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毛主席生命中最後的日子:早已看透了生死,護理記錄讓人熱淚盈眶晚年有恙,不顧病體閱國事震驚中外,東方巨人笑談生死,令人欽佩

1976年是令全體中國人悲恸的一年,這一年,周總理、朱老總、毛主席相繼離世。仿佛如同命運注定般,他們完成了來到人間建立偉業的使命後,相繼離去,令世人扼腕悲痛。

九月初,毛主席病情已不容樂觀,在醫護小組人員的治療和護理下,病情才得以暫時穩定下來。

毛主席生命中最後的日子:早已看透了生死,護理記錄讓人熱淚盈眶晚年有恙,不顧病體閱國事震驚中外,東方巨人笑談生死,令人欽佩

此時的毛主席病情剛剛穩定,醫護人員時刻守候着他,擔心病情反複。

即便如此,毛主席依舊心心念着這個國家,一清醒過來就會閱讀國事相關的檔案。

而9月8日下午的4點37分,是他最後一次查閱檔案。

當天上午,毛主席血壓驟降,牽動了在場人所有的心,在醫護人員的極力搶救下,毛主席短暫維持住了生命,在這之後已經完全說不出話。

彌留之際,中央政治局成員一一進行探望。

當晚毛主席再度陷入昏迷,醫生趕忙過來急救,曆時四個小時的搶救最終沒能拖住死神的腳步,在場的人無不掩面而泣,人們敬愛的毛主席還是于9月9日的零點10分,停止了心跳。

後來醫護人員也曾談及到毛主席去世前的護理日常,聽後令人心酸不已,不免為之潸然淚下。而毛主席生前對生死的淡然,更是令人感佩。

毛主席生命中最後的日子:早已看透了生死,護理記錄讓人熱淚盈眶晚年有恙,不顧病體閱國事震驚中外,東方巨人笑談生死,令人欽佩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6">晚年有恙,不顧病體閱國事</h1>

1976年,我們依稀可以看到一個老人經常伏案看書亦或是查閱檔案。走進一看,此時的他沒有了當年恰同學少年的神氣,但昔日風采依舊可尋。而這位慈祥的老人正是我們敬愛的毛主席。

毛主席一生極其愛看書,他曾說:“人可以一日不吃飯,一日不睡覺,但不可以一日不讀書。”

他開辟了屬于自己的讀書方式:“鑽”和“擠”,其實就是鑽研和擠時間的學習态度。他說對于看不懂的問題 ,那就要像木匠一樣鑽木頭似的“鑽”進去,也叫攻書。對于忙,有一個法子,那就是擠,就如同木匠釘釘子那樣“擠”出來時間。

毛主席生命中最後的日子:早已看透了生死,護理記錄讓人熱淚盈眶晚年有恙,不顧病體閱國事震驚中外,東方巨人笑談生死,令人欽佩

是以縱觀毛主席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也是貫徹了“鑽”和“擠”讀書學習的一生。即便是在遲暮之年,他依舊如此。

1976年,毛主席的身體狀況并不樂觀,有時候吃飯吃藥都需要醫護人員幫助,行動更是變得愈發艱難。

這一年也是不尋常的一年,接連發生了不少事情,使得毛主席的病情雪上加霜。

毛主席生命中最後的日子:早已看透了生死,護理記錄讓人熱淚盈眶晚年有恙,不顧病體閱國事震驚中外,東方巨人笑談生死,令人欽佩

1976年1月8日,周總理病逝的消息傳到了毛主席這裡。聽到消息後的他沉默了許久,沒有過多的語言,而是将悲傷和無奈藏在了心裡。

兩人在晚年時一直時刻關心着彼此的身體狀況,對于周總理的逝世,雖在毛主席的意料之中,但在真正的得知這一消息時,還是黯然神傷,更是在周總理去世前夕徹夜未眠。

關于周總理身後事宜,毛主席非常關心。即便當時自己的身體情況也不怎麼好,但關于周總理的追悼會相關檔案,他都會一一進行審閱。據當時毛主席的秘書張玉鳳回憶:毛主席審閱這些報告的時候,自己一直守候在身旁。

很多人想到了四年前陳毅元帥的追悼會,原本因身體情況不便出席的毛主席卻在最後一刻來到了追悼會上。如今周總理的追悼會,很多人也都期盼着毛主席能夠參加。

秘書張玉鳳曾問毛主席:您去參加總理的追悼會嗎?

毛主席生命中最後的日子:早已看透了生死,護理記錄讓人熱淚盈眶晚年有恙,不顧病體閱國事震驚中外,東方巨人笑談生死,令人欽佩

主席愣了一下,拿在手中的檔案還沒來得及放下,另一隻手拍着自己的腿,吃力地說自己走不動喽,滿是無奈和心酸。

或許在心裡并不是不想去,隻是因為自己一旦去的話,勢必又會給很多從業人員制造不必要的麻煩,再者,自己作為國家上司人,也不想讓人看到自己舉步維艱的樣子,給更多人徒增憂慮。

這成為了很多人民心中的意難平,然而毛主席又何嘗不是有着同樣的心情。那一刻毛主席的無奈和酸楚并不異于旁人,畢竟兩位偉人這一路走來所建立的革命情誼早已情同手足。

後來聽到鄧公給周總理寫的悼詞時,毛主席也是難掩悲傷之情,不禁潸然淚下。

毛主席生命中最後的日子:早已看透了生死,護理記錄讓人熱淚盈眶晚年有恙,不顧病體閱國事震驚中外,東方巨人笑談生死,令人欽佩

同年7月6日又傳來了噩耗——朱老總去世,毛主席聽到後再度陷入了沉思,回想起兩人革命的點滴:攜手從井岡山走下來,創立了革命武裝。這一路走來,深厚的革命情誼,依舊曆曆在目。

患難與共、揮斥方遒、指點江山的革命同志相繼去世,之後國内又發生多起自然災害,毛主席憂國憂民之情更甚,幾度落淚。

同年的7月28号,唐山發生大地震。此時毛主席身體狀況并不好,但對于此事極為關心,在那段時間經常問及相關事宜,時刻關注着唐山地震的災情,在得知災情造成的嚴重損失後,也是恸哭不已。

而那份《關于唐山豐南一帶抗震救災的通報》也是他生前最後圈閱的一份檔案。

毛主席生命中最後的日子:早已看透了生死,護理記錄讓人熱淚盈眶晚年有恙,不顧病體閱國事震驚中外,東方巨人笑談生死,令人欽佩

毛主席曾感懷說:到了晚年,一聽到天災人禍,就會忍不住傷心。因為看不得人民受苦受難。

前一年河南南都爆發了洪澇災害,導緻多地區遭受嚴重損失,毛主席讀着水災報道,一旁的從業人員聽到抽泣聲,才發現此刻毛主席已是淚眼婆娑,感傷不已。

這就是晚年的毛主席,面對着這一切變故,深感有心無力,此刻的他不再是那個:看蒼茫大地,誰主沉浮意氣風發的少年。

垂垂老矣的毛主席,多次恸哭,實在令人揪心,而這背後僅因他對人民、對國家、對這片土地愛的深沉。

據毛主席的護衛周福明回憶,毛主席在生病期間,從沒有向醫生說過一聲不舒服或是其他什麼抱怨的話。

“毛主席坐在那裡看書,臉上不斷冒汗,我們問毛主席要不要給叫大夫來看看,他說沒事,看看電影。之後才得知毛主席是不想麻煩大夫,而通過看電影來轉移注意力,緩解病痛。”

毛主席生命中最後的日子:早已看透了生死,護理記錄讓人熱淚盈眶晚年有恙,不顧病體閱國事震驚中外,東方巨人笑談生死,令人欽佩

1976年9月初,醫護人員時刻檢測着毛主席的血壓、呼吸、心律等資料,以維持毛主席的生命特征。

這時的毛主席多處于昏迷狀态,之後政治局常委先後進入探望主席,也就有了開頭的那一幕。毛主席似乎有話要對葉老交代,葉老彎腰将耳朵湊向毛主席嘴邊,但此刻的他已經說不出話來。葉老寬慰了毛主席,讓他放心。

當時毛主席想要向葉老交代的事情,更像是一份無聲的遺囑。

而這也可看出在這生死之際,毛主席還是擔憂自己死後這個國家的發展。對毛主席而言,國家的發展,至始至終,一直都是他心心念念的事情。

7号上午從昏迷中醒來的主席,嘴唇動了動,似乎有話要說,但氣息十分微弱,從業人員無法聽清。

毛主席生命中最後的日子:早已看透了生死,護理記錄讓人熱淚盈眶晚年有恙,不顧病體閱國事震驚中外,東方巨人笑談生死,令人欽佩

醫護人員于是把床邊的筆和紙放到毛主席手裡頭,他拿起筆艱難地在紙上劃出了三道豎線,接着又拿筆敲了敲木頭做的床頭。

周福明問:“主席,你是不是想要日本三木武夫首相的材料?”

毛主席點了點頭,從業人員于是把相關的材料放大了讓主席看。

據周福明回憶說,毛主席一直以來都關注着國際社會事宜,因為這都涉及到了國家的發展。

而當時日本正值選舉,為此毛主席也很擔憂,因為如若三木武夫落選首相,定會影響中日關系日後的走向。

看着毛主席一臉疲憊不堪,還操心着國家的事宜,一旁的醫護人員也是淚流滿面,不能自已。

隻要一息尚存,國家的發展、人民的處境都是毛主席時刻關心的事情。

毛主席生命中最後的日子:早已看透了生死,護理記錄讓人熱淚盈眶晚年有恙,不顧病體閱國事震驚中外,東方巨人笑談生死,令人欽佩

9月8号晚,躺在病床上的毛主席艱難的伸出手拽了下一旁護士的衣角,感覺極其難受,好像要表達什麼。

護士趕忙叫來醫生,進行了一系列的檢查和治療,毛主席的病痛稍有緩和。

然而此時毛主席的生命已經進入了倒計時,之後他再度陷入昏迷,曆經四個小時的搶救,最終還是沒能挽救過來。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7">震驚中外,東方巨人</h1>

1976年9月9日淩晨10分,毛主席與世長辭。消息一經傳出,宛如晴天霹靂,舉國哀痛。9月11日至17日,國内外共計30萬人自發前來吊唁,瞻仰毛主席的遺容。國内各地也自發進行對毛主席的悼念活動,以表沉痛。

毛主席生命中最後的日子:早已看透了生死,護理記錄讓人熱淚盈眶晚年有恙,不顧病體閱國事震驚中外,東方巨人笑談生死,令人欽佩

毛主席的逝世對于我國人民、對國際無産階級、國際共産主義都是不可估量的損失。

9月18日下午,天安門廣場上舉行了一場隆重的追悼會,莊嚴肅穆,百萬群眾前來送别。

據說因當時氣溫較高,加上前來送别的群眾難掩傷痛之情,有近兩萬餘人陸續出現了昏厥、脫水的情況。

毛主席逝去的消息不僅在國内引起轟動,同樣也震驚了世界。各國通訊社都以頭版頭條發表、刊登了關于毛主席的革命事迹及思想成就,無不表示哀痛。

1976年9月9日至10日,聯合國總部降半旗哀悼、聯合國安理會緻哀悼詞。9月21日,聯合國開幕會上,140多個國家代表,為毛主席肅立哀悼。

然而就是這樣的一位東方巨人,在面對自己的生死問題時卻毫不避諱,甚至對此談笑風生,對生死的淡然和超脫令人感佩。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44">笑談生死,令人欽佩</h1>

1943年,毛主席曾在戰士張思德的追悼會上,講述過這麼一段話,回想起來何曾不是毛主席對于生死價值以及意義的诠釋呢?

他說:“人總會死,但死的意義卻有所不同。正如司馬遷所說,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

毛主席生命中最後的日子:早已看透了生死,護理記錄讓人熱淚盈眶晚年有恙,不顧病體閱國事震驚中外,東方巨人笑談生死,令人欽佩

作為社會主義的革命者,為人民的利益而死,即重于泰山;如果為法西斯奔走,因欺壓、剝削人民而死,那就比鴻毛還輕。

既然選擇了革命,就應該做好犧牲的準備,革命道路上,死人的事情是經常會發生的,然而我們是為人民的利益而死,那就是死得其所。

這死得其所的“所”無疑就是毛主席說的價值、意義,歸根結底就是為人民謀取福利,這也是毛主席一直貫徹的理念。

這是一種崇高的、視死如歸的生死觀。

不僅如此,毛主席在接待外賓時,談及生死也是毫無避諱,甚至還略帶風趣的調侃,這背後其實是對生死的透徹認識。

1961年,時年68歲的毛主席接見了英國陸軍元帥蒙哥馬利,在交談期間,兩人多次談到生死問題。

蒙哥馬利對毛主席說:“共和國已經成立了12年,這是一個從廢墟上建立起來的國家,中國人民需要您,您必須要保持健康的身體、充沛的精力,才能更好的來上司這個國家。”

毛主席生命中最後的日子:早已看透了生死,護理記錄讓人熱淚盈眶晚年有恙,不顧病體閱國事震驚中外,東方巨人笑談生死,令人欽佩

毛主席拿出一支煙點燃,慢悠悠的吸着,緩緩說道:“中國有句俗話那就是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叫自己去喽。”

因為中西文化的差異,蒙哥馬利聽完一頭霧水,帶着疑問的表情看着毛主席。毛主席補充道:“我們說的閻王就是你們說的上帝,我也還有一個五年計劃,到時候就可能去見上帝了,隻不過我的上帝不是耶稣,而是馬克思。”

毛主席說的五年計劃,意思就是說自己過不了73歲。蒙哥馬利也聽明白了,略帶激動的說道:“人民需要你,你至少應該活到84歲。”

然而毛主席打趣地表示自己還有很多事情要去跟馬克思讨論,再呆個四年就足夠喽。

作為一個國家領袖,能對生死如此談笑風生,無疑令人欽佩。

古往今來,無數人期望、憧憬長生不死。

對于死亡,毛主席卻是順其自然的态度。

毛主席生命中最後的日子:早已看透了生死,護理記錄讓人熱淚盈眶晚年有恙,不顧病體閱國事震驚中外,東方巨人笑談生死,令人欽佩

然而毛主席對于生死的談論,最為詳實的一次應當是在1963年,羅榮桓元帥去世後,毛主席與護士長的一次談話。

這年的12月16日,羅榮桓逝世後,毛主席好一段時間都沉默不語,心事重重。在一個不眠的夜晚他和吳旭君回憶起了往事,感慨頗多......

毛主席說喜歡自己的母親,因為她擁有農村人的善良、淳樸,然而自己生為人子,做的卻不夠好。母親生前,自己為革命奔走,未盡孝道。

陷入沉思的時候,毛主席總會點起一支煙抽着,片刻後,毛主席突然說到以後自己死了,你(吳旭君)不要出現在我跟前,我希望能給你留下一個完美的印象,而不是記住我痛苦的樣子。

他說自己相信辯證法,即人有生就有死、有勝利也會有失敗、有進也會有退、四季輪換。

生老病死本就是生命表現出的不同時期,符合科學規律,自己和羅榮桓同志一樣最終都會死去。

一旁的吳旭君對于毛主席毫不避諱生死的态度,明顯有點詫異,也稍感沉重,于是想着換個話題,回避這樣的問題。

然而毛主席反而認真了起來,見其刻意回避,也不好再繼續談論。于是他給吳旭君拿了本《形式邏輯》,叫她帶回去看,明天繼續聊這個話題。

第二天一起吃完飯後,毛主席又主動聊起了這個話題。

毛主席生命中最後的日子:早已看透了生死,護理記錄讓人熱淚盈眶晚年有恙,不顧病體閱國事震驚中外,東方巨人笑談生死,令人欽佩

對于吳旭君而言,從工作角度來說,自己的工作就是為了保證毛主席的健康、長壽;從私人感情角度來說,自己更是希望毛主席能長壽,畢竟此時的中國需要他。

吳旭君在心裡想着,是以始終無法将昨天看的形式邏輯聯系到毛主席的生死問題上來。

毛主席看出了吳旭君的為難,于是自己說道:人都會死,這個是大概念。而毛澤東是人,這一判斷也是正确的,那麼推理而得就是毛澤東也會死。

事實上毛主席還說過自己想過五種死法,分别是:被敵人開槍打死、坐飛機摔死、坐火車翻車而死、遊泳淹死、生病被細菌殺死。

他說這些死法,他都做好了準備,最後還風趣的說到:自己平生吃魚比較多,死後火葬,将骨灰撒入長江喂魚,就當給魚賠不是了。生前自己吃魚,死後讓魚吃他,吃肥了再去為人民服務。他稱之為物質不滅定律。

毛主席生命中最後的日子:早已看透了生死,護理記錄讓人熱淚盈眶晚年有恙,不顧病體閱國事震驚中外,東方巨人笑談生死,令人欽佩

20世紀50年代,毛主席就倡導遺體火化,隻留骨灰,不留遺體,也不建墳墓,其實質就是為了不給人民增加負擔。

而這種種,無不展現了毛主席對于生死的态度;從容、豁達、通透。一代偉人的風範,也是讓人一覽無遺。

坦然面對生死,已成為毛主席人生的一種常态,

回望過去,在革命的道路上,毛主席确實遇到過十數次的死神威脅,每次都能化險為夷。

然而這其間也蘊藏着毛主席的革命思想,正如毛主席所說的三個道理一樣:人都要吃飯、走路要用腳、子彈能打死人。

毛主席生命中最後的日子:早已看透了生死,護理記錄讓人熱淚盈眶晚年有恙,不顧病體閱國事震驚中外,東方巨人笑談生死,令人欽佩

人要吃飯其實代表了毛主席對人民群衆的重視,幫人民實作翻身做主人,才能解決民生,是以土地革命是根本。

走路要用腳,其實是毛主席的軍事戰略思想,以運動戰代替陣地戰,用腳來彌補武裝的差距。

而子彈能打死人,就是毛主席說的槍杆子出政權,一定的武裝力量是革命的基礎。

這些都是毛主席在經曆革命生死後,非常接地氣的總結。對于如今我們人人稱頌的長征,毛主席直言不要忘記長征是敗仗之後的逼不得已,始終要記住其教訓。

1975年,82歲高齡的毛主席,強撐着虛弱的身體,在這年的4月會見了北韓代表金日成。談話至尾聲時,談及到健康和去留之事。

毛主席笑稱自己已82歲,快不行了,一度诙諧的說到:上帝要請我喝燒酒。

毛主席生命中最後的日子:早已看透了生死,護理記錄讓人熱淚盈眶晚年有恙,不顧病體閱國事震驚中外,東方巨人笑談生死,令人欽佩

這一年的10月21日,毛主席于書房接見了基辛格和布什。談及自己的身體,毛主席直言自己身體狀況不好了,笑稱現在的自己就是給來訪者準備的一件陳列品。

毛主席順應生老病死的自然規律,進而能豁然對待,談笑風生。他泰然自若的說自己已經收到了上帝的請柬。

這讓布什聽後十分震撼,對此在自傳中他說到,自己佩服毛主席那份少有的氣度。

毛主席生命中最後的日子:早已看透了生死,護理記錄讓人熱淚盈眶晚年有恙,不顧病體閱國事震驚中外,東方巨人笑談生死,令人欽佩

而生死觀僅僅是毛主席思想的一部分,其所诠釋的革命思想更是影響了很多國家,啟發了各國的革命浪潮,也為世界留下了一筆思想财富。

在各國的唁電中,我們會發現使用最多的詞彙就是——巨人,誠然毛主席就是一個改變世界格局的東方巨人。

就如時任美國總統的傑拉爾德·福特所言:毛主席的影響超越了中國的國界,是中國現代史上的一位巨人。

這樣一位巨人,我們怎麼舍得讓他離去呢?對于毛主席遺體的處理,在國家上司人一番讨論之後,最終決定進行特殊的處理,儲存在紀念館,供世人所瞻仰,應該說違背了毛主席的意願。

然而這也是為穩固當時局勢,給國人留下念想,中央才做出了這樣的決定。

無論怎樣,這都是以國家的發展和穩定為重,也并沒有違背毛主席服務人民的初衷。

毛主席将一生奉獻給了廣大的人民,他經常這樣比喻,共産黨是魚,而群眾是水,隻有擁護人民才可如魚得水。

毛主席生命中最後的日子:早已看透了生死,護理記錄讓人熱淚盈眶晚年有恙,不顧病體閱國事震驚中外,東方巨人笑談生死,令人欽佩

這是毛主席從始至終貫徹的革命理念,也是毛主席帶領我們走向最終勝利的根本原因。

毛主席的光榮使命已完成,生前死後都實作了自己的諾言。即便是在重病纏身的最後一刻,他依舊想着國家。

或許1976年9月9日對于毛主席而言,正如他自己所說,是一種解脫。畢竟他确實太累了,直到生命最後一刻,他心裡還是想着這個國家和人民。

如今我們每一個熱愛這個國家的人民,都應該傳承毛主席革命的精神,繼續為實作中華的偉大複興而奮鬥,而複興路上,五星紅旗始終高高飄揚,照耀着我們前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