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0月24日,上午9時在武漢大智門火車站,早早的武漢行營主任何成睿便帶領着武漢軍政各界要員以及各機關團體上千人,恭迎在忻口會戰的犧牲的第九軍軍長郝夢齡及第54師師長劉家麒的靈柩。

盧溝橋事變爆發時,第九軍原本在守備川黔公路,郝夢齡和劉家麒在前往四川陸軍大學将官班受訓時,一再請纓北上抗敵。後率部抵達石家莊,随着雁門關的失守,晉北戰事趨于緊張,郝夢齡和劉家麒都願意死守據點阻擊日軍。于是率部奉命調往太原以北80多公裡處的忻口鎮禦敵。到達陣地當日,郝劉兩位将軍便要求官兵與陣地共存亡。
從10月12日起,日軍便動用飛機、大炮、坦克向忻口陣地發動猛攻,但我軍将士抱定犧牲的決心,屹然不動,日軍發動數十次進攻均未能得逞。
郝夢齡将軍遺像
10月15日,郝夢齡指令部隊從正面對日軍發動夜襲,他身先士卒,揮兵前進,連克數個山頭,同時劉家麒指揮部隊從左翼同時前進。
10月16日,清晨5時許,天色已經微亮,郝夢齡擔心天亮一戶我軍新陣地受到敵人炮火威脅不能鞏固,于是決定乘勝追擊,将殘敵徹底殲滅一勞永逸。
在追擊過程中,郝夢齡和劉家麒依然率部沖鋒在前,兩人距離日軍散兵線僅有兩百餘米,郝夢齡不幸中彈兩枚當場倒下,劉家麒頭部最初受日軍擲彈筒炸傷一處,後又被日軍機槍數枚子彈擊中倒下。緊随兩位将軍的特務連趕緊将他們救出陣地,但兩位将軍已經壯烈犧牲了。
郝夢齡和劉家麒兩位将軍犧牲以後,遺體經平漢路運抵武漢。在靈柩抵達武漢前,武漢各界便在大智門火車站第一站台内布置靈堂,正面供奉着郝劉二位将軍的遺像,上面懸挂着“死有重于泰山”的橫額。前陳祭席,四周懸挂着各方所贈挽聯花圈,香煙袅袅,悲壯肅穆。
靈柩專列上午9時正抵達漢口大智門火車站,樂隊奏響悲壯的音樂,郝劉二位将軍的家屬跪地迎接。随即在站台舉行公祭。
公祭儀式由武漢行營主任何成睿擔任主祭,首先向遺像行三鞠躬,禮獻花圈,然後現場宣讀了蔣委員長的祭文,最後再行一鞠躬禮,奏響哀樂禮成。
劉家麒将軍遺照
蔣介石的祭文為:“民國26年10月16日,第九軍軍長郝君錫九,第54師師長劉君铮磊,殉職于晉北之大白水,越八日,于24日靈柩返于漢臬,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爰為文以祭之,其詞曰:嗚呼,島夷蛇豕,薦食上國,既噬台鮮,複攫東北,貪婪無厭,兵壓平津,陷察攻晉,謂我無人。矯矯郝君,一軍獨領,身先士卒,縱橫馳騁,劉君繼蹤,如影随形,我師生力,萬鈞雷霆。方其赴敵,甯惜一死,挺身殺賊,誓雪國恥,槍林彈雨,與寇偕亡,士氣大振,無忝炎黃,嗚呼,寄生天地,百年瞬息,正命沙場,重聲無極,惟念二君,千裡庭趨,九原有知,遺恨欷歔。家室子女,存問昕夕,凡茲善後,生者之貴。神臯禹甸,寸土寸金,有寇無我,人同此心。仗茲精誠,虜人吾掌,一樽酹殓,尚其來享。”
公祭儀式結束後,當即發引,各機關團體參加執绋者多達上千人,軍、警、童子軍及軍樂隊随行。從大智門車站經五族街、湖北街、中山路、民生路至招商局第三碼頭,沿途漢口市民紛紛站在路旁迎送英靈,路邊還有十餘處路祭。
上午11時30分,靈柩抵達江邊,當即用輪渡運至平湖門碼頭,武昌各界也沿途路祭,直到将郝劉二位将軍的靈柩恭送至洪山寶通寺側墓地暫時停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