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片熱評|《尼斯·瘋狂的心》最徹底的治愈,是治愈靈魂撰文:小洋樓

作者:小洋樓杭州
新片熱評|《尼斯·瘋狂的心》最徹底的治愈,是治愈靈魂撰文:小洋樓

<h1>撰文:小洋樓</h1>

我們有一萬種方式,可以活出自己的人生,并且不辜負自己的人生。40年代巴西心理學家尼斯的真實故事改編,鏡頭晃動有點厲害,看了暈眩,容易融入精神病患者瘋狂的世界裡,但是很感人。

一個用愛治愈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醫生和用暴力治療一群瘋子的醫生對抗,誰的辦法更有效取決于能否成功治療病人。畫畫、養小動物、到自然中去都是尼斯的療法,精神分裂症患者通過畫畫表達自己的潛意識,能畫出驚人的傑作,是有心理學依據的。

巴西首部引進中國公映的電影《尼斯·瘋狂的心》,上周五通過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旗下影院專線放映。上映首日,我通過貓眼買票在新遠影院觀看,杭州一天隻有40來場,當然,和《星球大戰8》同日上映,排片可想而知,但是這種小衆電影和商業電影完全是兩個不同的觀影人群,新遠當晚的上座率也不錯,說明藝術電影有它的固定觀衆。

《尼斯·瘋狂的心》的故事發生于1944年的巴西某國家精神病醫療中心,40年代的巴西并不落後,和現在相比也相差無幾。

尼斯回到她曾經工作過的這家精神病院。當時醫院采用的是國際通用的“莫尼斯療法”,即葡萄牙外科醫生、獲諾貝爾醫學獎的莫尼斯發明的腦白質切除手術,或者通過電痙攣療法來治療精神分裂症,表示這些療法相當有效。但是尼斯醫生不能接受這種暴力的治療方式,于是她被派到不受重視的作業療法部門工作。

在那裡,尼斯嘗試使用愛的療法,她帶病人們到大自然中,感受自然的陽光、流水、鳥鳴,享受大自然的呼吸。她讓助手帶來畫筆等工具,讓病人們拿起畫筆繪畫,用泥土做雕塑。她讓病人們養小動物,感受到彼此的被需要。

“傾聽,觀察,不要說話”,這是尼斯對待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方法,讓他們随心所欲地使用藝術的語言畫出他們想要畫的,塑造他們想要塑造的作品,即使不合乎常理。尊重病人,不刺激他們,用愛來撫慰他們,“愛是最好的療法。”這句話我們聽過千遍萬遍,尼斯的故事也诠釋了這樣的道理,但是愛需要行動,展現在細節中。

尼斯通過榮格的分析心理學,為自己的療法找到确切的依據。也就是通過治療病人的靈魂,來達到真正的治愈。

和尼斯的方法形成沖突的,是精神病院裡流行的腦白質切除術。《飛越瘋人院》裡也提到過這種療法,但是病人被實施這種手術後,就和廢人無異,也失去了對過往的記憶。尼斯需要對抗一大群人,他們是相信用暴力對付精神病患的一群人。但是尼斯用愛喚醒了她的病人,這才是對暴力治療最好的回擊。

費爾南多,依米地,拉斐爾,阿德裡娜……這些病人畫出的畫令人驚歎。天才和瘋子隻有一線之隔,精神分裂症患者把潛意識畫進畫裡,從這裡可以找到他們為什麼成為病人的蛛絲馬迹。一開始這些畫非常抽象,畫出的都是幾何圖形,出現最多的是圓形,這其實是他們用另一種語言和人們進行交流,也是讓生命重組的一種方式。

我們通過這部電影可以得知,繪畫和人的潛意識有着非常密切的關系。梵高也被認為是瘋子,他用繪畫來表達自己的内心,繪畫也是這些内心瘋狂的人宣洩情感的一個出口,能夠讓他們平靜下來。

是以當尼斯把這些病人的繪畫作品以藝術展的形式進行展出時,社會轟動了。這些病人也通過這樣的方式,重返社會,重獲尊嚴。

年邁的尼斯最後出現在紀錄片裡,她說的一句話非常令人動容:“人們有無數種方式可以活出真正的自我,并且不辜負自己的人生。”精神病人也同樣應該被善待,獲得社會的尊重。

新片熱評|《尼斯·瘋狂的心》最徹底的治愈,是治愈靈魂撰文:小洋樓
新片熱評|《尼斯·瘋狂的心》最徹底的治愈,是治愈靈魂撰文:小洋樓
新片熱評|《尼斯·瘋狂的心》最徹底的治愈,是治愈靈魂撰文:小洋樓
新片熱評|《尼斯·瘋狂的心》最徹底的治愈,是治愈靈魂撰文:小洋樓

金句

·人們決定什麼是垃圾,種子是用來種的,種子不是垃圾。

·我不是瘋子,我隻是被瘋狂抓住了。

·我不允許任何人在這裡使用暴力。

·藝術最感人的力量,是表現出人深處的潛意識。

·我們有一萬種方式可以活出自己的人生,并且不辜負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