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在貼吧流行過這樣一個GIF圖檔:兩個帥哥互相調情,引人遐想。
很多人把它當做自己的簽名檔。

不久後,貼吧裡出現了另一個GIF圖,這次不再是引人遐想了,直接就可以尖叫了。
顯而易見,這兩張圖明顯是同一個出處。
這是波蘭2011年的電影《自殺空間》
光看電影名字是不是就覺得很酷?
而且電影裡還有這樣的鏡頭,真是滿足了顔控和腐女的胃口。
于是,當年本着好奇的心理找出了這部電影并看完了。然而卻發現,這不是一部關于帥哥男同的電影,而是一部關于少年迷失自我最終自殺的電影。
<h1>自殺空間Sala samobójców(2011)</h1>
影片開頭,劇院内表演歌劇歌劇。
鏡頭慢慢轉移到一邊的看台,最終停留在一家三口上。
鏡頭分别在父親,母親,男生上停留。中間穿插每個人的生活,來介紹這部電影的三個主角。
父親是公務員,時值經濟危機,父親整日忙于工作。
母親是服裝設計師,需要處理大量的訂單,也幾天不曾回家。
多米尼克,也就是男主,是個高中生,身材高挑,相貌俊美,讨厭電子樂,将要面臨高三期末考試。
開頭歌劇的氛圍基本奠定了整部影片的基調:黑暗、沉悶、壓抑。
到了畢業舞會。女孩子們在舞會的party上非常瘋狂,慫恿了男主和班裡的帥哥親嘴。
于是就有了開頭的兩個動圖。男主對那位帥哥産生了好感。
後來在跆拳道課上,帥哥和男主厮打在一起時,男主不經意間射出來了,被帥哥發現并且嘲笑了他。男主感到羞愧又憤怒。
後來帥哥把跆拳道發生的事放在了社交網上,大家都在開着惡意的玩笑。這是埋下的禍根。
在男主惱羞成怒之際,一個粉色頭發的女孩主動聯系了男主,她把男主帶到一個網絡虛拟的空間。
她稱之為“自殺空間”。因為這裡的人,都是以自殺為目的,聚集在這裡的。
漸漸地,男主被女孩帶跑偏了,開始懷疑這個世界。
慫恿之下,把自己關在房間10天不曾出門。警察破門而入,發現男主正在割腕自殘。
而男主的父母到了醫院才知道這10天家裡發生了什麼。
家庭的疏忽,父母不關心,這也是男主自殘的原因之一。
父母很擔心,叫來了第一位心理醫生。心理醫生想通過特别的溝通方式,慢慢了解男主并幫助他。但父母總覺得這樣太慢,就換成了第二位心理醫生。新的醫生到了家裡就直接開藥。
女孩稱如果吃藥自殺會減少很多痛苦,但她自己已經3年沒出房門了,是以她想讓男主幫她帶藥。
男主為了讨好女孩,向心理醫生那裡要來了藥品。兩人約好了在一家酒吧裡見面。
到了夜晚,男主如約來到了酒吧。然而沒有找到女孩。男主覺得被騙了,将一半的藥倒進了馬桶裡。
但是他又停下了,看着手中的藥片良久,吞了下去,接着又伴着啤酒吞下更多的藥片......
恍惚中,他推開廁所的門,看到一對情侶,他喝醉一般主動上前跳舞,拍照,學父母講話。這一切怪異的行為都被那對情侶拍下并傳到網上。
在“自殺空間”裡大家都說男主消失不見很久了,女孩也覺得奇怪。此時,男主的網絡角色出現了,聲音的卻是男主的母親。母親告訴大家,多米尼克自殺了。
大家聽了相繼離開了“自殺空間”。
畫面轉到了女孩的家裡。粉色頭發女孩3年後第一次走出家門,在空地上壓抑的叫喊着。
後來,男主的父母離婚了。實際上,在男主自殺之前,他們已經出軌了。
影片的結尾,是那一段網絡的視訊,視訊裡少年撕心裂肺的喊着“媽媽”。
整部電影非常壓抑,沉重。
有的人認為父母不負責任,兩人都出軌,放任孩子不管,是父母的錯;
有的人認為同學之間不該開惡劣的玩笑,是那個渣男的錯;
有的人覺得網絡深不可測,千萬不要迷失自我;
有的人讨厭那個女孩,自己膽小連門都不敢出,居然在網上慫恿他人自殺......
這些了解都沒錯,在影片裡都有展現:父母不負責任,同學關系惡劣,沉迷網絡世界,受騙心智不全。
在我們生活中,是否也會有這樣的人和事?家庭的問題,同學的問題,網絡的問題。
我們所能做的,就是關注身邊的人,鼓勵及幫助,不要出現影片中的悲劇。
男主為雅酷樸·蓋爾秀,他憑借此片獲得波蘭衆多獎項的男主角獎。
該片入圍2011年柏林電影節全景單元,被譽為“波蘭近20年最殘酷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