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不能用現代人思維去看待的古代“大猩猩”

作者:山海經異志錄

大猩猩對于現代人來說,是自然界中的一個很常見的物種,屬于靈長目人科人亞科大猩猩屬類人猿的總稱,主要生存于生存于非洲大陸赤道附近叢林中。

不能用現代人思維去看待的古代“大猩猩”

(圖檔來源于網絡)

但是在我們中國古代,對大猩猩也有比較詳細的描寫,在禮記中就有記載:禮記的原文是“鹦鵝能言,不離飛鳥,猩猩能言,不離禽獸”。

在山海經中也有關于猩猩的記載:

“有獸焉,其狀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食之善走。”

-《山海經》-南山經

山中有一種野獸,形狀像猿猴但長着一雙白色的耳朵,既能匍伏爬行,又能像人一樣直立行走,名稱是狌狌,吃了它的肉可以使人走得飛快。

不能用現代人思維去看待的古代“大猩猩”

蔣應鎬的《山海經(圖繪全像)》

古人認為吃了猩猩可以吸收猩猩在山嶺間行走的本領,可以健步如飛。當然這是古人的一種原始觀念,認為吃了一種動物對應的肉,便可以吸收對方的靈氣到自己身上來,達到以形補形的效果。而猩猩最美味的部位是猩猩的嘴唇,猩猩的嘴唇是“八山珍”之一。在《呂氏春秋·本味》有記載:“肉之美者,猩猩之唇”。高誘注:“猩猩,獸名也,人面狗軀而長尾”

不能用現代人思維去看待的古代“大猩猩”

(清 吳友如畫寶)

在古人的描述中,唐李肇《唐國史補》卷下雲:“猩猩,好酒與屐。人有取者,置二物以誘之。猩猩始現,必大罵曰:我也!乃絕遠去。久複,稍稍相勸。俄頃俱醉,其足皆絆于屐,因遂獲之”……

猩猩十分好酒和擺弄草鞋。于是當時的土人便常在路上擺酒,旁邊還放上幾十雙連在一起的草鞋, 猩猩走過便知道放置這兩樣東西的土人和他們祖先的名字。開始它們喊着土人和他們祖先的名字,還一邊大罵:“又來誘惑我,才不上你們的當呢!”然後就走開。但過了-會兒它們又傳回,眼睛盯着酒和草鞋,又罵,然後又走開。如此來回幾次,終因抵受不住酒和草鞋的誘惑,便互相嚷着要喝酒,還把草鞋套在腳上。結果喝得大醉,這時土人便出來捕捉它們,醉醺醺的腦袋和連着的草鞋讓它們想跑都跑不動,便一起被土人捉住。它們知道人類擺酒的目的,卻因為貪心,禁不住誘惑而成為人類的盤中餐。

不能用現代人思維去看待的古代“大猩猩”

(明 胡文煥)

當然古人對猩猩的描述是夾雜了一些想象的成分,現在我們對猩猩已經有非常科學的認識和了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