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20年中國丙氨酸行業市場現狀分析,行業産業鍊持續擴張

作者:華經情報網張鑫
2020年中國丙氨酸行業市場現狀分析,行業産業鍊持續擴張

一、丙氨酸行業産業鍊

丙氨酸是構成蛋白質的基本機關,是組成人體蛋白質的21種氨基酸之一。丙氨酸屬于獨幕喜劇種氨基酸,可以廣泛應用在日化、醫藥及保健品、食品添加劑和飼料等衆多領域。丙氨酸分為α-丙氨酸和β-丙氨酸。α-丙氨酸存在L型、D型兩種立體鏡像,即L-丙氨酸、D-丙氨酸。DL-丙氨酸為α-丙氨酸的外消旋體,其中L型、D型的混合比例為1:1。

丙氨酸行業産業鍊示意圖

2020年中國丙氨酸行業市場現狀分析,行業産業鍊持續擴張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二、丙氨酸行業市場現狀分析

丙氨酸廣泛應用在日化、醫藥及保健品、食品添加劑、飼料等衆多領域,近年來市場需求保持着快速增長。據統計,2019年全球丙氨酸市場需求量為5.1萬噸,2016-2019年複合增長率為14%,未來市場需求不斷增長,預計2023年全球丙氨酸市場需求量為8萬噸左右。

2020年中國丙氨酸行業市場現狀分析,行業産業鍊持續擴張

資料來源:中國生物發酵産業協會,華經産業研究院整理

L-丙氨酸主導需求在于合成新型環保螯合劑MGDA,MGDA優點衆多:自然生物降解、螯合能力強、毒理安全、洗滌殘留少,日化占L-丙氨酸需求的55%,主要作為助洗劑添加于自動洗碗機專業洗滌劑中。從終端來看,洗碗機全球每年銷量在2800萬台左右,中國市場2020年銷量約192萬台,占比7%,但最近3年增速均在20%以上。

2020年中國丙氨酸行業市場現狀分析,行業産業鍊持續擴張

以目前中國1%的滲透率看,即便和日本28%的滲透率相比也有很長的成長周期。假設我國每年增長40-50萬台洗碗機銷量,全球其他地區增量保守估計120萬台,則全球市場至少

在170萬台,平均年增速6%。

2020年中國丙氨酸行業市場現狀分析,行業産業鍊持續擴張

相關報告:華經産業研究院釋出的《2021-2026年中國丙氨酸市場全面調研及行業投資潛力預測報告》

2020年中國丙氨酸行業市場現狀分析,行業産業鍊持續擴張

三、丙氨酸行業競争格局分析

目前,國内丙氨酸生産企業主要包括華恒生物、豐原生化、煙台恒源等,國外丙氨酸生産企業主要為武藏野,全球丙氨酸産能主要集中在國内市場。

2020年中國丙氨酸行業市場現狀分析,行業産業鍊持續擴張

資料來源:華經産業研究院整理

從華恒生物、豐原生化、煙台恒源三家企業L-丙氨酸性能名額對比來看,華恒生物L-丙氨酸産品在比旋光度名額方面,處于行業内領先水準。比旋光度指機關濃度和機關長度下的旋光度,控制區間越小,産品的穩定性越高。此外,華恒生物還規定了L-丙氨酸産品中不得檢測出其他氨基酸,對産品純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20年中國丙氨酸行業市場現狀分析,行業産業鍊持續擴張

四、丙氨酸生産工藝分析

丙氨酸産品生産工藝曆史上經曆了從天然提取法、化學合成法(傳統化工制造)、酶法到發酵法的技術演變,天然提取法和化學合成法存在成本過高、合成路線較長和環保壓力大等問題,目前,利用工業生物技術生産丙氨酸産品的前沿工藝主要為酶法和發酵法。

2020年中國丙氨酸行業市場現狀分析,行業産業鍊持續擴張

五、中國生物制造業發展趨勢分析

1、合成生物技術的創新變革為生物工業注入新動力

合成生物技術是指利用工程化設計理念,從基因層面對生物體進行有目标的設計、改造乃至重新合成,通過建構基于人工基因線路的定制化細胞,實作目标化合物、藥物或功能材料的大規模生産及應用,廣泛應用于醫藥創新、資源開發、農業生産和環境保護等方面,被譽為是繼DNA雙螺旋結構發現和基因組測序之後的“第三次生物科學革命”。近年來,合成生物學進入了新的快速發展階段,加速了生物技術在化工領域的産業化程序,通過對酶、微生物細胞的重新構造,在保證生态可持續性的同時,實作目的化合物的規模量産,提升生物工業的整體經濟效益。

2、我國将進一步從氨基酸生産大國向生産強國轉變

目前我國生産的氨基酸主要包括如谷氨酸、賴氨酸、蛋氨酸和蘇氨酸等處于穩定增長期的大品種氨基酸,以及如丙氨酸、缬氨酸、苯丙氨酸、脯氨酸、異亮氨酸等處于快速成長期的獨幕喜劇種氨基酸。我國大部分氨基酸品種可以實作自給自足,同時氨基酸出口量也在不斷增長,主要出口地區包括亞、歐、北美三大洲,分别占據出口總額的40%、25%和15%左右,已經成為世界氨基酸生産和出口大國。但我國氨基酸制造業仍亟待實作生物制造技術突破和融合,即從工業菌種開始的全産業鍊自主創新,以生物技術為驅動打造氨基酸生産強國,實作産業的可持續發展。

華經情報網隸屬于華經産業研究院,專注大中華區産業經濟情報及研究,目前主要提供的産品和服務包括傳統及新興行業研究、商業計劃書、可行性研究、市場調研、專題報告、定制報告等。涵蓋文化體育、物流旅遊、健康養老、生物醫藥、能源化工、裝備制造、汽車電子等領域,還深入研究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慧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消費、新金融、人工智能、“網際網路+”等新興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