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無條件的愛,其實是一種幻想!

無條件的愛,其實是一種幻想!
無條件的愛,其實是一種幻想!

來源:周小寬

來源 | 周小寬(ID:xiaokuanjoy)

冷漠不一定意味着拒絕,

攻擊也不一定意味着否定。

不斷訴說的恨裡面,

也許有着濃濃的愛。

關于看見,關于真實,

我們還有很長的修通之路要走。

這條路不是一項功課,

這本身就是一種療愈和解脫。

無條件的愛,其實是一種幻想!

· 01 ·

無條件的愛,其實是一種幻想!

看見,其實終極目的是為了幫助一個人去了解和接納。

讓自己被看見,是為了幫助我們被了解和被接納,進而了解和接納自己。

自己看見别人,終極目的也是為了去了解和接納他人的真實。

有時候看見是為了導出恨,

比如看見父母曾經做的那些“為孩子好但其實很殘忍的事情”,

如果沒有“看見真實”,聽話的孩子就隻能無條件地認同父母,無法描述自己受過的傷,也無法表達自己内心的不願意和恨意。

但看見不是導出恨就完結了。

導出恨之後,其實我們還會看見很多東西。

當你的内心漸漸平靜,表達了自己的憤怒,對當年的壓抑的部分做了處理之後,你也許還能看見愛。

無條件的愛,其實是一種幻想!

我們的看見,總是先看見自己的一個部分,但是接下去看的話,你很可能會看見與自己的那個部分,相反的自己。

這就叫做,自我真相的“抽絲剝繭”。

我們要抱着開放的心态,看到自我内在埋藏的東西,特别是那些我們回避的掩蓋的沖突的部分。

因為沖突,是以本能地回避。

但是這個沖突的地方,恰恰就是你内心最大的沖突。

我有一個朋友,特别喜歡說自己恨她媽媽的故事。

她喜歡回憶,她媽媽在她小時候怎麼對她嚴厲的,在她頑皮時怎麼打她,怎麼說那些惡毒的話語,怎麼後來因為脾氣暴躁就得了癌症,得了癌症後又是怎麼不配合治療,怎麼不斷對女兒索取直到生命的最後。

在回憶裡,她一遍遍批駁着自己的媽媽,表達對她的憤怒和恨。

每每說到委屈動情處,都會眼泛淚光。

而她的媽媽,已經過世了十年。

我聽了很多遍。終于有一天,我從朋友深深的怨恨裡,聽出了她對媽媽濃濃的愛。

那裡不隻是有恨。在對媽媽充滿恨意和指責的回憶裡,其實朋友也在以這種方式表達着對媽媽的不舍,還有依舊未放棄的期待。

媽媽雖然已經過世十年,但依然活在她每天每天的思想裡,活在她和朋友們的聊天中,活在她的指責裡。她還渴望被媽媽重新好好愛一次,是以她不能讓媽媽就這樣離去。

媽媽已經離開十年了,但她還是當年那個滿肚子委屈等着媽媽來看見來愛撫的小女孩。

在我看來,這也是愛。

無條件的愛,其實是一種幻想!

· 02 ·

無條件的愛,其實是一種幻想!

我們對别人的愛,有時候識别起來很困難,正如别人對我們的愛。

因為我們很習慣,将一件事情絕對理想化。

因為絕對理想化總是會比較簡單。

可是,其實生活中蘊含了太多複雜甚至沖突的真相,正如我們的内心其實也非常複雜而沖突一般。

冷漠不一定意味着拒絕,攻擊也不一定意味着否定,

而有的人隻會對親近的人滿含攻擊,你可以解釋為“親近的人不會離開,是以他攻擊起來覺得很安全,于是他當然就攻擊親近的人”

你也可以了解為,這是一種多麼強烈的信任。

無條件的愛,其實是一種幻想!

你的丈夫或者老婆總攻擊你不攻擊别人,你就會很生氣,當然,生氣是正常的。

但是如果你繼而推出一個結論說,「“他/她一定是最不拿你當回事最不怕得罪你,因為你最好欺負”」,那恐怕這就是個過于絕對簡單的結論。

為什麼呢?

換一個場景,假如你的孩子,對别人都比較客氣小心,在外面表現得有禮貌懂進退,但是在你面前有時候就會沒大沒小,說話直接,出言不遜,心情不好時回應你總是讓你很心塞,

沒法跟你好好說話,

——你會覺得這個孩子是愛别人就是不愛你嗎?

不,你多半會自然而然地知道,那是親近,那是信任,那是因為你和他是世界上最親最親的人。

什麼是真相?

真相,就是沒有那麼絕對和簡單。

凡是絕對的簡單的純粹的,恐怕都不是真相。

我們總是選擇性地了解,傾向于把看到的事情絕對化純粹化。

是以我們也很難看到真相。

不管是自我的還是他人的。

無條件的愛,其實是一種幻想!

為什麼對伴侶和對孩子,在同樣行為上,我們會得出不一樣的結論會有不一樣的看見呢?

因為你在伴侶面前,其實也是一個孩子,你希望他能做你的父母,補償你不夠被愛的童年,是以他如果攻擊你,你就會格外難過。

你對他的不滿和恨,總是比較容易被你看見,

但你對他深深的渴望、期待,像孩子始終等待着父母的溫柔一樣,你與伴侶之間的這種深度連結的内在關系,卻常常是不被你承認和看見的。

如果沒有期待就不再有未被滿足後引發的恨了。

我的朋友對過世的母親如此,

哀怨憤怒的人對自己令人失望的伴侶如此,

總是被否定渴望被認同的人對周遭的關系也是如此,

因為有深深的期待,

因而才有那麼多的在意那麼多的情緒那麼多哀怨和憎恨。

這個真相,你是否能看見呢?

無條件的愛,其實是一種幻想!

· 03 ·

無條件的愛,其實是一種幻想!

是以,當我們言之鑿鑿地談論真實,真誠地時候,其實往往仍舊是片面的。

我們隻相信和看見此刻我們想相信和看見的。

是以可能引發沖突和混亂感覺的部分,我們都會選擇性看不見。

大家都是如此。

這是可以了解的。

一個人打了你,你馬上将之定義為壞人,你就可以立刻打回他,甚至比他打得更狠。

但一個人打了你,你還要去了解他打你的原因的話,那麼你也許會瞬時迷茫。

如果他有他的苦衷和緣由,我還要去以牙還牙嗎?

我想,如果去看見更多對方,也許會帶來片刻的混亂感,是的。

但是假如我們能夠容納這部分複雜的人性真實,我們的世界才能變得更為寬廣,

我們可以容納自己和他人内在的沖突,好與壞的對立,就像冰與火一樣,

都可以在你的世界裡,同時存在,

如果你的内心空間有能力去了解這個部分,

那麼顯然,你就是一個更有接納力量的人。

你會更為接納自己,也會更為接納他人。

你對世界不再有那麼多恨意。

不會覺得世界或者别人就是很壞就是刻意在害你。

無條件的愛,其實是一種幻想!

如果你了解了這個世界,了解了原生家庭本身就是一個人最初的命運,也許有我們無法完全跨越的部分,

如果你能夠謙卑地去承認你和别人,都有想改變而無法改變的某些模式,

那麼你反而,達成了與世界的和解。

你了解了世界的不完美,别人的不完美,以及你自己的不完美。

這是一條關于看見,關于真實的道路。

無條件的愛,其實是一種幻想!

· 04 ·

無條件的愛,其實是一種幻想!

昨晚,我讀一年級的大兒子突然發燒,一直說難受,我立馬給他吃了兩種藥,看着他因為發燒而紅撲撲的臉,看他難受的樣子,我也非常難受,心裡期望他能快快好起來。

我什麼都沒幹,一顆心都在他身上。

晚上他睡着了,我卻睡得不好,擔心他晚上再體溫升高,我守着他,給他換了幾次汗巾,摸了很多次額頭。确定他不發燒了,我才睡着。

看到這裡,不知道你是否會感覺到,我對他的愛。

接下來,我要告訴你,

我一直擔心他繼續發燒,

怕他早上恐怕不能正常起床,趕不上校車,那我得開車送他,來回就是一小時,

而且如果不退燒,也許他就無法順利參加期末測試,

那麼我還需要處理這件事情的後果,去和老師做各種解釋,看看有沒有補救的方法。

我當然不希望這些事情發生,這也是回蕩在我内心真實的聲音。

他的發燒給我帶來了很多焦慮,他退燒了,我那一刻,也如釋重負了。

看到這裡,你會有什麼感覺?

我想說的是,這樣的片段,其實真實地發生在每一個人的生活裡,在關系裡,在人與人之間。

我們的思維和心理就是這麼複雜,我們的本能裡面也有很多沖突的地方。

我不知道在他的人生裡,有一天他會如何評價我。

這種評價會不會發生改變。

但我想,如果有一天他知道——盡管我無法給他完美純粹的母愛,但是在不完美不純粹之中,他仍然能看見能感受到我對他的愛是一種真實的存在——

那麼他一定能更多的去接納這個世界和他自己的複雜,去接納那些愛與恨吧。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