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國時代身為邊緣配角的一對父子,曾經打遍東北亞無敵手|文史宴

作者:文史宴

文/平沙無垠

三國時代身為邊緣配角的一對父子,曾經打遍東北亞無敵手|文史宴

前年文史宴的名城巡禮活動獲得很大反響,活動結束後,仍有朋友想要繼續投稿,感于各位的盛意,大司馬決定繼續接收名城巡禮的投稿,如果數量夠多,可以組成第二次名城巡禮活動,設定獎項。本文講述的是遼東雄鎮遼陽(襄平、平洲、東京遼陽府)的曆史。

三國時代身為邊緣配角的一對父子,曾經打遍東北亞無敵手|文史宴

燕破東胡 襄平初建

提起今日遼甯省的重要城市,人們大概首先會想到沈陽大連這兩個,二者一個是遼甯省的省會、重要工業城市兼遼河平原地區的中心,一個則是遼東半島南端的重要海港,是守衛渤海口的一尊大門。然而,論建城史,它們都不及遼河平原中部的一座城市——遼陽。雖然遼陽今日隻有一些化工産業和鋼鐵産業,存在感不強,但卻是當之無愧的曆史名城。

遼陽的最初建城,大緻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年左右(戰國中期,時燕國君主為燕昭王),燕國将軍秦開東征東胡、箕子北韓時期。

這座城市,大概最初是秦開将軍率部東征後,在衍水(或稱“梁水”,得名于此地的土著民族“梁貊”,此河流今名太子河)岸邊建立的一座軍事堡壘,名為“襄平”。依《說文解字》,“襄”意為“解衣耕”,“平”又有平整之意,可見燕人占領此地以後,最初大概是以此地作為一處屯田基地的。

後來,燕國人還在襄平附近找打了對于争霸十分重要的鐵礦資源,這對燕國拓展遼東土地消滅貊國(《山海經》載此國在漢水東北,可能是在東遼河以東,梨樹縣二龍湖古城可能就是燕國滅貊以後所築的堡壘,或有可能是在鴨綠江支流愛河的東北方向,大緻對應漢代遼東郡西安平縣的位置)、擊敗齊國、與趙國交戰的種種紛争,都十分有利。

燕國還在此地設立了東方前哨基地“遼東郡”,統轄西起醫巫闾山-大淩河一線,東至北韓清川江之畔,北起今鐵嶺的清河,南至旅順口的土地。

此外,從貨币方面來看,遼陽附近出土的貨币之中,三晉的布币基本上與燕國自己鑄造的“明刀”平分秋色,這大概還是因為明刀這種錢币成色不如三晉布币,是以在民間的名聲和信用度也比不上三晉布币之故。此外,襄平也像戰國時代其他自鑄錢币的城邑一樣,有自鑄的貨币“襄平布”。

三國時代身為邊緣配角的一對父子,曾經打遍東北亞無敵手|文史宴

襄平布

三國時代身為邊緣配角的一對父子,曾經打遍東北亞無敵手|文史宴

明刀

不過,在戰國時代,總體而言,襄平扮演着一個相對與燕國中心區隔絕的邊境要塞地位。因為燕國所處的遼東地區,西面有兩大屏障,其一是醫無慮山(醫巫闾山)的險阻,其二是所謂的“遼澤”,即俞水(大淩河)、潦水(遼河)中下遊地區的連片濕地。

遼河在戰國至漢初被稱作“潦水”,“潦”是形容水淤積而不通之狀(可參見《滕王閣序》中“潦水盡而寒潭清”一言),這個名字也很明顯地展現了遼河的水文特征。

是以在前226年秦軍攻破燕都薊城(今北京廣安門一帶)以後,燕王喜就帶着燕國朝廷一路東逃,一直跨過衍水到了襄平才停步,這個過程當中,太子丹也是因為藏身于衍水中的蘆葦蕩裡才得以脫離危險,雖說過後不久,他就被迫自殺,成了父王為了求和獻給秦國的見面禮。

順便提一下,荊轲刺殺秦王帶過去的副手秦舞陽,正是當初開拓遼東的秦開将軍的孫子。但是孫子明顯不像爺爺那樣争氣,進入秦宮吓得臉變了顔色,也搭上了自己、荊轲以及不計其數的燕國人的性命。

燕國在遼東總計就苟活了四年,期間也是日子過得越來越窘迫,甚至造的錢“襄平布”都品質大不如從前的“明刀”。

到了燕王喜三十三年(秦始皇二十五年,前222年),秦将王贲破遼東活捉燕王喜,燕國滅亡,召公奭的“甘棠之澤”,至此也就斷了。但遼東的首邑襄平,并沒有衰落下去,這裡依然是秦國的東方前哨基地,秦二世元年,二世皇帝東巡,還到了遼東。

衛滿北韓與漢四郡

緊接着,開往故燕地邊疆地區的戍卒們斬首了他們的都尉,秦國的喪鐘正式敲響。

遼東郡這邊可能也有一些草寇流賊借此機會大大活躍,雖然他們的規模比不上南面那幫建号的六國舊貴族和陳勝、劉邦之類的平民豪傑,但也把一些遼東郡的居民吓到了,逃到了原燕國的附庸,箕子北韓(時都王險城,今北韓平壤樂浪區)那邊。

不過總體而言,遼東在秦漢之交的變亂中,沒有遭到什麼太大的變亂。雖然項羽曾經把反秦的燕王韓廣轉封為“遼東王”,但實際上,這位諸侯王坐鎮無終(今天津薊州),離遼東還遠着呢。這也可見,遼東在當時人們眼中,是一處兔子都不搭窩的荒涼之地。

一直到漢高帝平定老兄弟盧绾的叛亂,遼東才再一次引起朝廷注意,盧绾失敗後,其餘黨衛滿率人跨過浿水(大同江),換上貊人的衣着,逃到了箕子北韓,又反客為主推翻了箕子王族的統治,讓這支殷人的血脈流亡到了大海之中。

随後漢遼東太守将衛滿的邦國列為漢朝的外藩,又修整了一下燕國、秦朝留下的長城,于是襄平這座邊城,又平安無事了。

到了武帝的時代,漢朝的對外政策從和平模式變成了戰争模式,從匈奴人手中奪取了河套地區與河西走廊,又先後滅掉了南面的南越和東越,又借着衛氏北韓與匈奴人勾結為名(漢文帝時,匈奴騷擾遼東尤甚),兼北韓被漢使涉何挑釁後擊殺漢遼東都尉(駐地在西安平縣,即今遼甯寬甸滿族自治縣長甸鎮)之舉,剿滅了衛氏北韓。

這場戰事當中,漢軍水陸并進,其中陸路方面,就是由漢武帝的寵臣左将軍荀彘帶領,從遼東征兵跨過滿番漢(清川江)進入北韓的。

這一仗打得十分讓人頭疼,北韓方面對于抵抗還是投降首鼠兩端,漢軍方面二将不和,漢武帝又遙控指揮。但最後漢朝方面還是取得了勝利,控制北韓半島北部+蓋馬高原+長白山部分地區的衛氏北韓政權,最後變成了漢朝的“漢四郡”。

随後一段時間,漢朝主要是在西線對匈奴用兵,東線相對比較太平。遼東郡,也僅是在昭帝時期被烏桓人襲擊過一次。

漢朝的遼東郡,也不止是一座邊境重要軍事基地,也是重要的鋼鐵基地和鹽業基地,鐵官、鹽官都設在平郭縣(今遼甯蓋州),此外遼東郡郡治襄平附近也有鐵礦和冶鐵的作坊。

漢代神仙家借助人民想要脫離現實苦難的願望,也兜售羽化成仙的思想,在遼東郡也産生了一個案例,就是大名鼎鼎的丁令威化鶴飛去的故事。陶淵明所撰寫的《搜神後記》将這一事迹收錄,其大概如下:

遼東人丁令威,身赴靈墟山學道,後化為仙鶴,飛回故裡,立在遼東郡的華表柱上,卻險些被無知少年用彈弓彈落,于是隻好飛去,還一邊吟唱:“有鳥有鳥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歸,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學仙冢累累。”

丁令威的經曆,确實反映了人生的無常。因為人生無常,是以人們才會像那個痛斥“碩鼠”的西周國人一樣,追尋“樂土”,但人間安有“樂土”乎?

三國時代身為邊緣配角的一對父子,曾經打遍東北亞無敵手|文史宴

遼陽白塔公園丁令威化鶴塑像

三國時代身為邊緣配角的一對父子,曾經打遍東北亞無敵手|文史宴

千山仙人台

傳說丁令威化鶴之處

西漢後期到新莽前期,由于漢朝對匈奴成功的和親政策兼昔日對外武功威懾的餘風,北方邊郡都比較太平。不過到了東漢以後,卻經常受到新崛起的西安北、烏桓、貊人(長白山地區的土著民族,高句麗系其一支)的襲擊。

東漢中期以後,朝廷基本放棄了玄菟郡舊土,将其内遷至遼東郡郡内,在原遼東郡的北部地區建立了新的玄菟郡,其郡治就在高句骊縣(第二高句骊縣,在今遼甯沈陽渾南地區,舊的第一高句骊縣在遼甯新賓縣永陵一帶)。

此外漢安帝時期,朝廷還分原先遼西郡在大淩河下遊-遼河下遊的濕地地區和醫巫闾山以西地區,建立了遼東屬國,安置叛服無常的烏桓人與鮮卑人。這樣一來,遼東郡的邊防壓力,就變得更大了。

遼東郡的外患越來越嚴重了,也引發了當地人對于救星的盼望,漢桓帝時期,擅長天文之術的遼東人殷馗就有言:“後五十歲,當有真人起于梁沛之間,其鋒不可當。”他所做的預言,被人附會為50年後曹操官渡破袁紹之事。

此外,一位曾經在遼東、玄菟二邊郡生活的少年,還對漢末的曆史,産生了不小的影響。此人,便是出身于遼東的玄菟郡小吏公孫延之子——公孫度。

打遍遼東公孫度

公孫度,字升濟(或作叔濟),遼東襄平人,其父公孫延,為了躲避郡中官吏迫害,逃跑到了鄰近的玄菟郡。

在玄菟郡,少年公孫度遇到了他平生第一個貴人——時玄菟太守公孫琙,因為他與太守早逝的兒子公孫豹同名(公孫度早年名豹,後更名為度)且同庚,是以就獲得了很好的照顧,被委任為郡中小吏,而且太守還給他聘了一門親事。

後來公孫度又先後升為尚書郎(皇帝身邊之政務參謀),冀州刺史(時治邺縣,即今河北臨漳縣邺鎮),在冀州刺史任上,因為遭到謠言中傷而被免官。

到了董卓進京以後,因他與董卓的部将徐榮(玄菟郡人士)有同鄉之誼,被提拔為遼東太守。他借着被董卓所把持的朝廷的任命,回到了老家。他可能感到董卓日子長不了,是以就幹脆回家當土霸王去了。

遼東郡的土豪們看着這樣一個在中央曆練過的父母官,卻沒有覺得他有多了不起,反倒是覺得此人出身太低,故而有點輕視他。公孫度于是就來了個下馬立威。

公孫度到任以前,襄平縣縣令公孫昭曾征召公孫度之子公孫康為軍中伍長,在當時,讓知名人物的子孫去當兵是一種羞辱,公孫度到任以後,就立刻下令在襄平縣的集市上把公孫昭用鞭子抽死示衆。

爾後,公孫度又對郡内的土豪田韶等人下了手,前前後後誅殺了一百多家,這些人當中,有很多原本與他無冤無仇,卻也難逃一死,難怪《三國志》的作者陳壽評價公孫度“殘暴而不節”。當然,如此辣手治郡,也與他沒有根基,不如此難以確定割據有關。

在下馬立威之後不久,公孫度就開始征讨四方了,西擊烏丸(烏桓),東擊高句麗,皆得大勝。此外,他還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扶餘國的國王。遼東郡周邊的蠻夷,就這樣服從于了這樣一位耀武揚威的新主。公孫度可能也以此為機,合縱連橫了周邊的玄菟樂浪二郡,擴大了自己的影響力。

在内外一通大動作以後,公孫度也了解到了中原地區自從聯軍讨董以後的亂象。雖然公孫度到遼東上任是出自董卓的安排,但在此時,他卻不想投靠保董或反董的任何一方,隻想當個遠離中央的土皇帝,還跟部下柳毅、陽儀說:“漢室将亡,我當稱王了”。

正巧還有人獻上了祥瑞,當時襄平縣延裡祀社神的地方長了一塊大石頭,長一丈多,下面有三塊小石頭做它的足。有人對公孫度說:“這塊石頭的形狀類似漢宣帝的皇冠,它所在的延裡,又與你父親的名字相同。社是祀土地神的地方,表明您應該擁有天下的土地,而有三公作為輔佐。”

這大石頭,大概是有人特意搬來的“石棚”,即一種常見于遼東半島地區的石器時代巨石崇拜遺迹。公孫度聽到祥瑞的消息後很高興,但他沒有急着稱王,而是秉承着他“殘暴而不節”的本性又大行誅戮。

三國時代身為邊緣配角的一對父子,曾經打遍東北亞無敵手|文史宴

遼東半島地區常見的石棚

遼東郡中有個名人李敏,曾任河内太守,公孫度想請他出山任職,但此人卻帶着家人避居海島(大概是黃海上的長山群島)去了。公孫度得知後,大為惱怒,掘開了李敏父親的墳墓,劈棺焚屍,又誅滅了李氏的宗族。

公孫度的僭越行為還不止限于禮法,甚至還劫持朝廷派來的官吏作為人質,比如朝廷委派的樂浪太守涼茂(可能是曹操的許昌朝廷所派遣),就被他派人截住,怕是先前公孫度就在樂浪郡安排了自己的人選。

公孫度治郡手段苛酷,然而中原地區在讨董聯軍散夥以後就戰亂不息,特别是袁紹袁術兄弟各自結黨相鬥,弄得中原地區很多人也泛海奔向遼東,以求得一時太平。

這其中就包括管甯、邴原、以及後來先後在劉繇、孫策手下打出赫赫威名的太史慈。管甯、邴原、王烈這些文士還在遼東開壇講學,繁榮了遼東的文化。

公孫度也借機派兵從海路奪取了青州的東萊郡(治所黃縣,今山東龍口,轄今日膠東半島北部地區),在東萊郡設定營州刺史。同時還把遼東郡分為遼西、中遼二郡(大抵二郡以遼河為界。大淩河-醫巫闾山為公孫度之遼西郡東界,當時為公孫瓒所據),安排手下為太守。

公孫度自己則在襄平自封遼東侯、平州牧,還在襄平城南郊祀天地,順便設立了漢高帝、漢光武帝之廟。這立廟之舉顯然是為了給自己僭越禮法的行為打一塊忠君思想的更新檔,實質上可能是對舊有祭祀之廟宇加以修繕,因為西漢時代,漢朝各郡都立了漢高帝之廟,東漢時代,光武帝廟在各郡也多有設立。

到了漢建安九年(公元204年)這一年,公孫度的人生走到了盡頭,然而這一年他的遼東割據政權卻迎來了兩件大事。

其一是曹操攻陷了邺城,然後又四處出師平定冀州諸郡,邺城空虛,公孫度眼見袁紹二子交相攻殺不能抵禦曹操,就動了向中原出兵的念頭,想用三萬步兵、一萬騎兵,直攻邺城,諸将皆願出兵,盤算着即使拿不下什麼城池,也可以去打打草谷,但是最終卻被涼茂勸阻。

涼茂認為:“現在天下大亂,國家危險,将軍您擁有十萬大軍,可以坐觀成敗。作為國家的重臣,曹操擔心國家的安危,體察百姓的痛苦,率義兵為天下除賊,功勞很大,沒人比得上,因為天下剛剛平定,百姓安頓下來,是以沒有責怪将軍,而将軍準備西進,進攻邺城,成敗不是一個早晨就能決定的,希望将軍考慮考慮!”

公孫度雖然好肆意殺人而且頗有僭越之舉,但對于生死攸關的事情,還是很在意的,就放棄了偷襲邺城的計劃。

随後不久,曹操為了徹底消滅袁氏勢力,也竭力拉攏公孫度,派使者封公孫度為永甯鄉侯,同時為他在朝廷安排了“武威将軍”這一雜号将軍官職。雜号将軍之品秩與太守相同,加上鄉侯的封号也遠不及公孫度自封的“遼東侯”威風,是以公孫度就霸氣地回應道:“我王遼東,何永甯也!”把曹操使者送來的印绶藏在了武庫之中。

縱橫北韓公孫康

随後不久,公孫度去世,繼位的公孫康把“永甯鄉侯”的封号給了弟弟公孫恭。

公孫康上位後處理的第一個事務,就是與曹操争奪三郡烏丸的支配權。眼見袁氏日漸衰微,他對西面的幾個郡動了點心思,就派遣使者韓忠給予正在為袁譚助力反曹的峭王蘇仆延以單于印绶,想要分化瓦解烏桓人。

同時曹操也派了個使者牽招(此人曾為袁紹效力管理烏桓騎兵,也是劉備少年時代的鐵哥們)去峭王那裡,這個邊地蠻族酋長覺得自己見識不高,就問牽招:“當年袁公說他受天子之命,封我為單于;如今曹公又說他會上奏天子,封我為真單于;遼東方面又給我一個封号。這樣一來,我當奉誰為正統?”

牽招答道:“從前,袁公代表天子發号施令,有權封授官爵;後來他違背天子旨意,曹公取代了他,說要奏明天子,重新封你為真單于。遼東不過是一個偏遠的小郡,怎能擅自封官授爵!”而公孫康的使者韓忠隻能吹吹牛皮:“我遼東在滄海之東,擁有雄兵百萬,夫馀國以及貊部都聽命于我家主公。當今的形勢,是強者為首,曹操怎麼能唯我獨尊!”

牽招于是大聲呵斥韓忠:“曹公以誠信待人,恭謹明智,輔佐天子,讨伐叛逆,安撫順服,平定全國的混亂。你們遼東上下都頑劣奸詐,嚣張跋扈。如今倚仗地形險要而又遠離中原,就背叛朝廷,竟敢擅自封授官爵,侮弄天子,應當處以極刑,怎麼敢侮辱诋毀曹公這樣的朝中大臣!”說罷牽招還拔刀相向,一把揪住了韓忠的頭發,幸虧此地的主人峭王急忙赤足奔過去,把二人拉開,爾後峭王就接受了曹操的印绶。

遼東方面的使者面對曹操方面的使者,文的武的都比不過,可見這次公孫康想要渾水摸魚,結果卻得不償失。第二年,峭王還出兵幫助曹操剿滅了降曹後複叛的袁紹之子袁譚。同年,張遼進攻東萊郡,公孫氏部将柳毅敗績,公孫氏在山東半島的開拓徹底失敗了。

此時,袁尚袁熙二兄弟也覺得日暮途窮,不得不帶着大批舊部投奔烏桓,結果就在兩年後引發了著名的白狼山之戰,戰鬥中蹋頓單于被曹軍張遼所部斬首,烏桓人的餘部又在柳城(今遼甯朝陽西南)被曹操擊破,烏桓人的首領速附丸、樓班、烏延跟随二袁兄弟遠走遼東。

此時曹操手下的著名謀士郭嘉獻計,說不要急于進攻公孫康,等待公孫康和袁氏二虎相争,漁翁得利。後來,在二袁兄弟準備登堂與公孫康會面之時,公孫康安排了伏兵,将二袁兄弟與烏桓首領盡數斬首,還傳其首級與曹操,以表示歸順之意。這便是著名的“郭嘉遺計定遼東”的全部經過。

此後,曹操就假朝廷指令奉公孫康為襄平侯,公孫康接受了,畢竟這是個縣侯頭銜,襄平還是自己的地盤,名号比老爹的“永甯鄉侯”響亮多了,足以憑借此名号令部衆。

自從公孫度晚年的嘗試和公孫康拉攏烏桓人的計劃破産以後,公孫氏政權就再也沒對中原動過念頭,一心一意地當土霸王了。不過遼東郡生口漸多,也是需要開疆拓土的。是以公孫康就對附近高句麗人與三韓人的地盤動了念頭。

其實,早在公孫度活着的時候,建安二年(197年),高句麗與公孫氏方面之間曾發生過一次大規模戰争,高句麗敗,國都國内城被毀。于是次年,山上王高延優(《三國志》作“伊夷谟”)擴建了國内城北面的尉那岩城,并将其更名為丸都城。建安十四年(209年),山上王遷都于丸都。

然而此年,高句麗國都又再度被公孫康所攻破,可能遼東軍的進軍路線是沿着馬訾水(鴨綠江)右岸上溯,隻是公孫康下令縱火焚城,沒有毀掉城牆,高句麗王也又一次逃跑了。

三國時代身為邊緣配角的一對父子,曾經打遍東北亞無敵手|文史宴

打遍北韓公孫康

為了打擊高句麗對玄菟與樂浪二郡的侵擾。公孫康還把自家女兒嫁給百濟王,以求合作。事實上,在東晉末年一代戰神廣開土王高談德出道以前,高句麗一直就是一個可以被打成重傷(後來的毌丘儉、慕容皝也曾攻陷高句麗國都)但就是打不死的邊疆小國,誰叫山溝裡面友善躲避兵鋒啊。

除了開疆拓土以外,公孫康還在樂浪郡南部土地上新辟一帶方郡,治帶方縣,以友善征讨伐當地原有的韓、濊族等勢力。也為中原移民拓展了生存空間。

歡迎關注文史宴

專業之中最通俗,通俗之中最專業

熟悉曆史陌生化,陌生曆史普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