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蟲在宿主的細胞、組織或腔道内寄生,引起一系列的損傷,這不僅見于原蟲,蠕蟲的成蟲,而且也見于移行中的幼蟲,他們對宿主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中醫早已認識到寄生蟲能引起疾病,并将之稱為“蟲積”,多由飲食不慎、恣食生冷瓜果及不潔食物等所緻濕熱内生,醞釀生蟲,久而成積。蟲積常見腹痛、食欲不佳、面黃形瘦等症狀;嚴重者,還會出現厥逆、腹脹不通、嘔吐、甚至釀成蠱症。寄生于人體内的蟲類頗多,一般有蛔蟲、蛲蟲、縧蟲、血吸蟲、囊蟲等。其發病各有特征,如蛔蟲寄生于腸道,則腹痛時作;鈎蟲病常表現為面黃肌瘦、嗜食異物;蛲蟲病患者常主訴肛門、會陰瘙癢,并可在這些部位直接找到白色細小線狀蛲蟲;縧蟲病症狀較輕,常因糞便中發現白色帶狀或蟲節片而就醫;血吸蟲病因其肝脾腫大,血行不暢,而緻水液停聚形成“蠱脹”。
(一)奪取營養
寄生蟲在宿主體内生長、發育和繁殖所需的物質主要來源于宿主,寄生的蟲數愈多,被奪取的營養也就愈多。如蛔蟲和縧蟲在腸道内寄生,奪取大量的養料,并影響腸道吸收功能,引起宿主營養不良;又如鈎蟲附于腸壁上吸取大量血液,可引起宿主貧血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二)機械性損傷
寄生蟲對所寄生的部位及其附近組織和器官可産生損害或壓迫作用。有些寄生蟲尤其個體較大,數量較多時,這種危害是相當嚴重的。例如蛔蟲多時可扭曲成團引起腸梗阻。棘球蚴寄生在肝内,起初沒有明顯症狀,以後逐漸長大壓迫肝組織及腹腔内其它器官,發生明顯的壓迫症狀。另外,幼蟲在宿主體内移行可造成嚴重的損害,如蛔蟲幼蟲在肺内移行時穿破肺泡壁毛細血管,可引起出血。
(三)毒性和抗原物質的作用
寄生蟲的分泌物、排洩物和死亡蟲體的分解物對宿主均有毒性作用,這是寄生蟲危害宿主方式中最重要的一個類型。例如溶組織内阿米巴侵入腸粘膜和肝時,分泌溶組織酶,溶解組織、細胞,引起宿主腸壁潰瘍和肝膿腫;闊節裂頭縧蟲的分泌排洩物可能影響宿主的造血功能而引起貧血。另外,寄生蟲的代謝産物和死亡蟲體的分解物又都具有抗原性,可使宿主緻敏,引起局部或全身變态反應。如血吸蟲卵内毛蚴分泌物引起周圍組織發生免疫病理變化-蟲卵肉芽腫,這是血吸蟲病最基本的病變,也是主要緻病因素。又如瘧原蟲的抗原物質與相應抗體形成免疫複合物,沉積于腎小球毛細血管基底膜,在補體參與下,引起腎小球腎炎。以及刺球蚴囊壁破裂,囊液進入腹腔,可以引起宿主發生過敏性休克,甚至死亡。
(四)超敏反應
寄生蟲在宿主體内往往會誘導宿主産生超敏反應,造成組織的損傷。這是寄生蟲緻病作用之一。超敏反應一般分為四型,即Ⅰ、Ⅱ、Ⅲ、Ⅳ型,前三型為抗體介導的超敏反應,Ⅳ型主要是T細胞和巨噬細胞所介導的超敏反應。這四種超敏反應又分别稱為速發型超敏反應、細胞毒性超敏反應、免疫複合物性超敏反應和遲發型超敏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