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朱克:為民解憂十八載

朱克恪守一名“老兵”的擔當使命,自2003年轉業到河南省許昌市信訪局工作以來,堅持把“為民解難、為黨分憂”作為一名信訪幹部的不懈追求,先後辦理群衆來信7280件,接待來訪群衆8273批139897人次,為廣大群衆解決了無數件煩心事、揪心事、難心事,樹立起了信訪幹部可親、可信、可敬的良好形象。

1966年出生的朱克,現任河南省許昌市信訪局四級調研員,他在許昌市信訪系統是有名的“拼命三郎”。他接談督導的信訪事項,處理意見有一絲瑕疵他絕不放過,處理意見不落實到位他絕不罷手,群衆不滿意絕不“收兵”。加班加點是“慣常動作”,現場處理問題更是“家常便飯”。

2018年夏天,長葛市官亭鄉農民與化肥經銷商因化肥結算發生了糾紛。朱克接談後,立即趕赴現場調查核實,與當地政府、公安部門深入溝通,讨論解決問題的辦法。在他的全力推動下,曆經1天時間雙方最終達成協定,問題得到圓滿解決。朱克卻在長達6個小時的協商中,因未吃飯出現低血糖暈倒在了會議室。

2020年農曆臘月二十三,正值小年,長葛市幸福港灣小區施工農民工因工資問題已經多次上訪,問題始終沒有妥善解決。朱克望着來訪農民工一張張期盼的面孔,聽着他們一聲聲的質樸話語,他暗下決心,這件事不處理圓滿決不罷休。本着急事急辦、特事特辦的原則,朱克立即組織信訪、住建、公安等部門研究解決方案,督促欠薪公司連夜籌措資金,臘月二十五農民工們欣喜地拿到了40%的工資。在他的督促下,春節的前一天,款項全部兌付到位。

在朱克的生活中,沒有星期天,更沒有節假日,甚至從來沒有白天和黑夜。他加班加點、連續作戰,起草檔案、協調值班、督查督辦,累了在辦公室和衣打盹,餓了一碗泡面充饑。

朱克在部隊服役期間,就曾被授予“科技練兵青年突擊手”榮譽稱号,并榮立個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被某集團軍授予“優秀黨員”等多項榮譽。回到地方工作,他延續了軍人敢抓敢管、善于碰硬、不畏危險的作風,面對疑難複雜信訪事件,總是毫不猶豫沖在前面。

他先後共處理突發事件216起,還多次被情緒激動的上訪人員誤傷,留在身上的傷疤清晰可見。提起這些傷疤,朱克總是置之一笑:“這和在部隊抗洪、抗震救災留下的傷疤一樣,也是我的‘軍功章’啊!”

朱克常說,信訪工作直接關系到群衆的切身利益,關系到黨和政府同群衆的血肉聯系,關系到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群衆反映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一刻也不能懈怠!

2012年11月的一天,接訪大廳的平靜突然被嘈雜的叫喊聲打破了。朱克聞聲趕到,發現一名中年男子情緒激動嘴裡還叫嚷着。朱克急忙倒了一杯水送到他面前說道:“老大哥,先别急,有啥事你跟我說!”當看到該上訪人身穿衣服單薄,朱克又連忙把自己身上的棉衣脫掉披在了上訪人身上,來訪人才穩定了情緒。

經了解,來訪人妻子常年癱瘓在床,家庭生活困難。朱克主動與民政、街道辦、社群等部門協調溝通,與工會、婦聯、電視台等部門聯系,幫助來訪人申請辦理低保,安排困難幫扶,堅定了來訪人的生活信心。

朱克始終把上訪群衆當親人,把幫助上訪群衆當職責,把化解信訪沖突當目标,把為民排憂解難當追求,用群衆的認可衡量信訪工作成效。十多年來,逢年過節朱克都自己花錢給這位信訪人家裡置辦年貨、送衣送物,他成了這位上訪群衆家中最親密的親戚。一樁樁小事、一件件實事,朱克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實為人,樹立了信訪幹部可親、可信、可敬的良好形象。

從事信訪工作以來,朱克堅持寫民情日記2364篇,撰寫接訪工作體會317篇。他總結做好信訪工作,不僅對事業要有感情、對工作要有激情,還要有推動解決群衆合理訴求的能力和水準。

在接待信訪群衆的過程中,朱克堅持與時俱進,經常從長遠的角度去思考信訪工作科學發展的問題,探索建構責任信訪、法治信訪、陽光信訪的路徑,研究不斷提升信訪部門公信力的方法。他撰寫的調研報告《如何做好敏感區域接處訪工作》獲得河南省信訪調研成果二等獎。

作為一名共産黨員、群衆工作者和信訪幹部,朱克始終把做好信訪工作當作黨和政府的宗旨所系、責任所系、義務所系。他在工作和生活上始終嚴格要求自己。他堅信:“搞一次特殊,就降低一分威信;破一次規矩,就留下一個污點;謀一次私利,就失去一片人心。”

朱克戎馬生涯二十載,從事信訪十八年,丹心依舊顯情懷。他始終堅持勤政務實,靠人品樹形象,靠奉獻為群衆,靠誠懇赢信任。他先後被評為“河南省五好黨員”,“河南省模範軍隊轉業幹部”,許昌市優秀公仆、優秀共産黨員、信訪工作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稱号,并兩次榮立個人三等功。

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馮建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