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秦慕風
人都有兩個極端,
掙不到錢的,總會認為别人的錢來得不幹淨;
掙得到錢的,習慣帶着說教的口吻教育别人;
前者是嫉妒,後者是炫耀!
——秦慕風

90後女孩,出生寒門,成為北大才女,超級演說家,年入千萬,通過直播帶貨過億。
如果這樣的标簽貼到你身上,估計得祖墳上冒青煙。而這些标簽,卻出現在河北90後劉媛媛的身上。
有人質疑,有人熱捧。那麼,劉媛媛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還是徒有虛名的?
1991年,劉媛媛出生在河北農村,用她的話來說,不是出生寒門,因為她的家裡根本就沒有門。言外之意就是告訴大家:我出生貧寒,不靠金錢地位,不拼爹,通過自己的勤奮刻苦,才有今天的成就,自己有多牛?
劉媛媛真的出生寒門嗎?
劉媛媛的母親是務農的,而父親則是當兵的,而且具有高中學曆。按照這樣的條件,他們家不可能是寒門的。
1~
按照其父親當兵的時間推算,應該是80年左右入伍,退伍之後幾乎都是鐵飯碗。即使母親在家務農,但是家裡的條件絕對不會差。
2~
在當時計劃生育年代,家裡已經有2個哥哥了,她已經屬于超生了。
而那個時代超生,要不就是家裡有錢交社會撫養費,要不就是有背景。
而劉媛媛說,自己的父母重男輕女,甚至不想讓她上大學。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已經有兩個男孩了,為何還頂着被罰款的風險生下她呢?
如果是貧窮人家,有兩個男孩,養着就夠嗆了,誰還會超生呢?
3~
家裡的兩個哥哥都是大學畢業的。大哥是西南财經大學的研究所學生,二哥也是某大學的高材生。
按照劉媛媛的年齡推算,他哥哥應該都是80後,上大學也是在2000年左右,還能上研究所學生,如果家裡沒有這個經濟實力,他們上得起嗎?
4~
按照劉媛媛所說,自己上大學甚至報考北大的時候,大哥和二哥早已參加工作,已經有了收入。而且父母将她送入了邯鄲市最好的高中學習,這就跟現在的貴族學校一樣,能上得起貴族學校的,能是寒門嗎?
也就是說,劉媛媛根本就不知道什麼是寒門?她也體會不到什麼是寒門。
那麼,她為什麼把自己包裝成寒門呢?
有兩個原因:
1、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其實在她看來,自己家貧窮,其實就是選擇的參照物不同。
我們印象中的寒門,可能是吃了上頓沒下頓,衣不蔽體,甚至連學都上不起。更别提讀大學,讀研究所學生了。
而劉媛媛眼中的寒門,則是跟富翁對比,跟豪門對比。
我們有句話叫比上不足比下有餘,而劉媛媛則是跟最好的去比。
就比如說你現在有10000元,你跟有存款百萬的人去比,那就是貧困戶。
如果你有100瓦,跟億萬富翁去比,那你就是貧困戶。
是以說,貧富都是相對的。
而在我們幼小的心裡,自己家就是再好,也總覺得别人家好。
2、為了打造自己的人設。
不得不說,劉媛媛很聰明。
她知道用什麼樣的手段,能博取大家的關注,用什麼手段,能獲得别人的擁趸。
苦情戲,無疑是最好的手段。
假如說含着金鑰匙出生的王思聰,他即使年賺百萬,或者也發表過什麼演講,但是别人都認為那是用錢砸出來的。
而一個出生貧寒的女子,能夠做到這些,那就會被人認為是自己的努力,就會給人帶來正能量。
這種手段在自媒體如此發達的今天,更是被運用得淋漓盡緻。
用自己的貧窮,離婚,病痛,悲慘的遭遇,引起大衆的共鳴,博取他們的淚水,換來網友的打賞,買單。
而劉媛媛,何嘗不是如此呢?
我聽了她的演講,聽了不到2分鐘,就退出了。
翻來覆去就是那些空洞無物的套話,告訴大家要有夢想,做人要刻苦,要堅持,這些道理,就連三歲的孩子都知道,毫無營養。但還是被人衆星捧月,其實,這正是她導演的苦情戲帶來的結果。
畢業後,就開始創業了,可是自己的事業并不像自己演講上說的那麼精彩。接連失敗,負債累累。自己搞的線上教育,一直不溫不火。
我不是來适應社會的,而是來改變社會的!
好大的口氣。
這句話,正是劉媛媛在超級演說家的舞台上說的,很多人都被震撼了。
覺得這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女孩,但是事實卻被一次次地打臉。
最終,劉媛媛也淪為了做網紅的命運,靠着自己先前打造好的人設,以及那些空洞無物的大道理,開直播,賣貨,透支着網友的情緒。
當然,這一切,都是源于大家對那個貧窮人家的女孩,刻苦上進的正能量所吸引。
不可否認的是,劉媛媛确實比很多人刻苦。
但是劉媛媛最終沒能改變社會,而是随波逐流了。
也許,劉媛媛想做鄧文迪那樣的女人,但是她缺少鄧文迪那樣的機遇,更缺少鄧文迪那樣的手腕。
在一次《非你莫屬》欄目上,她向很多企業家提出了一個問題:
你的企業在兩年内要達成什麼樣子,十年内要達成什麼樣子?會有什麼樣的方式來達成?
這個問題是他為求職者反駁企業老闆的問題,我聽了就覺得好笑?可以說,劉媛媛完全不懂商業。
為什麼因為9月份帶貨1個億,而飽受争議?
按照商業邏輯來講,1元賣書,就是不正當競争。
這跟她處處強調的文化,價值,簡直背道而馳。
一進制賣書,這是流量對圖書行業的絞殺面,對創作者的亵渎。
其實作為我個人來講,任何商人,都不應該把文化當成一門生意,就像教育不能當成一門生意一樣。
說個題外話,即使一進制一本的圖書被廣大讀者青睐,每個人都可以輕而易舉地買到書,但是也不會随着圖書價格的下降,而讓人愛上讀書,甚至讓人知識素養有所提高。
我從不認為很多人沒文化,是沒錢買書,而是沒時間讀,或者懶到不想讀,甚至讀書無用論。
相反,很多人圖便宜買書,不是為了讀書,而是為了把自己裝成文化人。
是以,把手伸到圖書行業,不隻是對讀者,也是對作者的亵渎!
當然,她隻不過就是一個網紅而已,為了流量,為了賺錢,走在流量前段的人,僅此而已。
但是戲,總有謝幕的一天。
我不希望任何人倒黴,我隻是覺得,戲過了,就假了!
對此,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