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我,了解自己的姓氏!
陸姓文化
陸姓,是中華古老姓氏之一,是一個多源流、多民族的姓氏,最早可追溯到上古黃帝時期,關于陸姓的姓氏來源,一般認為有四:
出自颛顼
颛顼的孫子老童的兩個兒子黎和吳回,吳回在帝堯時期擔任祝融氏,掌管火種。吳回的兒子終,因為在陸鄉一帶,是以叫做陸終,其後代就以陸為姓,稱為陸氏。
出自芈姓
戰國時期,田完裔孫齊宣王的兒子通被封于平原縣陸鄉,即陸終的故地,也是田通的後代就以陸為氏。史稱陸氏。
出自允姓
西周末年,西部允姓戎人一支進入秦嶺北的駱谷,就是陸終的故地,春秋時期允姓戎人建立的陸渾國被滅,子孫遂以國為氏。
出自他族改姓
南北朝時期,北魏孝文帝推行漢化改革,由鮮卑族步六孤氏改姓所緻,被稱為“河南之陸”。
陸姓在長期的發展中,擁有了屬于自己的陸姓郡望。吳郡(今江蘇省蘇州市姑蘇區),三國時期置郡;河南郡(今河南洛陽市),漢朝時期置郡;颍川郡(今河南禹縣),秦朝置郡;平原郡(今河南平原),西漢時期置郡;河内郡(今河南焦作武陟縣),秦朝置郡。荊州郡(今湖北荊州一帶),隋朝置郡;樂安郡(今山東省高青縣),東漢置郡。
陸姓的得姓始祖是陸通。陸姓族人,在先秦時期,居住在中原一帶,并長期發展,後來北方多戰亂,陸姓族人開始大舉南遷,出現在南方廣東、江浙、福建。并逐漸在南方發展壯大。
陸姓名人
今天我們要講述的陸姓名人是吳國宰相——陸遜。
陸遜,本名陸議,字伯言。出生于世宦之家。家族是吳中四大家族之一,并且陸遜在12歲的時候就已經是家族的少族長了,祖父陸纡,官至城門校尉;父親陸駿,任九江都尉。

21歲的陸遜,就入孫權的幕府,成為孫權的幕僚。但此後十多年的時間裡,陸遜卻一直在幹着文職工作。
軍事首秀
陸遜的軍事首秀,是從平定亂匪開始的。
《三國志》:時吳、會稽、丹陽多有伏匿,遜陳便宜,乞與募焉。
陸遜招兵進讨,将其平定,獲得“斬首數千,餘黨震服,丹陽三縣皆降,料得精兵八千人。”的戰績。孫權大喜,把自己哥哥的女兒許配給了陸遜。兩人成為親戚。
後來,陸遜逐漸展現出自己卓越的軍事計謀和才能,讓曹操生前最後一次征讨孫權以落敗收場。
敗關羽奪荊州
建安二十四年,劉備發動漢中之戰,關羽在此戰中擒于禁,斬龐德,聲震華夏。但随後關羽卻被吳軍擊敗,敗走麥城,最終被擒獲斬首。在殺關羽,奪荊州的戰役中,陸遜的作用才是最大的。
陸遜接替呂蒙為偏将軍右部督,并寫信貶低自己,擡高關羽,并站在關羽的立場上,替關羽謀劃了一番,讓關羽失去防備之心,調走防備東吳的守軍,讓東吳有了可乘之機。并一舉攻下了荊州。
吳軍白衣渡江後,陸遜率軍長驅直入荊州的公安、南郡,當關羽聞訊從襄樊撤軍時,陸遜又率領軍隊堵住了關羽退回益州的大門,才使得關羽敗走麥城,被東吳擒獲斬首。
陸遜因功進封為右護軍、鎮西将軍、婁侯。
夷陵之戰敗劉備
陸遜的成名之戰,是夷陵之戰。
劉備聽說關羽被殺後,不顧諸葛亮和趙雲的反對,大舉出兵,征伐東吳,史稱夷陵之戰。孫權求和不成,隻能轉向曹魏求和,并派陸遜率軍應戰。
蜀軍勢不可擋,一路攻到了夷陵一帶。但陸遜随之就破蜀五郡,挽回劣勢,重整士氣。之後劉備多次求戰,但陸遜毫不為之所動,而是靜觀其變。終于蜀軍扛不住湖北的酷暑,軍隊戰力下降,劉備甚至放棄水上作戰,而是全軍登陸,延綿數百裡連營結寨。
但是卻被陸遜看出了機會。陸遜不顧部下反對,讓士卒手持茅草一把,夜襲蜀軍,并趁機點火,火燒連營四十餘寨。史稱“火燒七百裡連營”。蜀軍幾乎全軍覆沒。
《三國志·吳書·陸遜傳》:劉備天下稱雄,一世所憚,陸遜春秋方壯,威名未著,摧而克之,罔不如志。予既奇遜之謀略,又歎權之識才,是以濟大事也。及遜忠誠懇至,憂國亡身,庶幾社稷之臣矣。
石亭之戰敗曹休
吳國太守周鲂以假意投魏,讓曹休出兵十萬,進入吳地。曹休在知道事情真僞的情況下還選擇出兵,不得不說是一大敗筆,但曹休倚仗人多,還是打算與吳國交戰,最終導緻兵敗,被曹操稱作是“此吾家千裡駒”的曹休在回去後不久就被氣死。
從這些戰役中可以發現,陸遜治軍提倡先禮後刑,注重仁德,以擷取民心為基礎,使軍民甘願為自己效力。陸遜領軍很少與敵人正面打硬仗,每次作戰都是用計策作為輔助,疑兵、虛實、火攻、佯攻、離間,詐降,無所不用。
陸遜一生征戰,平生未嘗落敗過,取勝的戰役也都是幹淨利落,不留後患。
但陸遜後來因為牽扯到孫權兒子的太子之争中,被孫權多次指責,最終讓陸遜憤忿而卒,享年六十三歲。
錦秋文譜,專注中華家譜文化研究,中華姓氏起源研究,關注我,做個既懂譜又知姓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