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宋哲宗孟皇後宮鬥輸給了劉婕妤很凄慘?她的結局比劉婕妤幸福010203結束語

宋哲宗孟皇後宮鬥輸給了劉婕妤很凄慘?她的結局比劉婕妤幸福010203結束語

北宋曆史上有2位被廢的皇後,一位是宋仁宗趙祯的郭皇後,另一位,就是宋哲宗趙煦(曾用名:趙傭)的孟皇後。

郭皇後在被廢後2年就暴薨。而孟皇後,《宋史·後妃傳》中說,她因為被廢去了皇後位号,才僥幸沒有在“靖康之變”中被金人擄走。南宋政權建立後,宋高宗趙構尊孟皇後為“隆祐太後”。

時六宮有位号者皆北遷,後以廢獨存。

——《宋史·卷二百四十三·列傳第二》

宋哲宗孟皇後宮鬥輸給了劉婕妤很凄慘?她的結局比劉婕妤幸福010203結束語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9">01</h1>

孟皇後是河北洺州人。元祐七年(1092年)四月初七,孟氏被選為宋哲宗的皇後。這是哲宗祖母高太皇太後的意思。

夏四月己未,立皇後孟氏。

——《宋史·卷十七·本紀第十七》

《宋史·後妃傳》中記載,孟皇後是“眉州防禦使、馬軍都虞候、贈太尉”孟元的孫女。是以,現在很多人都認為,孟元是孟皇後的祖父。但《續資治通鑒長編》收錄的一份诏書中卻記載着,孟元是孟皇後的曾祖父。孟随,才是孟皇後的祖父。孟皇後的父親,叫孟在。

皇後曾祖贈太師孟元,追封溫國公,曾祖母贈舒國太夫人範氏改蔡國。祖贈檢校太傅、安化軍節度使孟随,改淮康軍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祖母贈潭國太夫人張氏改定國、贈随國太夫人劉氏改潞國。父榮州刺史、提舉中太一宮兼集禧觀公事孟在,加輕車都尉,食邑五百戶,母榮國夫人王氏追封慶國夫人。

——《續資治通鑒長編·卷四百七十九》

孟皇後比宋哲宗大3歲。哲宗出生于熙甯九年(1076年)十二月七日。這樣計算的話,孟皇後應該出生于熙甯六年(1073年)。

二月乙卯,太皇太後始宣谕雲:近選得九家十女,惟孟家最可,但長三歲,然年顔殊未及。

——《皇宋通鑒長編紀事本末·卷第一百十三》

宋哲宗是宋神宗趙顼(xū)的第6子,生母是德妃朱氏。元豐八年(1085年)三月初五,宋神宗駕崩,享年38(虛)歲,當天,年僅10(虛)歲的趙煦繼位,即宋哲宗。因為哲宗年紀還小,就由其祖母——被尊為太皇太後的高滔滔,垂簾聽政。

庚子,尊皇太後曰太皇太後,皇後曰皇太後,德妃朱氏曰皇太妃。命宰臣王珪為山陵使。甲寅,以群臣固請,始同太皇太後聽政。

元祐八年(1093年)九月初三,62(虛)歲的高太皇太後病逝,18(虛)歲的宋哲宗才得以親政。

九月戊寅,太皇太後崩。

宋哲宗親政之後,對高太皇太後重用的保守派“元祐黨人”大肆打壓,并起複支援王安石變法的“元豐黨人”。

與此同時,後宮的情況,也在發生着變化。

宋哲宗孟皇後宮鬥輸給了劉婕妤很凄慘?她的結局比劉婕妤幸福010203結束語

高太皇太後去世還不滿一周年,即紹聖元年(1094年)四月,宋哲宗就封禦侍劉氏為平昌郡君。紹聖二年(1095年)五月,宋哲宗晉劉氏為美人,同年十月,又封她為婕妤。這個晉升速度是相當的快。

哲宗昭懷皇後劉氏,贈太師、東平郡王安成之女。初入宮,為禦侍。紹聖元年四月,封平昌郡君,二年五月進美人,十月進婕妤。

——《宋會要輯稿·後妃一》

而孟皇後與劉婕妤,相處得并不特别愉快。《續資治通鑒長編拾補》就收錄了《曾布日錄》中記錄的一則往事。

說是有一次在朝拜景靈宮完畢後,孟皇後就坐,其他妃嫔都恭敬地站在皇後左右侍奉,隻有劉婕妤,背對着孟皇後,自顧自地站在簾下。孟皇後身邊一個叫陳迎兒的侍女,出聲呵斥劉婕妤,但劉婕妤卻根本沒當回事。

初,後朝谒景靈宮,訖事,就坐之際,嫔禦皆立侍,劉婕妤獨背立簾下,閤中皆怒。後閤中人陳迎兒喝曰:“綽開!”婕妤背立如故。迎兒退,有不平語,由此閤中皆忿。

——《續資治通鑒長編拾補·卷十三》

這個呵斥劉婕妤的陳迎兒,後來哲宗命人杖打她的脊背,将其趕出了皇宮。原因是,哲宗認為是陳迎兒不斷搬弄是非,才使得孟皇後痛恨劉婕妤。

先是,上谕輔臣曰:“始因陳迎兒者,造為語言,激怒中宮。”衆皆曰:“然。”上曰:“已杖脊逐之矣。”

劉婕妤還曾經逾制,使用皇後專座。

說是有一年冬至日,孟皇後等人去拜見哲宗嫡母向太後,在等待的過程中,孟皇後坐在一張以紅漆為底、以金漆裝飾的皇後專用椅子上。而劉婕妤也叫人搬來一把同等樣式的椅子坐。有人看不慣劉婕妤的行為,故意喊了一聲“皇太後來了”,乘着大家都起身的機會,将劉婕妤那把逾制的椅子給抽走了。等劉婕妤再坐下時,直接就跌坐在了地上。為此,劉婕妤專門跑去向宋哲宗哭訴。内侍郝随就勸她:隻要早點生下皇子,皇後的位子不就到手了嗎。

冬至,會朝隆祐宮,俟見于他所。後所禦坐朱髹金飾,宮中之制,惟後乃得之。劉婕妤在他坐,意象頗怩,其從行者為之易坐,制與後等。衆皆側目,有不能平者,故傳喝曰:“皇太後出!”後起立,婕妤亦起立,尋各複所,或已徹婕妤坐,頓于地。婕妤怼不複朝,泣而去,且訴于上。時内侍郝随用事,謂婕妤曰:“毋以此戚戚。願早為大家生子,此坐終當為婕妤有耳。”

以上這則故事,據記載,是紹興八年(1138年)八月初七,某個修撰官面見宋高宗時,高宗說是聽孟皇後親口說的。

自“冬至日”至“終當為婕妤有耳”已上,系修撰臣某,紹興八年秋八月七日陛對面聞,今上皇帝聖谕及昭慈聖獻皇後誣謗甚悉,如易坐上僣之事,皆昭慈親言之。

宋哲宗孟皇後宮鬥輸給了劉婕妤很凄慘?她的結局比劉婕妤幸福010203結束語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30">02</h1>

紹聖三年(1096年)九月,孟皇後唯一的女兒福慶公主早夭。九月三十日,宋哲宗下诏,說孟皇後“旁惑邪言,陰挾媚道”,經過調查,證詞可信,複查後,毫無差錯,是以,将孟皇後廢居瑤華宮。

丙辰,禦延和殿,見宰臣執政官,诏曰:“皇後孟氏,旁惑邪言,陰挾媚道,迨從究治,驗佐甚明,獄辭具孚,覆案無爽。朕夙夜恻怛,寝食靡甯,難以私恩而屈大義。躬禀兩宮慈訓,恭被玉音,失德若斯,将來何以母儀萬邦、上承宗廟?可上皇後寶冊,廢居瑤華宮,賜号華陽教主、玉清妙靜仙師,賜紫,法名沖真。其居處、供帳、服用、廪給之類,務從優厚。稱朕是以始終待遇之意。”

孟皇後被廢的起因,是她的養母燕氏,與尼法端、供奉官王堅一起,做法為孟皇後求福,結果,被人告到哲宗那裡,說他們在行“巫術”,哲宗便派人将這3人抓起來審問。審問後得到的結果是,法端、王堅,不但為孟皇後作法求福,法端還曾讓王堅去找來媚藥,“欲”讓孟皇後佩戴着去侍奉哲宗;孟皇後的養母燕氏,又有将符紙灰放入哲宗的茶水裡,但哲宗當時沒喝;燕氏又在哲宗走的禦道上灑和水,據說這樣能讓哲宗多到皇後宮裡來;燕氏讓王堅繪制劉婕妤的畫像,釘上很大的釘子;還“欲”将五月中因肺病去世的宮人的骨灰放到劉婕妤的宮裡,好使劉婕妤染上肺病而死,等等。

堅坐以家藏雷公式示法端,又以所得南方楓木,同法端即光教院造式作後禱祠,有“所厭者伏,所求者得”等語,式成,恐門戶幾察,以生棗覆之而入。法端坐與堅同造式,又嘗令堅求闾巷間,所謂驢駒(jū)媚、蛇霧、叩頭蟲者,欲以進後,令佩侍上寝殿。燕氏坐上過後閤,作歡喜字燒符取灰,将置茶中以進,會上不欲茶而止,又用和水以灑禦道,冀上數來;又令堅繪劉婕妤像,以大釘釘其心;又欲取五月中瘵(zhài)死宮人燒秘灰,置劉婕妤寝,幾其以此疾患死;又取七家針各一燒符置劉閤中,皆以厭況卒無驗。

當時負責量刑的官員,大多都認為燕氏等人罪不至死,因為有幾項所謂的“巫術”并沒有實施成,但在曾布的堅持下,燕氏、法端、王堅,都被判了死刑。

既降案付三省、樞密院約法,(章)惇會執政,李清臣、曾布、許将、蔡卞、及刑部官徐铎等議,或謂雷公式未成,以造作不如法,及茶未進,恐不可處極典。曾布曰:“驢媚、蛇霧,是未成否?”衆皆矍(jué)然。布仍谕法官,但當守法。法官遂執議堅等三人皆處死。

而孟皇後告訴侄子孟忠厚的版本是,那段時間福慶公主生病了,孟皇後的姐姐就将道家符水帶進宮,給小公主治病。宋哲宗也知道有這麼回事,隻說了一句“此亦人情之常耳”,并沒有治孟皇後的罪。

會福慶公主病,後有姊㜮頗知醫,嘗已後危疾,以故出入掖廷。投公主藥弗效,乃取道家治病符水以入宮。㜮以示後,後變色問曰:“此何從來?” 㜮對以實。後曰:“六姊甯不知中禁嚴密,與外舍異耶?”戒令存之,俟上至言是以然。已而上過視公主疾,後特以告上,上曰:“此亦人情之常耳。”後即取符爇于前。宮禁相傳,厭魅之端作矣。

宋哲宗孟皇後宮鬥輸給了劉婕妤很凄慘?她的結局比劉婕妤幸福010203結束語

孟皇後被廢後,過了兩年多,即元符二年(1099年)八月初八,已經由婕妤成為賢妃的劉氏,為宋哲宗生下了皇長子。劉氏“母憑子貴”,于同年九月二十七日,被宋哲宗冊立為皇後。

劉氏當上皇後的第二個月,即閏九月二十六日,她的兒子就早夭了。宋哲宗給兒子追賜名字“趙茂”,追封為越王,谥号“沖獻”。

皇子薨,辍朝三日,又不視事三日。追賜名茂,贈太師、尚書令,追封越王,谥沖獻。

——《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五百十六》

過了兩天,即閏九月二十九日,劉氏所生的皇4女懿甯公主也早夭了,隻有3(虛)歲。

皇第四女懿甯公主卒,年三歲,辍視朝三日,追封魏國公主,皇後劉氏所生也。

這樣,劉氏就隻剩下一個生于紹聖三年(1096年)六月二十五日的大女兒,即哲宗皇3女,還活在世上。這位公主在“靖康之變”中沒有被擄去金國,後來也逃到了南方,一直活到隆興二年(1164年),享年69(虛)歲。

接連失去1兒1女的宋哲宗,也在元符三年(1100年)正月初四病倒了,以緻不能上朝。

三年春正月辛未,帝有疾,不視朝。

——《宋史·卷十八·本紀第十八》

正月十二日,宋哲宗駕崩,享年25(虛)歲。

因為宋哲宗沒有兒子,哲宗嫡母向太後便作主,讓哲宗的異母弟弟端王趙佶繼位,這就是宋徽宗。盡管當時徽宗已經19(虛)歲了,但還是由向太後處理軍國大事。

己卯,帝崩。皇太後谕遺制,立弟端王即位于柩前,皇太後權同處分軍國事。

——《宋史·卷十九·本紀第十九》

宋哲宗孟皇後宮鬥輸給了劉婕妤很凄慘?她的結局比劉婕妤幸福010203結束語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49">03</h1>

元符三年(1100年)五月初十,向太後恢複了孟皇後的位号,封她為“元祐皇後”,而哲宗的劉皇後,則被封為“元符皇後”。

丙子,诏複廢後孟氏為元祐皇後。

但随着向太後在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正月十三日崩逝,宋徽宗也開始如同哲宗一樣,重用支援王安石變法的“元豐黨人”,并嚴厲打壓反對變法的“元祐黨人”。這又波及到了孟皇後。

崇甯元年(1102年)十月二十三日,宋徽宗廢黜孟皇後的位号,讓她住回了瑤華宮。

甲戌,以禦史錢遹、石豫、左膚,及輔臣蔡京、許将、溫益、趙挺之、張商英等言,罷元祐皇後之号,複居瑤華宮。

哲宗的劉皇後,一度被徽宗尊為“崇恩太後”,但因為劉氏漸漸地想插手政事,宋徽宗就和輔臣商量,要找個理由廢了她。但在政和三年(1113年)二月初九,隻有35(虛)歲的劉氏就“暴崩”了,死因是被逼自殺。

帝緣哲宗故,曲加恩禮,後以是頗幹預外事,且以不謹聞。帝與輔臣議,将廢之,而後已為左右所逼,即簾鈎自缢而崩,年三十五。

既然人都已經死了,宋徽宗還是給予她死後應有的待遇,上谥号“昭懷皇後”。

宋哲宗孟皇後宮鬥輸給了劉婕妤很凄慘?她的結局比劉婕妤幸福010203結束語

轉眼到了靖康元年(1126年)十二月,在瑤華宮住了24年的孟皇後,搬到了延甯宮。

(十二月)十八日,诏瑤華宮人遷居延甯宮。

——《靖康要錄·卷十》

靖康二年(1127年)二月二十八日,延甯宮着了火。當時北宋已經滅亡,根本無人顧及孟皇後的死活,逃出火場的孟皇後無處可去,就悄悄地回了孟家私宅。

二月二十八日,保康門裡瓦子沿燒街西延甯宮時,太後急就天漢橋南遇仙店,門垂簾幕以避,移居觀音院西私第。

——《三朝北盟會編·卷九十》

而那些知道孟皇後住在延甯宮的人,以為她已經在大火中喪生,再加上,她隻是前朝的廢後,才沒有引起金人的注意。

靖康後錄曰:元祐皇後居瑤華宮近二十餘年,緣金人破城,移入舊城。延甯宮火,自東瓦子經五樓歸私第。是時太後脫身,人亦不知其無恙,故金人獨遺之。

靖康二年(1127年)三月初七,金人立張邦昌為帝,國号“大楚”。

三月丁酉,金人立張邦昌為帝,稱大楚。

——《宋史·卷二十四·本紀第二十四》

靖康二年(1127年)四月,金人退走後,張邦昌打聽到孟皇後安然無恙,就從孟家私宅,将孟皇後迎入延福宮。緊接着,孟皇後被複尊為“元祐皇後”,并入宮垂簾聽政。

張邦昌僣位尊号為宋太後,迎居延福宮,受百官朝。胡舜陟、馬伸又言,政事當取後旨。邦昌乃複上尊号元祐皇後,迎入禁中,垂簾聽政。

靖康二年(1127年)五月初一,沒有被擄去金國的21(虛)歲的康王趙構(宋徽宗第9子),遵照孟皇後的旨意,即皇帝位,是為宋高宗,并改元為建炎,建立了南宋政權,孟皇後也被尊為“元祐太後”(後改為“隆祐太後”),這一年,孟皇後55(虛)歲。

王至南京,(孟)後遣宗室士㒟(niǎo)及内侍邵成章,奉圭寶、乘輿、服禦迎,王即皇帝位,改元,(孟)後以是日撤簾,尊後為元祐太後。尚書省言,“元”字犯後祖名,請易以所居宮名,遂稱隆祐太後。

孟皇後最後在紹興元年(1131年)四月十四日崩逝,享年59(虛)歲。六月,宋高宗給孟皇後上谥号為“昭慈獻烈”(後來改為“昭慈聖獻”),并将她暫時安葬在了越州會稽縣。

哲宗昭慈聖獻皇後孟氏,紹興元年四月崩。诏以繼體之重,當承重服。以遺诰,擇近地權殡,俟息兵歸葬園陵。梓取周身,勿拘舊制,以為他日遷奉之便。六月,殡于會稽上亭鄉。

——《宋史·卷一百二十三·志第七十六》

宋哲宗孟皇後宮鬥輸給了劉婕妤很凄慘?她的結局比劉婕妤幸福010203結束語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83">結束語</h1>

據宋高宗在紹興八年(1138年)回憶,孟皇後病危之時,宋高宗曾問她有什麼遺願。孟皇後說,哲宗的祖母高太皇太後,是古今少有的賢後,但蔡卞(王安石的學生兼女婿)等人卻在史書中污蔑高太皇太後。孟皇後希望宋高宗,可以找史官重新修撰,恢複高太皇太後的名譽。為此,宋高宗命人重修《哲宗實錄》、以及《神宗實錄》。

(紹興)八年,(勾濤)除史館修撰,重修《哲宗實錄》。帝谕之曰:“昭慈聖獻皇後病革,朕流涕問所欲言,後怆然謂朕曰:‘吾逮事宣仁聖烈皇後,見其任賢使能、約己便民、憂勤宗社、疏遠外家,古今母後無與為比。不幸奸邪罔上,史官蔡卞等同惡相濟,造謗史以損聖德,誰不切齒,在天之靈亦或介介。其以筆屬正臣,亟從删削,以信來世。’朕痛念遺訓,未嘗一日辄忘,今以命卿。”

——《宋史·卷三百八十二·列傳第一百四十一》

宋高宗趙構下令重修《哲宗實錄》,是抱着為高太皇太後、孟皇後平反的目的,繼而證明孟皇後被廢,是哲宗被蒙蔽了,并不是出自他的本意。

而有關哲宗朝的原始史料,例如,《時政記》、《月曆》,則被蔡京一把火給燒了。

至于哲宗朝事迹,載在《時政記》、《月曆》者,皆為蔡京取旨焚毀滅迹。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七十六》

孟皇後到底有沒有利用“巫術”來争寵、并加害劉婕妤,就很難考證了。

(注:本文由[頭條@熱愛瘦身的魚]原創,禁止抄襲,違者必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