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下徹底明白,金錢與幸福的關系原來是這樣滴!

作者:逼格特逗

幸福是一種心靈的感受,這種感受是相對而言的。人在不同階段,對于幸福的了解也會不同。

這下徹底明白,金錢與幸福的關系原來是這樣滴!

圖|百度

按照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人的一生有五種需求:生存需求、安全需求、社會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實作需求。當一個人的需求停留在生存階段時,幸福對他而言,可能僅僅是吃一餐飽飯,穿一件暖衣;而當一個人的基本生理需求得到滿足以後,就會産生安全需求。當今社會,房子、車子、孩子教育、生病就醫基本都屬于安全需求的範圍。

這下徹底明白,金錢與幸福的關系原來是這樣滴!

圖|法界微塵

人隻有在生存需求與安全需求階段,金錢才是重要的,此時金錢與幸福呈顯著的正相關關系。如上圖所示,随着收入的提高,幸福值也顯著增加,但一旦超出安全需求的範圍,幸福值提升會明顯放緩。因為後三類需求與金錢的關系相對較小,比如社會需求,是指一個人需要通過社交、愛與被愛找到自己存在的價值,而錢買不到友情也買不到愛情,即使買到了也是假的;再比如尊重需求,你無法用錢買到别人對你的尊重,同樣也無法用錢買到自我價值的實作,因為這些隻有靠付出、靠奉獻才能得到。

這下徹底明白,金錢與幸福的關系原來是這樣滴!

所謂“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還”、“夫妻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精神層面的“愛”、“尊重”、“自我實作”都需要付出,此時的幸福與奉獻呈正相關關系。我們再進一步,來看看諾貝爾獎獲得者薩缪爾森的幸福公式:幸福=效用/欲望。

這下徹底明白,金錢與幸福的關系原來是這樣滴!

此處的幸福與效用(金錢或者物質等帶給自己的滿足感)呈正相關關系,而與欲望呈負相關關系,這說明一個人在物質條件一般的情況下,降低欲望也能獲得幸福感,即所謂“知足常樂”,孔子的得意門生中,顔回最窮,而孔子卻贊歎他:“賢者,回也,一箪食、一瓢飲,人不堪其憂,而回不改其樂…”雖然顔回物質生活條件很拮據,但精神生活很充實。由于親近、學習聖賢,經常法喜充滿,正所謂“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顔如玉”呀!

這下徹底明白,金錢與幸福的關系原來是這樣滴!

在這個層面來說知足即能獲得幸福。另外,根據公式,如果一個人欲望保持不變,而擴大效用,即努力掙錢擴大分子,也能增大幸福值,這種情況下,你隻有把掙錢當做一種樂趣,這種樂趣就如同你釣魚、下棋、唱歌、跳廣場舞一樣,那也能增強你的幸福感,或者掙錢是為了“達則兼濟天下”,那幸福感會爆棚。如果為了更多的享受、為了驕奢淫逸而去掙更多的錢,那欲望就會越來越大,最終幸福感就越來越小。最後,願天下所有人都幸福安樂,吉祥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