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鄭在戰疫》|隔離點的守護者:不分晝夜奔赴220隔離點,為24639名重點人員送溫情

作者:正觀新聞

正觀新聞記者 孫珂 程子鑫

她們是女兒、媽媽、妻子,他們是兒子、爸爸、丈夫,但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他們隻記得一個身份:醫護人員。他們說:“奔赴一線,是我們義無反顧的使命!”

武英傑是二七區婦幼保健所的副所長,也是最早一批被二七區抽調至疫情防控機場專班的從業人員之一。接到電話前,武英傑剛剛結束她的機場專班工作,她已經一年零四個月沒有見到過自己的兒子了,她答應兒子,這個假期會好好陪着他。而此刻,她又要食言了。

7月30日,二七區在例行檢查中發現1例核酸初篩陽性,後經市疾控中心複核,被認定為無症狀感染者。而後,随着防控措施的精準實施,全市24639名重點人員被陸續集中隔離。

為了加強全市220個集中隔離點的安全管理,切實封死病毒傳播的管道,8月8日起,鄭州市陸續抽調16名院感專家,會同環保、城管、市場監督和消防等部門技術骨幹,組成16個指導組,每組分包一個縣市區,常駐當地開展不間斷巡查。

近一個月來,16個專家指導組以隔離點為家,堅持日清日結,每日一評分排名,始終戰鬥在防疫一線,大家親切地稱他們是“隔離點的安全‘守護神’”。

集結:“我要去一線!”

8月9日,在接到督導鄭州市二七區隔離點酒店疫情防控工作任務後,王敏第一時間趕到指揮部,緊急集結、報到、開會、教育訓練……,王敏幾乎一夜未眠,熬紅了雙眼。

王敏是鄭州市第二人民醫院感染辦主任,從事感染管理工作已有20餘年。從2003年抗擊非典疫情,到2008年防控手足口病,再到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王敏都參與其中,而她,也是以有了一個稱号---“院感老兵”。

“感控工作要在落實和執行上下功夫。隻有到一線實地檢視,了解情況,心裡才能有底。”王敏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

《鄭在戰疫》|隔離點的守護者:不分晝夜奔赴220隔離點,為24639名重點人員送溫情

8月9日以來,王敏帶領第十六督導團隊每天對隔離酒店進行防疫業務指導,不間斷檢查抽查各個隔離點人員防護、“兩區三通道”建立、消毒消殺、醫廢處理等情況。“從業人員出入怎麼掃碼?每日消殺是否到位?餐食是否按照食品安全要求送發?隔離人員生活垃圾是否按照醫療廢物要求處理……”自8月9日以來,這些問題王敏不知每天要重複多少遍,每到一處隔離點,她總會仔細檢視,不放過任何一個角落,以“嚴、細、實”的精準監督,築牢了疫情防控的堅實堡壘。

“鄭州二七急需疫情防控醫務人員,有意向報名的老師請與我聯系”。8月6日早上,原鮮霞剛準備起床,就看到鄭州二七區衛健委的這條“招募令”,醫學專業出身的她立馬撥通了報名電話。

“我要去一線!”這是原鮮霞撥通電話後說的第一句話,簡短卻有力。上午8點,在簡單地整理了下随身攜帶的行李後,原鮮霞告别了家人,獨自一人開車從洛陽奔赴鄭州。

《鄭在戰疫》|隔離點的守護者:不分晝夜奔赴220隔離點,為24639名重點人員送溫情

“大家都說醫護人員是‘白衣天使’,打敗‘小怪獸’是‘天使’的職責所在,我義不容辭!”

籌備:“從0到1,很難!”

趙燦的筆記本上,密密麻麻地記錄了他22天的檢查督導工作。趙燦是第九檢查指導組的組長,負責鄭州市管城回族區集中隔離點的管理工作。22個晝夜,第九組5名成員,從東明路出發,對管城區24個集中隔離點各個事項仔細叮囑,一圈跑下來大概有149公裡,循環不停。

“工作已經不能按天計算了,我們一直處于工作狀态,那段時間一天隻休息兩三個小時。”組員馬大朝說。第九組的工作沒有正常的作息,24個酒店,除去路上花費的時間,僅僅去一個酒店指導檢查隔離工作就需要花費半個多小時。

随着隔離人員數量的增加,對醫護人員的需求也相應增加。為了盡快讓醫護人員熟悉防疫流程,趙燦決定要制定一本專業的工作手冊,“這能讓他們快速上手”。

《鄭在戰疫》|隔離點的守護者:不分晝夜奔赴220隔離點,為24639名重點人員送溫情

圖為趙燦編制的《鄭州市集中隔離點快速工作指南》

就這樣,構思、撰寫、完善成了當時趙燦在完成日常檢查工作之外最重要的事。8月21日,在經過了10天的打磨後,一本3萬多字的《鄭州市集中隔離點快速工作指南》交到了每個隔離酒店從業人員的手上。

回憶起當時制作《工作指南》的情景,趙燦動容地說:“從0到1這一跨越,很難!但看到付出有了成效的那一刻,你會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溫暖:“有你們在,我踏實!”

鄭州市二七區作為此次疫情反撲的“重災區”,防控壓力大,危險系數高。位于二七區航海路的錦江之星飯店,是二七區成立的第一個隔離點,鄭州市前期篩查出的确診病例密接與次密接人員幾乎都在這裡進行隔離。

據錦江之星航海路店健康關愛中心專班副組長邊東亮介紹,這個點情況相對來說比較複雜,隔離人員幾乎全部都是确認病例的密接或者次密接人員,危險系數高,“他們當中有些存在基礎性疾病,有些由于恐懼進而表現出一些躁動的行為,還有幾位是孕婦或者剛生産完不久的産婦,是以我們在保證他們生命安全的同時,更需要注意他們的心理健康。”

《鄭在戰疫》|隔離點的守護者:不分晝夜奔赴220隔離點,為24639名重點人員送溫情

圖為邊東亮(中)、武英傑(右一)在隔離點

高麗(化名)被送來時,已有8個多月的身孕。8月14日淩晨,武英傑被一陣急促的電話聲吵醒。電話那頭傳來高麗的聲音,她出現了生産反應。武英傑立即撥打120,将高麗閉環送往疫情期間孕産婦定點醫院,當晚,一名女嬰順利出生。

3天後,高麗出院了,由于還在隔離期,她又被送回了第一隔離點。照顧産婦,對第一隔離點健康關愛中心的從業人員來說,是一項新的挑戰。巧合的是,關愛中心專班有不少是來自二七區的婦産科專家、醫師,知道這種情況後,大家主動擔起了産婦産褥期恢複和新生兒哺喂的相關工作。

同樣是婦産科出身的武英傑,深知月子期對女性的重要性。于是,武英傑與酒店後廚進行了簡單協商後,決定給高麗準備“月子餐”。“昨天做了雞湯,今天給她準備點豬腳湯吧”“産後容易體虛,再給她打兩個荷包蛋,放點紅糖”“炒個香菇青菜吧,少油少鹽”……在此後的一段時間,這樣的對話成為了武英傑與後廚之間的常态。

8月23日,在平穩地度過隔離期後,高麗要回家了。離開前,她不舍地說:“感謝你們的照顧,舍不得你們,有你們在,我踏實!”

了解:“媽媽,你放心地去吧!”

孟照慧是金水區一家口腔診所的負責人,也是一位12歲女孩的媽媽。“我女兒喜歡演講、主持,也喜歡旅遊,原本我打算這個假期帶她出去轉轉,看看外邊的世界呢”,孟照慧說。但這次,她沒能如願以償。

8月12日,孟照慧接到通知,要求到隔離點待命。走之前,孟照慧在心底裡想了好久,不知該如何向女兒解釋。“想到要去隔離點,其實還是有點怕的,甚至怕萬一有什麼意外”,孟照慧說,“而且我不知道該如何讓女兒接受,我怕她難過。”

但令孟照慧意外的是,當她告訴了女兒她的想法時,12歲的女兒懂事地說:“媽媽,你放心地去吧!抗疫的醫護人員都是英雄,我相信,我的媽媽也是英雄,英雄是不會被打倒的!我會照顧好自己!”

《鄭在戰疫》|隔離點的守護者:不分晝夜奔赴220隔離點,為24639名重點人員送溫情

圖為孟照慧的女兒為她做第一頓“接風餐”

孩子的懂事,讓人心疼。同樣的心酸,武英傑不知經曆了多少次。

“有時候覺得挺對不起孩子的”提到兒子,工作上一向雷厲風行的武英傑哽咽了,“每次兒子跟我視訊,都會說‘媽媽,你什麼時候回來啊,我想你了’,我每次都說,‘快了,快了’,但其實我自己心裡也沒底兒。”

2021年8月28日,鄭州釋出第35号通告,自8月28日12時起,全市中高風險地區全部清零,封閉、封控區域全部解除;全市離鄭“個人核酸證明查驗服務點”撤除。

又見車來車往、人流熙攘;又見萬家燈火、夜空點亮。這是鄭州經受災情與疫情雙重考驗之後歸來的訊号。

王敏期待着早日恢複正常的兩點一線生活;孟照慧計劃着在下一個假期帶孩子去哪裡逛逛;武英傑希望這次可以信守諾言,多陪兒子待一段;原鮮霞想趕緊回洛陽老家,看看親人,報個平安;邊東亮早已迫不及待地想約上三五好友,喝酒撸串,講講他最近經曆的事……

編輯:馬少劍

統籌:石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