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電信詐騙的幕後真相:為什麼這些騙子們,說不好國語?

電信詐騙的幕後真相:為什麼這些騙子們,說不好國語?

背後是複雜而實際的中國。

正解局原創

著名舞者、演員金星曾經在節目裡吐槽,電信詐騙的騙子太不專業了:連國語都說不好。

一句塑膠國語,就讓金星認準對方是騙子。

在現實生活中,我相信很多人也都接到自稱“某某銀行”或者“公檢法”等打來的電話。

雖然對方已經很努力在講國語,可那濃濃的南方口音還是出賣了他的身份,這就是個騙子!

這是個十分搞笑的體驗,你明明知道他們是騙子,他卻在很賣力地“工作”,可就是因為國語不過關,一種莫名的喜感讓你很出戲。

但你有沒有想過,騙子為什麼說不好國語?

電信詐騙的幕後真相:為什麼這些騙子們,說不好國語?

幾年前,有個分析報告說,電信詐騙年“産值”超過1000億元。

今年5月,湖南郴州警方打掉一個電信詐騙團夥,涉案金額高達10億元。

按理說,電信詐騙行業很“多金”,可他們為什麼就不請一個國語說得好的人呢?

電話詐騙從當年的座機時代更新到了智能手機時代,工具都進步了,騙子們為什麼不改進口音?找個國語好點的“同夥”真的很難麼?

或者說,這麼多年下來,在溝通上如此糟糕的“使用者體驗”,騙子自己心裡沒有數?

可如果知道了,還不願意改變現狀,那這中間肯定有什麼原因。

經過這麼多年的反詐騙宣傳,大部分人接到陌生口音的電話,都會提高警惕,特别是這種國語說不利索的,沒聽兩句就挂了電話。

但是,總會有人忍不住入了騙子的“局”,不知不覺成為騙子的目标。

事實上,騙子其實正是通過奇爛無比的口音,以十分簡單粗暴的方式,篩掉了大部分無效“客戶”。

想想看,假設騙子改用和正規客服一樣的标準國語和你聯系,一問一答,勢必增加“工作量”,特别是繞了半天,你如果沒有上當的話,實在是瞎耽誤工夫。

電信詐騙的幕後真相:為什麼這些騙子們,說不好國語?

騙子其實大部分都是中青年人

再簡單說,這好比我們兒時非常簡單的“丢手絹”遊戲,騙子用并不娴熟的國語來當“手絹”,丢向每個接起他們電話的人。

直接挂掉電話的人,相當于沒接“手絹”的那個人,大家都省時省力;可如果你對他們爛到家的國語渾然不覺,還能繼續聊下去,Bingo!這個“手絹”被你就接住了,凡是能接茬的就是“很傻很天真”的潛在客戶。

對于騙子們來說,請個國語好的“客服”并不難,問題是這樣就直接提升了遊戲難度,成本增加不說,還得陪着全程“鬥智鬥勇”,這買賣實在不劃算。

是以,國語說不好,并不是騙子們不專業,恰恰是他們有意為之。

正是這種看似很弱智的“口音”,高效地讓騙子進行了目标篩選,甚至延伸到了其他騙術上。

比如通過群發短信發出“秦始皇轉世”“末代皇族遺産”等把戲,就是這套篩選機制的文字版而已。

電信詐騙的幕後真相:為什麼這些騙子們,說不好國語?

如果由此說明騙子有多聰明,似乎又有些擡舉了他們。

實際上,騙子的國語不好,并不是他們真的有多厲害,更多是“無心插柳”的結果。

原因出乎很多人意料:中國國語已經全面普及多年,可仍然有3億左右的國人不能正常使用國語。

我國是在1956年開始正式推廣國語,花了幾十年時間,在大多數城市和地區,已經基本推廣和普及了國語教育。

遺憾的是,即便國語已經推廣了幾十年,依舊有很多人說不好國語。

這個月初,教育部舉行新聞釋出會,調查資料顯示,全國範圍内國語普及率達到80.72%,比2000年的53.06%提高了27.66個百分點,圓滿完成語言文字事業“十三五”發展規劃确定的目标。

但是,這也意味着剩下的将近20%,也就是還有近3億人依然不能熟練使用國語交流。

電信詐騙的幕後真相:為什麼這些騙子們,說不好國語?

一個原因是我國各地的語言體系不僅曆史悠久,而且體系極為複雜。

就拿我們熟悉的漢語系來說,分北方方言、吳方言、贛方言、湘方言、閩方言、粵方言、客家話等方言,這其中南方的方言更為複雜和難懂。

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等地,雖然同屬一個省,可各地方言差異極大,有些是隔了一座山,說的話就完全不同。

方言聽不懂就算了,可有時,說不好國語的人竭力想用國語和你交流,那種感覺太“酸爽”。

比如,有句江湖戲言“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胡(福)建人說國語”。

電信詐騙的幕後真相:為什麼這些騙子們,說不好國語?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胡(福)建人說國語

福建人屬于閩方言,國語不好,總結起來就是5點:

不會翹舌,如:吃(chi)說成ci;是(shi)說成si

沒鼻音,即“n”說成“l”。如:牛(niu)說成liu;奴(nu)說成lu

沒有後鼻音,如成功(chenggong)說成chen'gon

"r"說成“l”,如:入(ru)說成lu

"f"念成“h”:發(fa)念成hua

不僅僅是“胡建人”,南方人和北方人因為語言差異,也往往鬧出很多笑話。

有人問一個來北京上學的上海女孩,

“上海話裡螃蟹怎麼說?”

女孩說:“哈。”

這個人接着問:“那魚怎麼說?”

女孩說:“嗯。”

這個人有些奇怪,又問:“蝦怎麼說呢?”

女孩說:“嚯。”

這個人很無奈,再問:“那鴨怎麼說呢?”

女孩說:“啊!”

結果問的人很同情地看看她:“多好的一個孩子,可惜是個啞巴。”

有意思的是,方言在溝通上帶來了麻煩,可也在特定的曆史環境裡有着特殊作用。

著名的愛國将領衛立煌将軍是安徽合肥人,他的警衛營全部是合肥人,平時警戒,根本不用制定密碼,就靠“合肥話”當敵我識别語言。

甚至在上世紀的邊境自衛反擊戰時,因為越方對我方諸多密碼十分熟悉,經常監聽截獲我方電台的軍事情報,制造了許多麻煩。

後來有人建議,從溫州抽調了一批通訊兵到前線,用難懂的溫州話來傳遞情報、下達指令,結果收到了奇效。

越方即便截獲了信号,也根本搞不清楚内容是什麼。

正因為很多地方的方言晦澀難懂,國家才下大力氣推廣國語,也收到了成效,目前,在全國幾乎全部中國小,都已經普及了國語教育。

隻是普及是一回事,熟練掌握是另一回事。

電信詐騙的幕後真相:為什麼這些騙子們,說不好國語?

很多方言濃厚的地方,孩子隻有在學校才說國語,平時日常溝通,依舊是以方言為主,久而久之,方言還是最主要的交流方式。

想說好國語,要麼是接受過一定程度的教育,要麼生活在一個國語标準的環境。

詐騙行為通常是團體犯罪,就意味着團夥人員之間必須有充分信任,否則某個環節出了問題,就一損俱損了。

是以,被吸入這個團體的人,多半是地域上接近,教育程度不高,又渴望“一夜暴富”的同鄉。

既然是老鄉,那彼此間更沒有使用國語的必要,要是突然出現一個操着國語的人,反而會被懷疑是不是警方的“卧底”。

不會說國語也不要緊,反正有專門的話術訓練和劇本。

正因如此,騙子們索性“将錯就錯”,始終操着一口不标準的國語“工作”。

電信詐騙的幕後真相:為什麼這些騙子們,說不好國語?

有人或許很奇怪,為何這種漏洞百出的電話詐騙,每年能騙那麼多人,屢試不爽?

這裡面還有個現實情況,雖然我國的經濟體量高居世界第2,但是國民整體教育程度并沒有我們想象得那麼高。

從新中國成立初期80%的人口是文盲發展到今天,中國已建成世界最大規模的教育體系。

這幾年,很多關于大學求職難的新聞,每年都以各種形式灌輸給人們,似乎中國的大學畢業生已經多到泛濫的地步。

有統計資料顯示,從1978年恢複聯考到2020年,全國畢業的大學生(包括大專生)也不過1.2億人,碩士以上約800萬。

簡單一算,大學生其實在總人口中的比例還不到10%,研究所學生更是不到1%。

即便這些年擴招,大學生和碩士生的數量也還沒有達到爛大街的地步。

電信詐騙的幕後真相:為什麼這些騙子們,說不好國語?

從恢複聯考至2020年,一共誕生了8000多萬大學生

這意味着,在中國還有超過90%的人沒有受過高等教育,甚至有些連基本教育都沒有受過。

2021年第七次人口普查資料顯示,我國文盲人口依然有3775萬人,文盲率是2.67%。

雖然已經比之前降低了許多,可因為人口基數大,總的文盲人口數量依舊龐大。

聯合國對文盲的定義,主要分為三個類别:

1、不會讀書、識字、寫字的人;

2、不能識别現代社會符号的人,包括地圖、曲線圖、表格等;

3、不會使用電腦進行學習、溝通和管理的人。

換句話說,如果按照聯合國的标準,我國的文盲數量可能還不止3000多萬。

這并不是說被騙者都是文盲,隻能說随着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各種資訊鋪天蓋地,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資訊鴻溝”。

許多被騙的人,因為缺乏對各種社會資訊足夠的辨識力,不知不覺掉入騙子精心編織的“資訊差”騙局之中。

在有着嚴密分工、完整話術的騙子團夥面前,即便是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學生乃至教授被騙的事情,也不新鮮。

哪怕是專門從事反詐騙工作的人,一不留神,也會不幸“中招”。

今年5月,常州的一位女士是某企業的反詐宣講員,參與了多次企業反詐騙宣講活動。

可在接到一個聲稱她在大學時辦了校園貸,如果不及時處理,會影響征信的電話後,她也慌了。

她想起自己大學時,确實将自己的身份證借給過同學刷單,是以對騙子的話信以為真。

結果在騙子一連串的忽悠下,被對方騙走了18萬。

電信詐騙的幕後真相:為什麼這些騙子們,說不好國語?

網絡其實也是現實社會的投射

形形色色的電話騙術,雖然讓人防不勝防,可他們也很“公平”:他們不分男女,更不挑學曆。

是以,騙子們并不是真的說不好國語,而是純屬“業務需要”。

從你接起電話,聽到一密碼人哭笑不得的塑膠國語那一刻起,人家其實已經“自報家門”,等待下一個“很傻很天真”的目标入局。

關于電話詐騙分子說不好國語,你怎麼看?歡迎在留言區聊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