,一遍又一遍地重複着這樣的道理:
“你很牛嗎?牛的是品牌,不是你,都是掙不了大錢的普通人、你有什麼好自信好優越的。”
“要當打勞工,就低眉順眼一些。”
然後安排一個正氣凜然的富豪,出來給沒掂量清楚自己地位的售貨員狠狠打臉。
自信又洋氣的角色分給誰了呢?自然是分給女企業家、女強人們了。
去年翻拍的新版《粉紅女郎》,正式劇名為《愛的理想生活》裡,萬人迷的角色叫溫如雪。
她穿着寬肩黑西裝,帶着“老娘誰都不愛”的霸氣氣勢登場。
不再是從老家到上海後摸爬滾打、逃不了被鄙夷瞧不起的萬玲,而是一出場就威風凜凜的女老闆。
也是,萬人迷的角色倘若依舊是個櫃姐,估計誰也不信。
“小小售貨員,怎敢如此氣場。”
“自信放光芒,當然是女強人才可以擁有的光環。”
畢竟這個年頭,年輕的“售貨小姐”們都待在網店的直播間裡,當個小主播播到兩三點、還要為銷售量發愁呢。
那個當上售貨員,就能走向“光明未來”的時代終究已經過去。
那個普通女孩也配擁有“大女主”氣質的氛圍,逐漸消退。
張小歐那般氣度與自信更是成了奢侈品,在翻騰的河流中努力生活的人,隻能看到無盡的焦慮。
光鮮亮麗的百貨小姐們退場。
年輕人“手可摘星辰”的幻夢,也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