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業出版社于1897年在上海成立,并于1954年遷至北京。2002年,中國出版集團成立,是商業印刷廠的成員機關之一。2011年,商業印刷廠改建為商業印刷圖書館有限公司。
商業出版社的成立标志着中國現代出版業的開始。有了張元基、夏瑞芳的帶領下,在出版社的辛勤工作下,為企業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一個多世紀以來,商業印刷廠以"長明教育,開民智"為己任,努力傳承中華文化,積極向海外傳播新知識,經過磨難,不斷重生,開創了中國文化出版事業的輝煌。100年來,企業出版書籍5萬餘種,代表性出版物有《守遠》、《新華詞典》、《現代漢語詞典》、《牛津高階英漢詞典》、《世界學術名著系列漢譯本系列》、《中國現代學術名著系列》、《世界名人傳記系列》,以及《英語世界》《華人世界》等雜志。出版物獲得了國際白金品質獎和國家圖書獎。《文靜四圖書館書》、《新華字典》等被黨和國家上司人作為國家禮品贈送給外賓。企業是國家"百強出版社"和"中國出版政府獎"榮譽稱号獲得者,在讀者中具有良好的影響力和美譽度,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文化教育機構"。與北京大學一起,商業出版社被稱為中國現代文化史上的雙子座。
<h1>古物之聲</h1>
楊偉報道
本書以中國考古中發現的古代文物為标本,還原了中國古代社會生活的日常生活習慣、日常家具和相關日常禮儀。作為一位辛苦奮鬥了50多年的考古學家,作者将曆史文獻、水龍頭與剝皮相結合,細緻解讀,幫助我們以生動嚴謹的筆觸走進博物館,聆聽考古标本的吟唱,欣賞曆史文化的積累和古物的魅力。
<h1>純粹的理性批評</h1>
康德是王維星的主要譯者
《純粹理性批判》被公認為德國哲學家伊曼紐爾·康德最廣泛和最有影響力的著作,也是西方哲學史上最重要、影響最深遠的著作之一。這本書于1781年首次出版,1787年重印,通常被稱為康德的"第一批判",被稱為康德的"三批判",随後又被稱為"實踐理性批判"和"判斷批判"。在這部開創性的西方哲學著作中,康德試圖将理性主義與經驗主義結合起來,反對大衛·休谟的激進經驗主義。2015年11月,它被評為20本最具影響力的學術書籍。
<h1>詩歌八課</h1>
河水弱
詩人在詩歌中寫了什麼?你是怎麼寫的?我該如何閱讀它?本書以系列講座的形式,介紹中外古今詩意詩,就遊戲、味道、聲音、質感、神秘、情色、懷舊、死亡等話題,進行有意義和趣味的讨論。每一篇演講都帶有作品的獨特魅力,用不同的面貌進行分析,給讀者的感官和知識帶來雙重滿足感。
<h1>弦樂獨奏會歌曲</h1>
六月
教會大學——在現代中國,從民國之初,到20世紀20年代中後期,逐漸成為一種蓬勃的潮流,随着燕京、輔仁等十幾所教會大學的代表分散在北京、上海、山東,與國立大學等民辦大學合作,成為民國不可忽視的高等教育機構。20世紀30年代,日本侵略步伐加快,随後全國進入八年抗日戰争階段,全國向後退,教會大學也逐漸移動,聚集在成都華西壩等地的藍縷複課之路上。1945年勝利後不久,四年内戰重新開始,直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1952年中國大陸大學改革,教會大學解散,傳教士和專家離開西方國家。作為中國現代教育史上一所短命而有影響力的教育機構,教會大學曆時不到半個世紀,卻對現代高等教育和學術研究産生了深遠的影響。因為它的"輝煌",它有"弦朗誦";歎息它的短暫,也是《贊歌》的回歸。
<h1>人生之路的各個階段</h1>
Kerkegol 由 Kymbit 翻譯
《人生的階段》是Kerkegol的傑作。在威廉·奧海姆(William Orheim)的回憶錄和給讀者的信中,克凱高爾讨論了人生道路的各個階段,包括美學、倫理和宗教。克克高希望我們在面對主觀的個人生存感受時選擇自己,他希望我們穿透審美生活,發現隐藏在審美生活的不幸和痛苦,意識到道德生活的局限性,最終進入安靜的宗教階段。
<h1>"我不會寫書:蘇偉繪畫的藝術和佛教"</h1>
陳忠哲
佛教對中國文化影響深遠,蘇偉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巨大成功,不僅在書畫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而且是文學博士中與佛教關系最密切的代表人物之一。本書探讨了蘇維與佛教的成因,蘇炜的書畫觀與佛教,蘇炜的畫與畫理論與佛教的影響,并探讨了佛教如何通過蘇偉的繪畫和佛教案例影響中國文化。
<h1>漢族肖像之美:中國肖像與中國傳統美學概念的研究</h1>
朱一明
作者将漢人肖像的研究提升到審美的高度,挖掘了漢人肖像所表達的漢代民族的審美意識形态,提出漢人肖像是象征主義藝術的新觀點。這是在視覺文化成為當今重要的研究領域,從新的角度重新審視漢族審美文化是非常有意義的。
<h1>存在與時間</h1>
海德格爾翻譯 陳家英 王青節
《存在與時間》是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的代表作,也是本世紀最重要的哲學著作之一,它不僅影響了許多重要的哲學流派和重要哲學家,而且對文學批評、社會學、神學、心理學、政治學、法學等領域産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
《存在與時間》一書批判了柏拉圖和亞裡士多德以來将哲學視為知識和存在的傳統。同時,以笛卡爾為代表的現代哲學研究的起點的了解方法被抛棄了。
海德格爾的哲學是從人的存在出發——這是開始,在追求"存在"中去實作存在的意義。海德格爾以存在和時間為基礎的存在哲學,代表了西方哲學在研究目的和内容上的重大變化。
<h1>尋找自然秩序</h1>
Paul Lawrence Faber 翻譯:Jansa
本書将引導讀者探索博物館科學的起源和發展。
費伯研究了過去三個世紀以來博物館的傳統。根據費伯的說法,自然是"民間生物學"和主流科學之間的傳統。"自然科學與早期'民間生物學'之間的差別在于,自然主義者試圖根據共同的潛在特征對動物,植物和礦物進行分組,并使用理性,系統的方法對自然界中發現的變異進行排序,否則這些變異将難以應對。博學和現代科學之間的主要差別在于,現代科學更多地依賴于實驗。
<h1>《北方的魚:人類學家的田野故事》</h1>
作者:鄭紹雄、李榮榮
本書是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文化人類學中心發起和編輯的人類學家的田野故事集。人類學家在各自專業方向的田野調查中,将不同文化差異的影響和個體的影響,帶來非常親切的個體感受。這本書收錄了作者在三年時間裡收集的來自國内外75位人類學家的98篇田野故事。這些故事簡短,簡潔,生動有趣,可讀性強,在進行學術研究的同時說明了生活哲學。
<h1>樹的秘密生活</h1>
科林·塔奇,姚雨芝等譯
給樹的情書。
對于樹木來說,我們的浪漫追求和功利主義的追求常常使我們在它們的關系中處于尴尬的境地。
走向任何極端都是不可預料的。讓我們作為共同體的朋友,了解他們,欣賞他們,并以互相愛的感情對待他們,因為這是我們持久共存和我們共同家園持久存在的基礎。有些人願意寫一本關于樹木的書,告訴我們很多關于它們的故事,以及我們關于它們的故事。讓我們把它翻過來讀一讀。
<h1>聖徒與罪人</h1>
Eamonn Duffy 由 Long 秀清 翻譯
這本書按時間順序描述了教皇和羅馬教廷的曆史。它以豐富,中肯和客觀的方式闡述了教皇從公元1世紀的彼得到21世紀的約翰保羅二世的曆史,但其重點不是個别教皇的行為,而是教會面臨的主要問題和教皇的分階段反應, 進而概述了天主教會如何适應不同時代的要求,這是其曆史的主要特征。當然,它也生動地審視和描述了教皇的一些豐富細節。同時,對教廷制度的起源和發展、教皇的選舉制度、教皇與紅衣主教的關系、教皇在不同時期在國際事務中的作用,也有細緻入微的評論和分析,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知識。
<h1>中國古代服飾研究</h1>
沈從文
《中國古代服飾研究》按曆史年代順序,通過出土和傳家寶文物的圖檔,結合174篇文章,對中國古代服飾體系的演變與其當時的社會物質生活、思想關系,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讨論,反映了中國民族服飾從陰尚到清朝3000多年的情況。
<h1>樹梢上的中國</h1>
梁恒
《樹梢上的中國》是梁恒先生徒步登山參觀人文古樹後所寫的散文集。該書記錄了中國土地上許多古樹的興衰,融合了作者的"人類森林"概念和豐富的曆史内涵,傳達了作者倡導綠色文明的人文思想。
梁恒先生是中國著名學者、新聞理論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治理論家。先生愛自然,愛古樹,在全國挖掘出300棵具有曆史背景的古樹人文,命名列名,其文化内涵可比作300唐詩。在《樹梢上的中國》中,作者選取了20多棵古樹的代表,挖掘了古樹及其背後動人的曆史和人間故事,并撰寫了《中國木頭老銀杏》、《紅柳長城》《中國版圖拜》等經典作品。作為人類森林科學的先驅,筆者認為每一棵古樹都是一本綠色的曆史書,是活生生的曆史坐标,是可以與人類對話的生命裡程碑。
<h1>啟蒙概念史</h1>
文森佐·費羅内 譯者:馬濤等人
啟蒙運動是西方文化的一個重要分水嶺,但對啟蒙運動的哲學和曆史解釋一直令人困惑。筆者認為,有必要從社會文化史的角度重新審視,才能了解其本質和重要性。作者通過分析18世紀以來哲學家和曆史學家如何定義和解釋啟蒙運動,深刻反思了啟蒙運動概念在研究方法和目的領域的誤解、濫用和辯護。啟蒙運動是"現代性的試驗場",是一場深刻的文化變革,重塑了西方身份,通過人權的發明徹底改變了政治,創造了批判文化,重新定義了知識,從根本上改變了人類對自我和生活的看法。
圖檔:來自網絡
圖檔版權 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