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鱿魚遊戲》後,最火的劇是它——《我的名字》...

作者:大白幹飯魄

一部口碑和商業雙赢的大女主爽劇,應該是什麼樣子的?

南韓新晉女演員顔值天花闆韓素希攜被她“砍死”的一衆硬漢現身說法。

《鱿魚遊戲》後,最火的劇是它——《我的名字》...

▲《我的名字》主創團隊——南韓新晉女演員顔值天花闆韓素希與“被她砍死”的一衆硬漢

Netflix犯罪題材動作片《我的名字》開播一周,就沖上了全球熱門劇集日榜第三。目前豆瓣評分7.8,IMDb評分8.1,雖不如導演前作《人間課堂》得分亮眼,但也維持住了和《鱿魚遊戲》基本相當的制作口碑。

《鱿魚遊戲》後,最火的劇是它——《我的名字》...

▲《我的名字》IMDb評分8.1,豆瓣評分7.8

《我的名字》講的是女孩一心尋找殺父仇人的故事。

開局很喪。高中生尹智友(韓素希飾)的生活仿佛落到了低谷:父親因警方通緝失聯,警察長期守在家門外監視,在學校也要面對着校園霸淩和種種流言蜚語……

《鱿魚遊戲》後,最火的劇是它——《我的名字》...

▲父親失聯,智友在學校遭受流言蜚語

看得憋屈,不過别急。作為黑幫大哥的女兒,智友并未吃癟。

她很快直接跟班裡的混混大姐頭正面較量,在一對三打赢後,還頗為帥氣地摘下校服上的名牌主動退學,盡顯“惡女”風範。

《鱿魚遊戲》後,最火的劇是它——《我的名字》...

▲智友和大姐頭扭打在一起

同一天,剛好是智友生日。父親偷溜過來給智友慶生,可就在開門前一秒,兩聲槍響,他被帶着面罩的黑衣人槍殺于門外。

親眼目睹慘劇的智友這下真的陷入了人生的低點。

《鱿魚遊戲》後,最火的劇是它——《我的名字》...

▲智友目睹父親被槍殺

拿了一手爛牌的美飒女主,如何逆風複仇?好戲開場。

《鱿魚遊戲》後,最火的劇是它——《我的名字》...

開挂爽劇

和同類型以往的劇目相比,這部劇最大的噱頭在于主角“女版無間道”的人物設定,但作為一部瞄準年輕人市場的帶感爽劇,梁朝偉塑造的陳永仁在《無間道》中所面對的道德困境,并不是這部劇的重點。

《鱿魚遊戲》後,最火的劇是它——《我的名字》...

▲尹智友(韓素希 飾)

故事的主線其實很明了。智友在目睹父親被殺之後,為了找到兇手,在大毒枭崔武鎮(樸熙順飾)的支援下以卧底警察吳惠進的身份進入毒品搜查隊。智友搭檔緝毒警察全弼道(安普賢飾),查明案件真相,發現父親才是正直而又善良的警察,最終找回自己真名,并且為父報仇。

《鱿魚遊戲》後,最火的劇是它——《我的名字》...

▲智友苦練拳擊

女主韓素希在大熱韓劇《夫妻的世界》中以飾演插足他人婚姻的第三者一角為觀衆所熟知。而此次的新劇則被認為是韓素希的轉型之作,長達三個月的格鬥訓練,讓最終呈現的動作戲十分亮眼。

在劇中的第一場動作戲(高中生扯頭花不算),兇猛程度,吓人一跳。

嘶吼、亂拳、渾身血、滿身傷……想出人頭地的反派角色都江才,和複仇心切的智友在鬥獸場上角逐一個生存機會。

《鱿魚遊戲》後,最火的劇是它——《我的名字》...

▲尹智友與都江才鬥獸場角逐

智友險勝,還來不及喘口氣,都江才下的迷奸藥又開始發揮了藥效。黑暗中又一場死裡逃生——瓷制的骨灰盒碎片成為她慌亂中抓起的防衛武器。

在生存之戰中存活下來的智友開始用吳惠進的身份,進入緝毒隊,自願成為大佬手中的利刃。

《鱿魚遊戲》後,最火的劇是它——《我的名字》...

▲尹智友進入緝毒隊

導演金鎮民在這部劇中,也延續了他在大熱犯罪劇《人間課堂》中的基本風格,用大量的動作戲和很少的台詞,代替靜态的文戲,來凸顯情感上的張力和沖突。

在一場惠進和警官被都江才設計劫持的戲中,兩人被鎖進面包車裡,馬上要被壓成肉餅。一分鐘掙紮求生,壓抑感和緊迫感伴随車内空間的消失殆盡而達到頂點。

《鱿魚遊戲》後,最火的劇是它——《我的名字》...

▲《我的名字》劇照

極緻的視聽刺激和适度的“膚淺好懂”,正是爆款爽劇的經典配方。

再加上快節奏的劇情推進,搭配血腥暴力的肉搏場面、智友在電子樂中絲血反殺的酷拽氣質,黑幫大佬不輸孔劉氣質的大叔荷爾蒙點綴螢幕,足夠吸引人一口氣刷完。

《鱿魚遊戲》後,最火的劇是它——《我的名字》...

緻命謊言

《我的名字》中,每個人物都擁有一個純粹的動機,角色立意和行動都受這個單一動機的驅使。脫離爽劇設定,稍作複盤,就會發現,包括女主爸爸在内,遍地躺着的都是女主複仇路上的工具人。

隻有大毒枭崔武鎮這個至尊操盤手的角色,流露出讓觀衆欲罷不能的人格魅力。傳統的反派角色中,為了凸顯絕對善惡的對比,通常是為了作惡而作惡的居多,崔武鎮明顯不在此列。

《鱿魚遊戲》後,最火的劇是它——《我的名字》...

▲大毒枭崔武鎮

雖然很多人會早早猜到崔武鎮所犯下的惡行,但直到最後,這個層次豐富的人物還是讓人恨不起來。

從智友的視角代入,很容易明白為什麼知道真相的毒蟲警察會感歎崔武鎮是個“惡魔”,也了解為什麼女主選擇報仇,就意味着成為和崔武鎮一樣的怪物。

而從崔武鎮的視角代入,和智友爸爸之間的兄弟情誼,曾經是他獲得信念感的來源,支援他在一個時刻需要警惕淪為獵物的環境中,保有一處作為人的情感自留地。直到打火機裡的竊聽器偶然蹦出來的瞬間,他在錯愕中被迫發現,一切都被背叛了。

《鱿魚遊戲》後,最火的劇是它——《我的名字》...

▲崔武鎮發現被背叛

“我從來都不曾背叛過信任我的人,為什麼我卻要不斷遭人背叛?”這是崔武鎮至死無解的靈魂一問。作為販毒組織“東川派”的老大,他的複雜情感為這部劇定下了濃厚的壓抑基調。

至于培養智友這個“警察的女兒”,崔武鎮說:“說不定活着,就是培養出那種人的過程,一個你可以訴苦喊痛的人。”

對他而言,以一個緻命謊言為前提,從零開始培養女主,試圖重建自己沒能從女主父親那裡得到的忠誠關系,以此修複他稱為信念的東西。

《鱿魚遊戲》後,最火的劇是它——《我的名字》...

▲崔武鎮欺騙女主

許多觀衆都對大佬和智友之間的情感戲上頭。這部劇如果有愛情,那一定是藏在崔武鎮看向智友,時而懷疑、時而擔憂、時而欣慰、時而脆弱的眼神中,藏在智友給大叔的有口紅殘留味的保溫杯中。

當受重傷的崔武鎮躲進寺廟,僧人問他是否有值得信任的人?他疲倦地點了點頭,然後讓智友去寺裡找他。身穿僧衣的大叔對智友說,被刀砍傷的身體很痛,很久沒有這麼痛了。

《鱿魚遊戲》後,最火的劇是它——《我的名字》...

▲崔武鎮受傷

這是作為毒枭老大的他,為數不多因為感到安全,放任脆弱感外漏的時刻。

但接着,又馬上是新的謊言,他眼含熱淚編造了一個故事。智友并沒有動搖,一番曲折,最終查明了真相。而為了親手殺他,智友甚至不惜銷毀可以給崔武鎮定罪的兇器。

《鱿魚遊戲》後,最火的劇是它——《我的名字》...

▲崔武鎮與尹智友

壓抑了一整部劇的情感,集中在智友和崔武鎮終極決鬥的時候爆發,像一顆手榴彈,炸了個血肉橫飛。

1V20的大亂鬥,極限操作,智友絲血反殺,為父報仇的目的最終達到了。

《鱿魚遊戲》後,最火的劇是它——《我的名字》...

身份困境

回到劇名《我的名字》,最直覺的含義,是對應女主和她的父親在劇中都使用了多個名字,而不同的姓名代表了截然不同的身份:警察群組織成員。

女主和父親一樣,沒能肆意遊走在兩種生活之間,反而受困于這兩種身份留出的生活虛空之中:對她爸爸來說,困境是面對女兒的誤解和指責,無法解釋;對智友來說,困境是除了為父報仇之外,她的生命如荒漠般蒼涼,即使殺了仇人,也隻是把自己反鎖進了無意義感的真空。

《鱿魚遊戲》後,最火的劇是它——《我的名字》...

遺憾的是,父女悲情于存在層面上的宿命性,并沒能在這個故事中得到充分的挖掘。

父女感情戲的薄弱展現在劇情上。因為父親黑幫身份遭到霸淩的高中生,和一心為父報仇的女“硬漢”之間,存在無法用剪輯來遮掩的叙事跳躍。後面還有很多情節,在情感轉折上也是弱化邏輯,習慣用突出情緒張力的視聽語言來推動劇情發展,導緻生硬的觀感。

名字作為一種符号,身份作為一種叙事,在意義層面上共同指向人的認同問題。

韓素希在采訪中介紹擁有三個名字的女主時,表示“尹智友”是為了複仇而抛棄未來和名字的角色,也就是說,尹智友的自我認同完全系于“為父報仇”的單一動機。

《鱿魚遊戲》後,最火的劇是它——《我的名字》...

而“吳惠進”作為被給予的卧底警察身份,她的自我認同,來自被誤導相信父親是由警察所殺,自己成了一把利刃,查明真相和保持忠誠是這個身份的使命。

而在女主得知父親是正直的警察後,最終用回了“宋智友”這個名字。在如何行動的猶豫之間,與她惺惺相惜的男二被一槍爆頭,最後導緻她徹底暴走,手刃仇人。

不禁想要追問:用三個名字的轉換完成的複仇,除了讓智友成為了可以無視男女身體素質差異的超神殺手,得到崔武鎮代表的強勢男性的認同之外,還有沒有其他的情感價值?

《鱿魚遊戲》後,最火的劇是它——《我的名字》...

“我的名字”是找到了,但智友作為一個獨立的人的生命意義和自我價值感,卻始終沒能立起來,或者應該說她從兇猛野獸到人的努力,在刺死崔武鎮的那一刻又被自己徹底推翻了。

智友在情感上的蛻變和成長,始終受到劇中男性角色的牽引。她想變強的理由來自父親被殺;她能夠生存下來成為一把利刃,是因為崔武鎮的出場;她在報仇面前猶豫了一下,是因為全弼道的感化。這些男性角色卻都擁有自己獨立的、不需要依附于他人的身份。

但反觀自由意志在智友身上的出場,僅僅表現在自信于能夠一個打十個的莽撞無畏上,以至于第一次和她一起出任務的警官給出的評價是“很勇,但不用腦子”。

《鱿魚遊戲》後,最火的劇是它——《我的名字》...

▲尹智友打鬥場景

在最後一集,全警官把車開到了夜色中的海邊,導演在這裡設計了一段纏綿床戲。雖然觀衆對于這場激情戲并不買賬,不過演員韓素希給出了一個角色解釋:“可以了解為是智友在劇中第一次變得人性化的瞬間,萌生了想活得像個正常人一樣的想法。”

如果單看智友的叙事線索,這部劇還算得上一部成功的類型爽劇。

《鱿魚遊戲》後,最火的劇是它——《我的名字》...

但能否算得上真正的大女主,卻需要打一個大大的問号。

文章來源:不值得影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