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兵和村的油茶林裡,村民正忙着采摘油茶果。記者周紅珍
每年霜降前後,正是油茶果的采摘時節。10月25日,記者走進官渡鎮兵和村的油茶基地,隻見紅紅的油茶果挂滿樹梢,背着籮筐的村民三五成群,忙着采摘果實,爽朗的笑聲穿林而過。
官渡鎮兵和村是浏陽市的重點移民村,眼前這片600畝的油茶林,正是該村的移民産業項目。去年3月,市庫區移民事務中心通過實地考察,把目光鎖定在山裡的600畝油茶林上,以移民占股的形式發展産業項目,讓油茶果成為移民緻富的“小康果”。
浏陽市融媒體中心記者周紅珍
油茶果大豐收
年産值預計可達50萬元
氣肅而凝,露結為霜。10月23日是“霜降”節氣,從這天起,官渡鎮兵和村的油茶林迎來了采摘期。放眼望去,油茶樹長勢喜人,墨綠色的葉片油光發亮,紅色、黃色、紫色的油茶果綴滿枝頭。望着顆顆飽滿圓潤的油茶果,移民們的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今年第一天開采就摘了3萬多斤,去年一年總共才摘了2萬斤。”提及今年産量,浏陽市民諧種養專業合作社社長吳玉輝了然于胸,“開采3天就接近10萬斤了,現在采摘了三分之一,預計今年産量是26萬斤至30萬斤,産值可以達到50萬元。原本我們定的是15萬斤的目标,現在要大大超出預期了。”
去年3月,吳玉輝被市庫區移民事務中心确定為移民産業項目帶頭人,并成立了合作社,村上308名移民都是股民,按照村集體占股22%、移民戶占股78%的比例進行分紅,共同發展油茶産業。
“不僅能分紅,在這務工還有勞務費。我主要負責肥料運輸、倉管、采摘等工作,每天有130元的工資,一年也有2萬多元的收入。”正在采摘油茶果的移民吉朝豐高興地說:“農忙時我就做自己的事,耕田、播種秧苗、收割稻谷;農閑時就剛好到油茶林做事,預計今年年收入能突破10萬元。”
看着油茶産業日益向好,吳玉輝有了新的發展規劃。“今年,我們又流轉了100多畝土地,擴大油茶林的種植面積,育苗基地也正在培育。”吳玉輝告訴記者,接下來,他将積極對接企業機關,推動油茶的精深加工開發,延長産業鍊,提高産品附加值,進一步拓寬銷售管道。
全程跟蹤移民産業
做移民的“服務管家”
“油茶果”變“緻富果”,這一豐收的背後離不開市庫區移民事務中心的幫助和指導。從項目啟動、産業發展到産業豐收,市庫區移民事務中心把準各道關卡,做好移民的“服務管家”。
去年,兵和村流轉的600畝油茶林,由于長時間缺乏打理,油茶樹植株瘦小、葉片泛黃、長勢不佳,林地雜草叢生,下半年産量僅為2萬斤。
找到問題,就要對症下藥。為了讓油茶林增産,市庫區移民事務中心立即聯系市林業局,邀請專業技術人員上門服務,把課堂搬到油茶林,面對面傳授油茶種植技術。同時,還定期開展林業教育訓練,為合作社提供全方位的指導。
“以前以為油茶樹不用打理,喝露水都能長,沒想到裡面有這麼多門道。”吳玉輝表示,專家指出的問題都很精準,提出的建議也十分中肯。如今,通過林地撫育、除草、修枝、防病、保果、施肥等措施,油茶林有了大變化,樹苗長勢喜人,果實飽滿,出油率也提高了不少。
官渡鎮兵和村的油茶産業是市庫區移民事務中心的移民項目之一。近年來,為了讓群衆移民後能“紮根”,市庫區移民事務中心充分結合各鎮村資源禀賦發展移民産業,先後探索出扶持大戶以獎代補、保本分紅、固定資産投入、移民占股四種産業模式,讓全市的移民戶都搬得出、穩得住、能緻富。
“今年我市共備案108個移民後期扶持項目,共計投入移民後期扶持資金約1755萬元。”市庫區移民事務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将積極貫徹落實浏陽市第十三次黨代會和“兩會”精神,持續跟進項目進展,有效推動鄉村振興,努力讓移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來源:浏陽網
聲明:本文已注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删除!聯系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