掐指一算,距上一次進電影院,已過去整整4個月。
随時間的推移,新片數量越來越少,這會想找到一部好看且合自己口味的電影,變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很多人甚至調侃起這時的流媒體平台就如同夏天的空調一樣重要。
是以這段時間,除了是補老片最好的時機,一些以往不會或沒時間關注的冷門、小衆影片也會成為選擇。
就比如這次要推薦給你們的這部,目前在豆瓣上标記看過的人,隻有1000多人,打出6.4分。
它就是英國犯罪片《好人難尋》。

這部影片可以說從導演、編劇到演員陣容,都是名不見經傳,即便你認得出演員的長相,也叫不出名字。
但别的不說,看完電影,你們肯定都會對女主角莎拉·伯格留下深刻印象,甚至被圈粉。
莎拉·伯格
這個來自愛爾蘭的90後妹紙,不但膚白貌美、身材纖瘦,曾出演過《都铎王朝》、《相對宇宙》和《特工卡特》等劇集,作品數量不算少的她,演技和顔值也成正比。
長得也有點像不歪嘴的“小玫瑰”娜塔莉·多默爾(《權力的遊戲》、《饑餓遊戲》)。
娜塔莉·多默爾
《好人難尋》的制片公司之一是Frakas Productions,翻查這家公司以往出品的片子,基本都是中小成本、非一線演員出演、且題材偏小衆、甚至怪異的類型,口碑方面也大都中規中矩。
但獵奇的題材和特定的類型,也使得這些影片都有着不錯的可看性。
像近幾年相對關注度比較高的:16年法國驚悚片《生吃》,講述一個16歲之前一直遵循素食主義的女孩,在進入獸醫學校就讀後激發了潛藏在内心深處吃生肉欲望的故事。
出演女主、當時年僅18歲的新人加朗斯·莫裡利爾,同樣是有顔有演技。
《生吃》劇照
另外,還有18年LGBT題材,講述跨性别者身份認同的《女孩》;19年傑西·艾森伯格和伊莫琴·普茨主演的科幻懸疑片《生态箱》以及小成本海洋版“異形”的《海熱症》。
《生态箱》劇照
這幾部作品的共同點,就是一樣走國際電影節首映的路線,院線票房表現都很一般,當中票房最高的《女孩》也僅有417萬美元。
《好人難尋》同樣有着以上幾部作品的一些特質,但在故事的獵奇性和複仇過程的酣暢感之下,影片也反映了當今的一些社會問題,具備了一定的現實意義,并不隻是許多人眼中單純的爽片。
影片的第一個鏡頭,就制造了一個懸念,給了滿臉血迹、像是剛從驚魂未定中掙脫出來的女主角Sarah半分鐘的長鏡頭特寫,讓人好奇她剛經曆了什麼事。
之後我們知道了Sarah是個帶着一對子女的單身寡婦,丈夫在一起意外中被謀殺,目睹整個過程的兒子,因受驚過度得了暫時性的失語症。
而沒有工作,又失去家中唯一經濟來源的Sarah,生活顯然過得非常拮據,去超市購買生活必需品都要列個購物清單和精打細算。隻是因為兒子偷吃了一塊巧克力,她都不得不退掉原本計劃要買的部分東西,才有足夠的錢結賬。
另外,我們也看得出Sarah确實是個好的母親和妻子。
很愛自己的孩子,對他們非常有耐心,說話輕聲細語,每天晚上都會給他們講睡前故事。
作為一個喪夫的年輕女性,也是潔身自好,難免會有生理需求的時候,實在寂寞難耐了,也隻會拿出成人“電動玩具”自行解決,遇到沒電,就偷偷去借兒子玩具裡的電池來用。
從她與母親的話裡行間,我們也了解到母親一直對這個剛去世不久的女婿有意見,當初Sarah的執意,也影響到了母女倆的關系,而即便生活過得非常窘迫,在母親問她缺不缺錢時,甯可逞強表示自己過得很好,也不願接受幫助。
來到這裡,我們也已經能大緻勾勒出Sarah這個角色的個性、家庭背景和生活現狀。
直到一個不速之客闖進了她的住處,徹底改變了之後的生活。
一個叫Tito的小混混在搶了黑幫一袋毒品後,為了逃脫躲進Sarah的住處,并把毒品藏匿在這裡,之後每天按需來取上幾小包賣掉,并給了Sarah分成。Sarah雖然心裡不願意也不想拿這錢,但迫于不敢反抗且自己也真的需要錢,是以這樣的“合作”也還算“融洽”的過了一陣子,甚至Tito來時還不忘買上好吃的帶給孩子。
這種各取所需的平衡,在Sarah的兒子意外毀掉毒品後被打破。
惱羞成怒的Tito這時想強行啪啪Sarah,不料卻被Sarah欲擒故縱後用藏在枕頭下的“電動玩具”戳傷眼睛,随後Sarah又用上次取電池後,放在梳妝台的小刀連刺Tito腹部數刀完成反殺,失血過多的Tito是以斃命。
看到這裡,我們才發現之前描述Sarah生理需求那段的用意,沒有那次的“寂寞難耐”,就沒有這次的反殺。
為了毀屍滅迹,掩蓋自己的罪行,Sarah不得不買來斧頭和鋸子,對Tito的屍體進行肢解,并分散抛棄屍塊。
完成肢解後,這時的劇情也終于對上了開頭她的那個特寫鏡頭。
Tito雖然死了,但他的名字還是讓黑幫把Sarah和他們被搶的毒品聯系到一起,也讓Sarah最終發現丈夫的死和黑幫有關。
直接引發了最後Sarah提着Tito頭顱單刀赴會,一己之力滅掉黑幫,為夫報仇。
表面上,《好人難尋》是一部題材不算新鮮的女性複仇電影,它既有殺人肢解這樣比較重口的元素,也有最後替夫報仇這樣看着非常解氣、過瘾的高潮段落,這些都讓它具備了一部類型片必備的娛樂性。
影片的劇本當然有一些問題,但對于這類型的片子,都是可以适當忽略的,至少在完整度上,做得也還不錯。類似“電動玩具”和“小刀”這樣對後來劇情有推動作用的細節和伏筆,片中也不止一處。
如果一直有關注歐洲電影節系影片的人,應該都會知道英國名導肯·洛奇。
他的作品以寫實風格見長,大都是聚焦于對英國底層群眾的關注以及對社會問題的批判,被視為英國勞工階級的代言人。
肯·洛奇
像近些年的《對不起,我們錯過了你》和《我是布萊克》這樣的作品,就讓我們見識到歐美國家在看似光鮮亮麗的外表之下,更真實且我們不熟悉的一面。
《對不起,我們錯過了你》劇照
《好人難尋》裡Sarah這個角色在片中的身份和遭遇,也正好帶出不少如今英國的社會問題,讓我們可以從另一個層面來解讀和讨論這部電影。
從Sarah媽媽家裡的環境來看,她的原生家庭應該是中産階級,是以她也必定受過良好的教育,但是因為愛情,嫁給了一個不受母親待見、有不良記錄的男人,母女關系是以産生了沖突和隔閡。
丈夫的意外死亡,對她更是沉重的打擊,沒了經濟支柱,無依無靠的母子三人突然成了拿低保的底層群眾。
連經濟條件、社會地位比她好不了多少的超市員工也看不起她,從第一次提醒Sarah要把兒子偷吃的巧克力包裝拿去結賬,故意令她難堪,到另一次不懷好意直接問她“一個晚上多少錢”的性騷擾。
這些都展現了這個社會對弱勢女性的不友善。
而有案底丈夫的遇害,不但未被警方當成受害者,得到應有的重視和調查,還代号入座,對家屬也戴起了有色眼鏡。不論是去警局詢問調查進度,還是面對接到鄰居投訴後來到Sarah家裡兩個警員的問詢,Sarah得到的待遇都是輕蔑和漠視。
監督、執法機構對于有不良記錄的底層群體的偏見和不作為,這裡也可見一斑。
另外,隸屬社會福利機構的心理醫生和社工,連最基本的“在其位謀其職”的責任感都做不到。
心理醫生隻會根據理論指出問題,而不是給出解決方式。
社工前來家訪,也隻希望當例行公事處理,不想把太棘手的麻煩寫進報告裡,增加自己的工作量和難度。值得一說的是,這段與社工對話和Sarah腦中不斷回憶起的肢解畫面形成的蒙太奇,很有代入感和情緒渲染力。
片中這些公務員的類似行為,在現實社會中也很具代表性,這樣帶着自私、虛僞面孔,對待工作得過且過,毫無責任感的公職人員,并不在少數。
這部《好人難尋》,就像是用肯·洛奇式的社會現實主義核心,套上了女性複仇類型片形式的包裝。
當然,我也不會是以就吹這部電影有多好,作為一部類型片,它本身是存在問題的,但毛骨悚然的重口場面和令人解氣的複仇場面,已經讓它具備合格的可看性。
但也正是有了更深入反映現實問題的部分,也就不難了解爛番茄為什麼會給影片91%的新鮮度了。
而像Sarah這樣的好母親、好妻子,确實難尋!
片名《A Good Woman Is Hard to Find》起得也很精準。
- END -
作者:小輝叔影社(Hui-Mov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