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每天為大家科普健康中醫知識的張醫生,今天張醫生想跟大家聊聊古代的“懸絲診脈”這一趣事。

<h1 class="pgc-h-arrow-right">什麼是“懸絲診脈”?</h1>
這個事情在現代十分轟動,在古代也十分轟動。
相傳是唐太宗李世明的長孫皇後十月懷胎後遲遲沒有發動生産,不僅沒有發動生産,還整個人病恹恹的,宮廷裡面的太醫都沒有了辦法。
徐茂公就給唐太宗推薦了民間名醫——孫思邈,說這個大夫很厲害,什麼疑難雜病都能夠妙手回春,當地老百姓管他叫做醫仙。
就這樣孫思邈就進宮給長孫皇後看病了。
但是礙于古代的各種禮儀,布衣孫思邈是無法給皇後搭脈的,中醫望聞問切少了脈診?這可怎麼辦?
孫思邈想了想,為了不掉腦袋,通過宮裡的貼身侍女,詳細地詢問了長孫皇後的飲食起居,身體狀況,最後讓人在皇後手上搭了一根細線,憑借線的跳動給皇後“診脈”,并指導做了針灸開了湯方。
果然不久,皇後就開始發動順利産子,産後根據孫思邈的調理疾病大好,身體越發健康。
<h1 class="pgc-h-arrow-right">懸絲診脈确有其事!</h1>
那麼傳言這麼真實,而且還記載在史,這件事情是不是真的呢?
這件事是真的!懸絲診脈是真的!但是懸絲就能知道病情,這事恐怕是孫思邈的計謀了!
孫思邈通過問診,通過其他的診斷方式(望、聞、問),其實已經對長孫皇後的病情了解的七七八八了,但是又怕這樣子不夠周全,是以就設計了“懸絲診脈”這一方法跟方式,讓帝皇家安心,這是攻破旁人的“臨門一腳”,也是這場問診的“點睛之筆”。
大家都知道,中醫把脈有三部九候之分,再少點也有寸口脈“寸關尺”三部,一根小小的細線并不能準确地把握這些地方,脈搏微弱的跳動離開了手指線上上就變得更加微乎其微了,是以後世很多中醫大家也認為,“懸絲把脈”事情是真,但是“懸絲辨病”這事是假。
京城四大名醫之一的施今墨老先生曾接受過采訪說到“懸絲把脈”這事,是這樣認為,“懸絲診脈亦真亦假,真的是确有其事;假的是,懸絲純粹是一種形式。”
<h1 class="pgc-h-arrow-right">中醫脈診的神奇</h1>
這跟張醫生之前跟大家講過的把脈驗懷孕一樣。
女子懷孕之後,脈象确實跟往常不同,會變得又滑又數,“大珠小珠落玉盤”。
但是這也是建立在醫生問診了病人情況之後,加上脈象的變化,“綜合”得出來的結論。
因為又滑又數的脈象,還可能是脾胃生病了呢,中焦濕熱了呢?
古代的把脈驗孕這麼準,跟古代的嫔妃經常要請“平安脈”有關系。
一去一來,太醫們自然對她們平時的脈象了如指掌,一旦脈象哪一天發生了變化,再加上詳細的問診,診斷懷孕便不是難事。
是以,“懸絲把脈”,可能更多地跟金庸小說裡面對古人的描述一樣,“飛檐走壁、點石成金、内功心派”,都有一定的藝術色彩,跟“懸絲把脈”一樣,都被神化了!
中醫四診合參最好,不要做隻偏重一隻腳的中醫診斷瘸子!
我相信評論區會有很多資深的“中醫文化”者可能要拿出攻擊武器了,咱們評論區再論英雄吧!
關于中醫脈診的學習,可點選下文連結參考!
手把手教你把脈:7字歌訣+白話文解釋!(上篇)
手把手教你把脈:7字歌訣+白話文解釋!(中篇)
手把手教你把脈:7字歌訣+白話文解釋(下篇)
#快問中醫超能團##健康樂享官##真相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