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對書法的最大誤區是什麼#
雷諾阿曾說:「何以藝術不能是美的呢?世上醜惡之事已經那麼多。」 如果辛苦不可避免,何不多創造一些美好給自己?
法國藝術家雷諾阿(Pierre-Auguste Renoir)的畫作總帶有柔軟、夢幻、輕盈的氣質,彷彿畫中無憂無慮的青春與浪漫本就是生活該有的樣子。在瞭解他的繪畫與生平時,我想起有一說是「畫如其人」,将這句話套用在他身上,或許可以得說得更仔細些:畫作不一定能反映藝術家的真實遭遇,但能從中看見他的生命哲學、他的心神嚮往。
據說雷諾阿的确為人親切和善,人緣挺好,但一生也有許多辛酸。他出身勞工階級,做着勉強煳口的工作度過青少年;20歲時開始學習美術,但囊中羞澀,三餐不繼,更沒有錢買顔料;雖然如此仍孜孜不倦地作畫,試着在展覽上露面,如此積極的他卻不幸遇上普法戰争,世局動蕩,畫了十來年依然默默無聞。

到了而立、不惑之年,他的作品終于獲得注目,陸續畫出經典之作【煎餅磨坊的舞會 Dance at Moulin de la Galette】與【船上的午餐 Luncheon of the Boating Party】,随後卻感染肺炎,導緻唿吸系統永久受損;晚年則罹患類風濕關節炎,這對于一生靠手畫畫的藝術家來說,不啻是一個重大的障礙。
經歷這些的雷諾阿是怎麼想的呢?他決定用美麗、用溫暖來回應。以〈煎餅磨坊的舞會〉為例,當時社會仍然深陷動亂,藝術家們也苦于貧困,于是在相近時期的梵高或羅特列克筆下的「煎餅磨坊」,冷清無依,就算看似喧鬧,人們臉上卻滿是茫然無奈。而雷諾阿呢?他讓穿過樹葉的陽光灑滿每個角落,讓青春庇佑着男男女女,輕松從容的氣息沾染在舉手投足之間。若不了解還以為當時是歌舞升平的太平盛世,殊不知這是安裝在畫家眼中的特殊濾鏡。
藝術,在某種層面上與宗教極為類似,我們在感受作品時可以跨越語言與時空,脫去既有的邏輯與理論架構,隻透過靈感和内在的直覺,産生極為個人化的意義;很多難以向他人言說,卻又想把心中的感動分享出去的念頭,就這麼成為了流傳于後世的藝術作品。
雷諾阿曾說:「何以藝術不能是美的呢?世上醜惡之事已經那麼多。」 如果辛苦不可避免,何不多創造一些美好給自己?雷諾阿晚年時,縱使肩膀關節發炎變形,依然持續精進,并順應身體的狀況改變了繪畫技巧,用色與筆觸更加大膽奔放,但明亮溫暖不變。我想,他就像個拿着畫筆揮灑甘露的天使,在那些苦悶的日子中,隻要看着他的畫,總有柔軟的日光灑進心中。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1">【歡迎關注呼噜貓薄荷,享受撸貓、聊藝術和看設計的小樂趣】</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