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 徐芸茜 見習記者 王悅 北京報道
日前,碧水源(300070.SZ)釋出了2021年三季報。報告顯示,2021年1月-9月,公司實作營收62.77億元,同比增長30.30%;實作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59億元,較上年同期同比增長55.96%。其中,2021年第三季度貢獻營收14.34億元,同比下滑8.26%,實作淨利4658.45萬元,同比增長27.79%。
據了解,目前碧水源及控股子公司對外擔保總額已達到326億元。值得注意的是,10月25日,因未及時披露相關擔保事項,碧水源被北京證監局出具了警示函。
《華夏時報》記者多次聯系到碧水源證券事務部并向公司發去采訪函,但截至發稿,公司未作正面回應。
淨利同比增長55.96%
據碧水源于10月22日釋出的2021年三季報顯示,公司2021年1月-9月實作了營收62.77億元,同比增長30.30%;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59億元,較上年同期同比增長55.96%。其中,2021年第三季度貢獻營收14.34億元,同比下降8.26%,實作淨利4658.45萬元,同比增長27.79%。
對于業績變動,碧水源表示,前三季度公司營收同比增加30.30%,主要是由于年初至報告期末工程項目增加随進度确認的收入增加。
據記者了解,碧水源專業從事環境保護及水處理業務,在水處理領域擁有全産業鍊。公司目前是擁有在市政污水和工業廢水處理、自來水處理、海水淡化、民用淨水、濕地保護與重建、河流綜合治理等領域全産業鍊的高科技環保企業。碧水源的主營業務為環保與水處理和市政行業,分别占其營收比例的78.04%和21.96%。
因受到收入增加以及部分裝置采購及工程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因素影響,碧水源年初至報告期内的營業成本本年累計數較上年同期數增加12.31億元,增加37.37%;其中,由于今年不享受疫情期間的社保減免優惠以及人員增加導緻的薪酬增加,管理費用增加了13.24億元,增加33.24%。
雖然營業成本增加,但碧水源今年以來的營業利潤、利潤總額及淨利潤都有明顯提升。由于營業毛利增加、财務費用減少、資産處置收益增加等因素,碧水源今年以來的營業利潤較上年同期數增加0.93億元,同比增長78.31%;利潤總額本年累計數較上年同期數增加0.99億元,同比增長73.84%。與此同時,由于利潤總額增加時所得稅費用
對外擔保總額約為326億元
此前,根據公司批露資料顯示,碧水源及控股子公司對外擔保總額已經達到326億元,占2020年末公司經審計淨資産的157.26%,其中包括公司對控股子公司對外擔保約269.69億元。如此額度的對外擔保是否會爆發潛在風險尚不可知。
而10月25日,北京證監局網站釋出關于對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采取出具警示函行政監管措施的決定(下稱“警示函”)。 警示函顯示,經查,該公司全資子公司汕頭市碧水源環境科技有限公司就汕頭市潮南區經濟建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增資威縣德青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事項,為北京德青源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威縣德青源提供擔保。德青源在上述擔保合同簽署時是該公司的關聯人,但該公司未針對該擔保事項履行相關審議程式、未及時披露。
值得注意的是,碧水源經營活動産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從上年同期6.39億元變為-21.5億元,同比下降436.4%,而在2019年同期的經營活動産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為12.38億元。
對此,碧水源表示,一方面,年初至報告期末受到整體宏觀經濟形勢的影響,收款壓力加大,部分款項收款滞後,同時為了保障項目完工結算進入營運期正常支付下遊款項;另一方面,根據财政部14号文将金融資産模式核算的PPP項目現金流由投資活動調整至經營活動列示所緻。
此前,碧水源的半年報中,曾提及公司所需面臨的季節性風險。由于公司從事環保産業的整體技術解決方案業務,絕大部分客戶為地方政府或其平台企業,項目大多需經各級政府立項完成及公開招投标後,再經曆初步設計、工程設計、投标、工程服務等多個環節,工程進度和工程款結算受政府預算和支出的影響,該類項目具有顯著的季節性特點。
一般上半年,該類項目主要實施立項審批、項目招标、SPV 公司設立、初步設計、工程設計及論證階段,而工程施工大多集中在下半年,特别是第四季度。同時項目的回款、收入确認均存在季節性特點。若公司不能較好地應對該季節性特征,特别是現金流的不均勻性,将對公司正常經營與業務造成影響,帶來季節性風險。
對此,碧水源表示,随着公司營運項目的逐漸增多及項目結構轉型,季節性風險将呈逐漸減弱的态勢。同時,公司也将穩步推進在手營運項目的施工建設,逐漸增多的營運類項目将為公司未來帶來穩定現金流,降低季節性風險對公司日常經營發展帶來的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