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和聲學基礎知識總結(收藏)

作者:熱門日報
和聲學基礎知識總結(收藏)

1.大小三和弦、大小調中的主、屬、下屬和弦

西方古典音樂體系的和聲基礎是三和弦,三和弦又以大小三和弦為最基本。三和弦是由三個音組成的,分别被稱為根音、三音和五音。而和弦的性質,則是由根音、三音和五音之間的距離(及音程),來決定的:根音和三音之間是大三度,三音和五音之間是小三度的,被稱為“大三和弦”。根音和三音之間是小三度,三音和五音之間是大三度的,被稱為“小三和弦”。

西方古典音樂(從16世紀以後),是以大小調為主的。大小調都各有三個最主要的三和弦:主和弦,屬和弦和下屬和弦,分别是調内的I級、V級和IV級。我們看到,大調的主、屬、下屬是大三和弦。小調的主、屬、下屬是小三和弦。

作為小三和弦的小調屬和弦,當進行到主和弦時,感覺缺乏力量。原因是小調的VII級,到I級是大二度,沒有向I級的強烈傾向。而大調的VII級和I級之間是小二度關系,有強烈的傾向。是以,西方傳統和聲,常常把小調的VII級音升高半音。升高後的VII級音和I級和大調一樣,是小二度關系,被稱為“導音”,(大調的VII級亦被稱為“導音”)。這樣,小調音階中的VII級就被升高了。這種小調音階,VI級和VII級間是增二度,被稱為“和聲小調”。

VII級沒有升高的,被稱為“自然小調”。

這兩種小調,在現代流行音樂中,都被廣泛運用,而在西方古典音樂中,和聲小調占絕對優勢。

西方傳統和聲是建立在這樣的進行:由主和弦開始,經過下屬和弦,到屬和弦,最後解決到主和弦上的。這個進行是西方傳統和聲的基礎,所有的其它和聲進行,都是這個進行的擴充和補充。其中,最重要的原則是:下屬不能直接接在屬之後,這被稱為功能倒置。

這是因為,西方古典音樂是建立在一種美學體系,及──力量不斷增加,最後解決──的美學體系基礎上的。屬後直接接下屬,被認為是解決到主和弦之前的力量衰減,是以不被接受。但現代流行音樂中,這種限制完全被打破。

我們的第一個和聲公式:I-V-IV-V,後面可以接I級,或其它可以接V級的和弦。(其它可以接V級的和弦将在以後介紹。)

【注】 :“大小三和弦”是指和弦的性質,及這個和弦的特性是什麼。而“主和弦,屬和弦和下屬和弦”是指和弦的功能,及在大小調中起什麼作用。“I級、V級和IV級”是和弦根音的音級,及和弦根音在音階中所占的位置。

2.增減三和弦和大調中的副三和弦

西方傳統和聲體系中,除了大小三和弦外,增減三和弦也是很常用的。增三和弦是由兩個大三度疊置而成。

減三和弦是由兩個小三度疊置而成。

在大小調中,除了主、下屬和屬以外,其他音級上的副三和弦也是很常用的。大調上的副三和弦的性質分别為:II級:小三和弦。III級:小三和弦。VI級:小三和弦。VII級:減三和弦。

II級三和弦,由于和IV級三和弦有兩個共同音,有下屬的功能傾向,是以被歸為下屬和聲組。

VI級三和弦,由于和IV級三和弦有兩個共同音,有下屬的功能傾向,是以也被歸為下屬和聲組。

然而VI級三和弦,同時和I級三和弦也有兩個共同音,是以也有主的傾向,是以有時在屬到主的進行中,用來代替主和弦的位置,被稱為“阻礙終止”(因為它并不是真正的終止,感覺上象被VI級和弦從中間阻住了一樣)。

III級三和弦是一個較少用的和弦,它具有I級和V級的雙重功能(因為它和I級、V級之間,各有兩個共同音),作為I級的運用:I-III-IV。在這個例子中,為什麼說III級是具有I級的功能呢?因為它可以被I級7和弦代替(關于7和弦,後面有詳盡的論述),而效果和用III級三和弦及其相似。

我們也可以把III級作為V級到IV級間的橋梁,因為西方古典音樂是不允許V級直接到IV級的連接配接的。

VII級三和弦和V級有兩個共同音,它屬于屬和聲組。VII級三和弦由于是建立在導音上的,是以也叫“導三和弦”。

現在我們把四個副三和弦加到我們的I-IV-V進行中:I-VI-IV-II-V-I。這是最常用的和弦應用順序,也是最符合人們聽覺習慣的。(人們不大颠倒其中VI和II的順序,盡管它們都屬于下屬和聲組。)但這一和弦功能序進,可以簡化和代替,如可以變成:I-VI-IV-V,或者I-IV-II-V,及更常用的I-II-V,或VI-V,I-VI-II-V等,後面可以跟I級或者接其他的可行連接配接。(其他可行連接配接将在後面介紹)。

這其中的V級也可以被VII級或III級代替。

V級之後可以接I級,也可以接具有雙重功能的VI級,變成:I-VI-IV-V-VI。VI級後面可以接上述所有能接在VI級後的和弦公式連接配接片段。比如這兩個功能連接配接都是很好的:I-VI-IV-V-VI-V-I,I-IV-V-VI-II-V-I。

請注意這一和聲公式:I-VI-IV,這是西方流行音樂中最常用的和聲公式之一。

3.小調中的副三和弦及關系大小調、同名大小調之間的關系

自然小調上的副三和弦的性質分别為:II級:減三和弦。III級:大三和弦。VI級:大三和弦。VII級:大三和弦。

其中II和VI級的功能和大調類似。VII級由于是大三和弦,不具有導向I級的性質,是以更傾向于作為它關系大調的屬和弦。(關于關系大小調,将在這一節的後面介紹。)III級和弦,由于有很強烈的關系大調I級的屬性,更多地被用來作為向關系大調的轉換。和聲小調上的副三和弦的性質分别為:

II級:減三和弦。III級:增三和弦。VI級:大三和弦。VII級:減三和弦。

III級由于有導音需要解決,更傾向于連接配接I級。

這種III級較少見于流行音樂中。

VII級和大調中的VII級一樣。由于它們是建立在導音上,是以被稱為:“導和弦”(或稱導三和弦)。

自然小調和和聲小調中的和弦經常混用。

在流行音樂中,常用的小調和弦為:

I級:小三和弦、II級:減三和弦、III級:大三和弦、IV級:小三和弦、V級:大三和弦、V級:小三和弦、VI級:大三和弦、VII級:大三和弦、VII級:減三和弦。(比大調多了幾種大小和弦的選擇。)

最常見的兩個小調和聲公式:I-VII-VI-V和I-IV-VII-III-(V)。

這個和聲公式中的各和弦根音(在V級之前)都是五度關系,這在古典音樂裡是一種非常有力的和聲進行,我們可以不讓它從III級直接接V級,繼續按照五度關系推導下去,成為:I-IV-VII-III-VI-II-V-I。

這在和聲學中叫做模進。

從上面的例子,我們看到,其中VII-III-VI三個和弦,與其說是a小調,不如說是C大調的V-I-IV更合适。這種暫時偏離原調的現象叫做“離調”。在小調中,經常出現向關系大調的離調,已使音樂更豐富。

所謂關系大小調,或稱“平行大小調”,是指調号相同的一對大小調,它們互相為對方的關系大調或關系小調。比如C大調是a小調的關系大調,a小調是C大調的關系小調。

還有一種大小調關系稱為“同名大小調”或“同主音大小調”,是指大小調共享一個主音,而調号相差三個升降号,比如C大調和c小調。

而關系大小調不共享主音,主音間相差小三度。在西方古典音樂中,同主音大小調要比關系大小調更近,轉調更自然。而在現代流行音樂中,正好相反,關系大小更近。

4.旋律小調及和聲、和旋律大調;和弦的轉位

我們看到,和聲小調的VI級和VII級音之間是一個增二度,如果在旋律中用到這兩個音級時,這個曾二度會使人感到很不自然。如果用還原的VII級音,及自然小調音階,就沒有了這個增二度,但是如果我們在和聲中需要一個大的V級和弦,就不得不用升高的VII級音,不然和弦和旋律就會發生沖突。另一個解決辦法是把VI級也升高,增二度變成了大二度。這種小調稱為“旋律小調”。

旋律小調音階隻有上行時VI級和VII級是升高的,下行時就同時還原了,和自然小調的下行相同。但我們不必拘泥于樂理知識上的上行、下行規則,用時完全可以靈活掌握。

我們看到,升高了VI級和VII級的a旋律小調上行音階,和A大調音階非常相似,唯一的不同是III級音,前者是C後者是C#。從這裡我們得出一個重要概念,區分大小調的唯一标準是I級和III級間的音程是大三度(大調)還是小三度(小調),其它音級均不能用來确定一個音階是大調還是小調。

到目前為止,我們講完了大小調體系中的三種小調:自然小調、和聲小調、和旋律小調;而大調,其實也分三種:自然大調、和聲大調、和旋律大調,隻不過後兩種大調沒有那兩種小調常用。

和聲大調中的VI級音是降低的,用這個音構成的下屬(IV級)和弦是小三和弦。

這個和弦對I級的傾向比大三和弦的IV級更強。

無論是作為大三和弦的IV級和弦,還是小三和弦的IV級和弦,進行到I級和弦,稱之為“變格進行”;如果是在終止中,及被稱為“變格終止”。這種進行通常用在一個樂曲或一個段落的結尾,作為補充,或稱主和弦的延續,以增強終止的感覺。例如這樣的和聲進行:I-VI-IV-II-V-I-IV-I。

而I-V-I稱為“正格進行”或“正格終止”。I-IV(IV)-V-I在終止中被稱為完全終止。

到目前為止,我們所有的和弦的最低音都是根音,被稱為“原位和弦”。如果和弦根音向上翻一個或幾個八度,不再是和弦最低音時,我們稱之為和弦的“轉位”。三和弦總共有兩個轉位,被稱為六和弦和四六和弦:多數原位和弦都可以用它們的轉位和弦代替。但習慣上,樂曲的開始和結尾較多是用原位的I級(弱起小節有很多是用原位或轉位的V級)。古典和聲中,轉位和弦經常被用作原位之間的過渡。

四六和弦經常用作原位和弦和六和弦的過渡。

在古典音樂的終止和半終止中(樂段的停頓稱為“終止”,往往以主和弦結束;樂句的停頓稱為“半終止”,往往以屬和弦結束),我們經常能看到屬和弦(V級)前有一個強拍上的主四六和弦,這個和弦稱為“終止四六和弦”。

原位和轉位的運用并沒有固定的模式。由于和弦的低音位置(及原位還是哪個轉位)其實就是和弦用什麼音作為低音,是以,其主要作用還是得到一個好的低音線條,在通俗音樂中就是好的Bass聲部的主幹。多數情況下,低音線條才是決定和弦用原位還是哪個轉位的關鍵。

古典音樂中最重要的規則恐怕就是:不能八度平行和五度平行。八度平行被認為是使和聲進行突然減少了一個聲部。

而五度,在古典音樂中被認為是和諧度僅次于八度的音程,它太和諧了,以至于平行的五度使人感覺也象少了一個聲部。

而五度平行這一規則被德彪西打破之後,無論在現代嚴肅音樂,還是流行音樂中,再也不是問題了。

德彪西式的美妙九和弦平行

爵士樂中的和弦平行

5.和弦的開放排列,重複音及四部和聲

當和弦音不是按照音高順序排列,而是相隔一個音排列時,就會得到類似下面這個和弦的排列方式,這種排列方式叫:“開放排列”。而我們以前一直用的排列方式叫“密集排列”。

在古典音樂中,和弦除低音以外的各音間的距離最好不要超過八度,而低音和它相鄰的上聲部則不受這個限制。這個原則源于聲音在實體上的自然泛音列。我們看到,泛音列是從疏到密排列的,及越向上音程越小。泛音列是向上無限延伸的,向下的箭頭表示比記譜音低,向上的箭頭表示比記譜音高。

由于西方古典音樂受教會音樂影響非常深遠,和聲學是從宗教四聲部聖詠的寫作原則發展而來,是以傳統和聲教學都是以四聲部聖詠為基礎。四個聲部的名稱自上而下分别為:女高音(soprano)、女中音(alto)、男高音(tenor)、和男低音(bass)。和聲學習題和範例通常把四個聲部寫在鋼琴譜上。

三和弦共有三個音,我們怎麼把它應用到四部和聲當中呢?這就需要重複至少一個音:三和弦的原位通常重複根音,寫成密集和開放排列法,共有六種排列方式:(上三聲部是音高相鄰排列的為密集排列法,如第一、三、五個和弦;反之是開放排列法,如第二、四、六個和弦。)

三和弦的第一轉位,六和弦通常重複根音或五音,寫成密集和開放排列法,共有四種排列方式:(第一、三個和弦是混合排列法,因為上三聲部間既有相隔排列又有相鄰排列;第二、四是開放排列法。)

三和弦的第二轉位,四六和弦通常重複五音,寫成密集和開放排列法,共有六種排列方式:(第一、三、五個和弦是密集排列法;第二、四、六個和弦是開放排列法。)

運用這些排列方式,在沒有八度、五度平行的前提下,我們就可以寫作傳統和聲了,下面是按照四部和聲形式寫的和聲公式:I-VI-IV-II-V-I

下面是一個學院裡典型的和聲習題片段:(從降b小調轉到b小調)[摘自鄙人的和聲練習]

由于我們的教程主要是面向流行音樂家的,是以我不在傳統的四部和聲上過多停留,隻是要說明一些對于現代流行音樂仍然重要的一些原則:

(1)重複音:當聲部的數目多于和弦音的數目,需要重複時,三和弦應根據根音優先、五音其次、三音最次的原則,除了一些例外(例外将在後面一一介紹)。

(2)保持各聲部線條通暢,盡量使每個聲部都有一定的旋律性(那些和聲性樂器,及一個樂器演奏多個聲部的,如鋼琴、吉他除外)。

(3)注意各聲部的分工:高聲往往是旋律聲部,重要性自不必說。(當然,也常常有次要聲部在主旋律之上的情況。)内聲部較為平穩,略有旋律性。(還要注意演奏内聲部的樂器本身的特性。)低聲部除了旋律性外,要注意給音樂以穩定的低音的感覺,如果低音流動的象主旋律,就很可怕了。(低音線條不一定比主旋律流動的慢,但不是同一種流動方式。)低音也不能象内聲部一樣平穩而缺乏跳躍。一般情況下,低音在樂曲的開始是較平穩的,到了高潮和結尾處,常有四、五度的跳進,來增強和聲的推動力。具體的處理方法不能在幾句話中完全說清,後面的内容中還有詳細介紹。總之,好的聲部寫作中的高聲部、内聲部和低聲部應該是不能随便互換的。

(4)八度平行在兩個獨立聲部間是不允許的,除非它們之間的關系不是獨立聲部,而是同一聲部的八度重複。五度平行在通俗音樂中不受限制,但應注意,五度平行是和西方古典音樂格格不入的,它是另一種效果,你的作品是否需要的正是這種效果,而不是聲部寫作中的失誤。

(5)盡量避免不适當的聲部交錯:聲部交錯是指原先在下面的聲部跑到其上聲部的上面了,這樣的聲部進行,使聲部本來的線條不清楚。

6.和弦外音

在為旋律配和聲時,最最棘手的恐怕就是如何選擇和弦了。而要決定用什麼和弦,就要先知道旋律中哪些可能是和弦音,哪些可能是和弦外音。看似十分簡單的問題,其實很複雜,也是和聲配的品質好壞的關鍵問題之一。

1)經過音 經過音就是兩個和弦音之間作為過渡的自然音或半音,使旋律更為流暢。

2)輔助音 輔助音是同一和弦音的兩次出現之間的自然音或半音裝飾,使旋律更富于變化。

上述兩種和弦外音的單個運用,可以說,幾乎每個搞流行音樂的人都知道如何運用。但是它們除了單個運用,還可以多聲部同時運用。三個以上聲部就可以組成經過和弦。(經過和弦多由平行的六和弦或四六和弦組成)

下面的例子是美國著名的(或者說惡俗的)聖誕歌曲<白色的聖誕節>片段,标+号的為經過和弦或輔助和弦,請大家自己判斷是經過還是輔助。

上面标箭頭的和弦為倚音和弦,下面将重點講述倚音。

低音聲部也是可以運用經過音和輔助音的。(顯然輔助音用得很少,因為低音中的經過音給人一種推動力,而輔助音好象原地未動。)

上面兩例隻标出了低聲部中的經過音,請朋友們自己找出高音旋律中的經過音和輔助音。很多和弦超出了目前講的範圍,以後的内容會覆寫它們的。

小調原位主和弦(I級)之後的低音向下半音進行,在西方流行音樂中非常流行。

和弦外音中最容易被忽視的恐怕就是延留音和倚音了,而這兩種和弦外音可以說是西方傳統和聲體系的精華之一,是枯燥的大小調和聲體系使和聲複雜化的最重要手段,也是浪漫派音樂美麗動人的不枯竭源泉之一。

3)延留音 延留音是前一和弦的和弦音在變和弦時不立刻離開,而是停留一段時間,然後在解決到新和弦的和弦音。

這音在前一和弦中,稱為“預備”;在新和弦中停留,與新和弦相沖突時稱“延留音”,解決到的新和弦音稱“解決”。

學院派和聲寫作中,運用延留音的規則是:延留音要解決的那個音,不得在上三聲部中與延留音同時出現(低音聲部除外),因為這樣就減弱了解決音的新鮮感,進而降低了延留音的效果。

4)倚音 倚音與延留音唯一的不同之處是倚音沒有預備。

大量運用延留音和倚音,能使簡單的和聲進行變得非常豐富。[鄙人即興演奏的片段]

延留音和倚音也可以在多個聲部中出現,三聲部的平行(如上面<白色的聖誕節>中箭頭指的那個)就形成延留音或倚音和弦。

延留音或倚音的解決不一定在本和弦中,也可以在下一個和弦中解決。連續的運用延留音和倚音,可以形成瓦格納式的“連續不諧和”且有推動力的,典型的晚期浪漫主義音樂。(下面的例子選自鄙人的《三首小前奏曲》之三)

5)持續低音 持續低音是一種,把低音和上面聲部的和聲進行分開,而低音一直保持同一個音的和弦外音。

由于低音是持續音,上面聲部的和聲就沒有了低音,這樣也就沒法判斷低音位置,是原位還是轉位了,是以帶有持續音的和聲,在和弦标記上,隻标出和弦功能,而不标原位還是轉位,持續音由下面的一橫線表示,橫線一直拉到持續音結束的地方。我們看到,持續音的引出,是由一個和弦的低音引出的,後面的和聲變了,可是低音卻還保持原來的音,這就是持續音的用法。我們還發現,上例中的第二個和弦也可以解釋為IV級六四和弦,這說明,在和聲當中,同一和弦由于觀察的方向不同,經常有不同解釋,這是很正常的。

在實際應用中,并非隻有低音可以“持續”,其它和弦音也都可以持續,隻是沒有低音那麼常見而已。正如其它和弦外音一樣,持續音也可以在兩個聲部以上使用,多個持續音就形成了持續和弦。

6)先現音 先現音是後一和弦的和弦音在前一和弦中提前出現。先現音通常比較短,不合前一和弦發生沖突。

在古典音樂中,先現音是比較少見的,但現在的歐美流行音樂中,先現音往往成為一種主要風格,大量先現音和先現和弦的運用,使節奏不那麼呆闆,而有生氣。

7)跳進的輔助音 當輔助音不是兩端都有和弦音支援,而是隻有一端有和弦音時,稱為跳進的輔助音。

和弦外音的分類:和弦外音根據它是與和弦同時出現,還是在和弦之間出現,被分為:強和弦外音和弱和弦外音:強和弦外音:延留音和倚音、持續音。這三種和弦外音和和弦發生短暫的撞擊。弱和弦外音:經過音、輔助音、先現音和跳進的輔助音。這幾和弦外音是在和弦之間,不同和弦發生撞擊。

7.傳統和聲中的四種七和弦

我們注意到,原位的三和弦都是三度疊置的。事實上,西方的和聲就是以三度疊置的和弦和它們的轉位為基礎的。在三和弦之上再疊置一個三度,就成為“七和弦”。這是一個很有趣的現象,三和弦(trIad)的命名是由于它有三個音,而七和弦(seVenth)以及後面的所有其它和弦都是以它們的最大音程命名的。

傳統和聲中的七和弦有四種:

大小七和弦:大三和弦+小七度

小小七和弦(可以簡稱小七和弦):小三和弦+小七度

減小七和弦(也稱半減七和弦):減三和弦+小七度

減減七和弦:減三和弦+減七度(可以簡稱減七和弦)

七和弦由于有四個音,是以有原位和三種轉位:原位:七和弦、第一轉位:五六和弦、第二轉位:三四和弦、第三轉位:二和弦

轉位和弦的命名,根據的是七和弦轉位後有一個二度,這個二度的兩個音和低音的音程關系。

七和弦由于有四個音,構成四部和聲時不用重複任何音,總共有六種排列法:(第一、三、五是密集排列法,第二、四、六是開放排列法。)如果聲部數目超過四個,最先考慮重複的應該是根音,其次是五音,三音和七音最好不要重複,特别是大小七和弦。

最常用的七和弦恐怕是屬七和弦了,它是屬和弦(V級)加上一個小七度,是一個大小七和弦。

由于這個七度,它向主和弦(I級)的傾向就更強了。學院派和聲學屬七和弦(V7)解決到主和弦(I)的标準方式是:屬的根音向上或向下跳進到主的根音,屬的三音向上級進到主的根音,屬的五音向下級進到主的根音,屬的七音向下級進到主的三音。解決到的主和弦有三個根音,而沒有五音。

屬七和弦的其它三種轉位解決到主和弦時,除了屬的根音“保持”(原地不動稱為“保持”)外,其它都一樣。

寫成單譜表,密集排列法為:

屬七和弦的五音是個無關緊要的音,有時可以省略,重複根音,以構成四聲部:

省略五音的屬七和弦解決方式如下,得到一個完整的主和弦。

屬七和弦到VI級的阻礙進行:(關于“阻礙進行”,請見本章第2節。)其它音的進行都和到主和弦相同,隻是屬和弦根音向上級進到VI級和弦的根音,這時VI級和弦重複三音(這是标準的西方傳統和聲的阻礙進行)。

除了屬和弦以外,次常用的恐怕是II級七和弦了,它在大調中是一個小小七和弦(或稱小七和弦)在小調和和聲大調中是一個減小七和弦(或程半減七和弦),它和II級三和弦一樣,屬于下屬功能組,最常接的是屬七和弦,标準的連接配接方式如下:

還有一個較常用的七和弦是導七和弦,導七和弦是建立在導音(I級音下方小二度)上的七和弦,自然大調中是減小七和弦(或程半減七和弦),和聲大調和和聲小調中是減減七和弦(簡稱減七和弦)。由于減七和弦向主和弦(I級)的傾向更強,是以在西方古典音樂的大調作品中更常用。導七和弦和導三和弦(VII級和弦)一樣,屬于屬和聲組,它的各轉位解決到主和弦的标準進行是:為了避免平行五度,導七和弦及其轉位解決到主和弦時,主和弦重複三音。

我們看到,減七和弦的原位和四個轉位,聽起來是完全一樣的,因為它們在聲學上都是小三度疊置,而僅僅在理論上不同。而同一個和弦,用不同的記譜方式,也可以寫成不同的四個和弦,它們各自屬于不同的調,可以解決到不同的主和弦。同一和弦可以解決到降E大調、C大調、A大調和升F大調:

也可以解決到降e小調、c小調、a小調和升f小調:

是以,我們就可以利用這種關系,進行“等和弦轉調”。

8.大小調中的其它七和弦,九和弦、十一和十三和弦

除了大小七和弦、小小七和弦、減小七和弦和減七和弦外,流行音樂中常用的還有大大七和弦(簡稱大七和弦)和小大七和弦。

大大七和弦是由大三和弦+大七度組成:

小大七和弦是由小三和弦+大七度組成:

大大七和弦在流行音樂中運用得非常廣泛。在大調中,I級、和IV級七和弦是大大七和弦,和上一節提到的七和弦一樣,本節中的七和弦,和幾乎所有七和弦,都和它們的三和弦屬于同一功能組。

在小調中,III級、VI級是大大七和弦。

在第三節,我們提到過的模進:I-IV-VII-III-VI-II-V-I,現在可以用七和弦代替三和弦:I7-IV7-VII7-III7-VI7-II7-V7大調中,也可以作類似的模進:I7-IV7-VII7-III7-VI7-II7-V7-I7平行的七和弦,給人一種不知道是大調還是小調的感覺,連調性也模糊了。

小大七和弦更多地用在和聲大調的IV級上。

第六節中的一些低音聲部經過音的例子,也可以解釋成七和弦的轉位,二和弦。

其它種類的七和弦,我将在爵士和聲中介紹。

七和弦再向上疊置一個三度就是九和弦了,最常用的九和弦是大小調II級的九和弦和屬九和弦(V級九和弦)。

由于九和弦有五個音,把九和弦寫成四部和聲時需要省略一個音,小調或和聲大調的屬九和弦通常省略五音,其它種類的九和弦可以省略三音或七音。

把屬九和弦放到前面小調的模進中代替屬七和弦:小調I級九和弦也是很常用的。

以九和弦再向上疊置,就可以得到十一和十三和弦。不能再向上疊置了,因為15度是兩個八度。(十一和十三和弦的執行個體,請見上例。)

屬音上的十三和弦通常比十一和弦更常用一些,通常省略三音和十一音,五音有時也可省略。

我們看到,屬十三和弦實際上就是屬七和弦+IV級三和弦,或者說屬三和弦+IV級七和弦。和弦疊置的越多,它本身的功能屬

性就失掉的越多,連續的高疊置和弦,很容易陷入枯燥,因為很難聽出和弦功能的交替了。是以大量運用高疊置和弦,需要有一定的技巧和經驗。一些爵士樂演奏家就是這方面的好手。下面的例子中,把九和弦分成上下兩個三和弦。

9.附加音和弦

所謂附加音和弦,就是在三度疊置和弦的基礎上,加上一些非三度疊置的音,或用一些非三度疊置的音代替原來三度疊置的音。

加六度音的屬七和弦(V7):這種加六度音的屬七和弦,在古典音樂中就非常常見。它們一般解決到主和弦:

六度音的屬七和弦通常省略五音,六音向下跳進到主和弦的根音,代替原來五音的進行。為什麼我們不把那個附加的六度音解釋成屬十三和弦的十三音呢?因為它是孤零零地出現的,沒有和九音、十一音同時出現。

六度音也經常附加在大調I級上,其它和弦上的六度附加音,都可以解釋成它下方三度的七和弦的轉位形式。

大調I級上的附加六度音一般不用在I7和弦上,而且和弦通常不省略五音,這是它和屬和弦上的附加六度音的差別。

二度音也是一種常見的附加音,我們常常可以聽到這樣的進行:

在運用二度附加音時,我的建議是:盡量避免和弦的根音、三音和二度附加音同時“粘在一起”,形成兩個二度疊置,應讓它們在時間上錯開一些,或在距離上錯開(如把根音降低八度)。

四度附加音是非常常見的一種附加音,它很多時候就是一個倚音,然後解決到三音。是以,用四度附加音的時候,往往省略和弦的三音。

PART 1 大、小三和弦及四部和聲

正三和弦(ⅠⅣⅤ)

Ⅰ:主功能 “T” Ⅳ:下屬功能 “S” Ⅴ:屬功能 “D”

和聲進行方式:

T……S……D……T (複式正格進行)

T……D D……T (正格進行)

T---S S---T (變格進行)

D---S (錯) 反功能

重複音:

正三和弦(Ⅰ Ⅳ Ⅴ)主要重複根音,其次五音,不可重複三音

副三和弦 (Ⅱ Ⅲ Ⅵ Ⅶ)重複三音,其次根音及五音(導音不重複)

四六和弦 重複五音

PART 2 原位三和弦連接配接

四五度關系:和聲或者旋律連接配接法均可

二度關系:旋律連接配接法

注意:避免四部同向 平行或者反向五八度 (和聲寫作完後注意檢查)

PART 3 用正三和弦配和聲

①樂曲起音通常配主和弦(弱起小節可配屬和弦或者取空拍)

②避免和聲切分

③樂曲結束一定要配主和弦

④樂句内部不可以出現反功能,但樂句之間可以使用

⑤低音寫作時避免2次或者2次以上四五度的連續進行,旋律以波浪式進行為佳

⑥注意隐伏五八度

⑦選好和弦合适的重複音,注意用減音程代替增音程

⑧同和弦轉換時,可以使用不正常重複音(不可以省略根音)

⑨在結束終止處,由于旋律需要所形成的非正常進行可已使用(聲部超越,平行反向五八度等)

PART 4 終止四六和弦以及運用

k46---用于半終止和結尾終止處(屬的一種預備)

其功能特性:以屬為主,兼有主功能特性

∴k46後面必須找屬 【【不可以直接接主】】

k46的節拍條件強于屬 (如果k46在一個小節的最後,而屬和弦在下一小節的開頭,這樣的連接配接是錯誤的。因為k46處于弱位置,而屬和弦處于強位置,與k46的節拍條件不符合)

PART 5 三和弦與六和弦連接配接時的跳進(四五度關系和弦)

①跳進聲部與低音呈反向

②盡量使用和聲連接配接法

③除跳進聲部,其他聲部平穩進行為主

④根五雙跳時,根音必須處于五音上方,避免平行五度

PART 6 經過的和輔助的四六和弦

功能很弱,隻是經過或者輔助

I6……V46……I

I……V46……I6

IV6-……I46……IV6

主音持續時 I……IV46……I也可用于補充終止,主要用于開始或半終止

屬音持續時 V……I46……V

PART 7 屬七和弦以及屬七和弦的衍生和聲及其解決

㈠結構:大小七 (任何一個大小七和弦都一定是某個調的屬七和弦)

預備:可以使用任何一級和弦作準備

a,下屬 IV,IV6+V7 (IV+V7時,V7常用 省五充根的形式)

b,主 I,I6+V7

c,屬 V,V6+V7

解決:一般采取 根,三上行;五七下行原則

ps:在半終止處,常用k46—V(穩定),極少使用k46—V7

㈡V56—I V2—I6

V34

V34可以代替V46用于前面所提到的經過四六和弦,在聲部連接配接時非正常可以放寬使用(避免增三,允許七音上行解決到主和弦的五音,純五到增五)

㈢同和弦轉換時最好不要作七音和根音的互換,産生9或者7度的不良進行,七音一定要正确解決

㈣v9.v13和弦的省略,根音和三音是不可以省略的

PART 8 大小調的完全功能體系及和聲大調

主功能組:Ⅰ Ⅲ Ⅵ

下屬功能組:Ⅱ Ⅳ Ⅵ

屬功能組:Ⅲ Ⅴ Ⅶ

(除了屬不可以到下屬外,其餘自由選配)

和聲大調的IV,II與其他各級連接配接時,可用和聲,旋律連接配接法,但連接配接中避免對斜,增音程

PART 9 Ⅱ Ⅵ Ⅷ和弦使用

Ⅵ用于I和IV之間做功能過度,用于Ⅱ之前具有功能交替,用于Ⅲ之後,交替平行小調。

【【最常用的是用作阻礙進行。V7---VI】】

II7結構:

大調:自然大調:小七 和聲大調:減小七

小調:減小七 隻要是小調,它的重屬導七和弦一律堪稱是減小七和弦

II可以向屬 ,主,k46解決。用在VI之後一般用II不用II7.

講下Ⅶ的解決:

a,向主解決,如同V7--VI

b,向屬解決,圖表示意。

7

2〓〓〓 56

34

(根音 上四度關系)下三度關系是7—56—2—7呈順時針方向轉

大調中有i—7—6時配Ⅰ—Ⅲ—Ⅳ

PART 10 弗裡吉亞進行中的自然小調和模進

3 4 5 6 7 i 2 3

功能體系:Ⅰ — Ⅴ — Ⅳ— Ⅰ

模進:

a,動機和弦一般三個以内,以根音上四度關系為常見,除此,二度,三度或者2這結合,可以上行也可以下行。

b,2個模進音組銜接處同樣要避免平行反向五八度。

c,小調模進中,倆端用和聲小調,中間用自然小調。

PART 11 重屬和弦(親們的重點啊!!)

标記:【V/V】, 【V7/V】,Ⅶ/V,【Ⅶ7/V】,Ⅲ/V,V9/V,V13/V 【為常用的】

大小調中,V/V都是大三和弦

㈠正常解決:

①向屬解決,類似與V7—I VII7—I

示範:V7/V,V56/V,V34/V—V; V2/V—V;Ⅶ7/V—V;Ⅶ56/V—V6或者V;Ⅶ2/V—V46

②先解決至k46,然後進行至v,v7,主要用于終止處

㈡非正常解決

①直接解決至I(用于結構内部)【與前面我講的V……I是不同的】

②根音上二度解決V7/V……Ⅲ,類似V7……VI

③向下屬解決……IV,II7.在大調中,常為和聲大調

PART 12 副屬及副下屬和弦及其解決(★★★★★★★★★★★)

概念:除主和弦外,與協和的其他給及三和弦構成屬關系的和弦叫做副屬和弦,構成下屬關系的和弦叫做副下屬和弦,而這些協和三和弦稱副主和弦。

副屬和弦解決:

1,根音上四度進行,解決至副主,D/X……X

2,..............,......副主七和弦,D/X……X7,類似于II7……V7

3,根音上二度進行,類似于Ⅶ¨¨Ⅰ或者Ⅴ¨¨Ⅵ

副下屬和弦解決:

1,副下屬進行至副主和弦,S/X……X

2,副下屬進行至副屬,S/X……D/X

3,副下屬進行至副屬,再進行至副主,S/X…D/X…X

PS:副下屬與副屬不同。副下屬中如果副主是大三和弦,那麼它就具有大調的性質,是以按照大調來做。反之按小調處理。

簡單舉例:b7 2 4即C 調中IV/IV (重下屬)

5

2 5 b3 b3

7 b3 1 1

5 1 6 6

C調 V IV/V Ⅱ/V Ⅱ7/V (由于IV/V即c調的主和弦,為以示差別,因而臨時降三級)

PART 13 屬變和弦 下屬變和弦 及重屬變和弦

大調中有bII #II或者同時含這2樣的屬和弦,與小調中bII , bIV或者同時含有這倆樣的下屬和弦都叫做變和弦。

變和弦處理:

1,多做半音處理

2,和弦排列時,減三度通常被增六度代替

3,變和弦解決時,增六度或者減三度分别反向解決到八度或者同度。

PART 14 離調 轉調

離調的手段:

1,副調中的正格進行,D/X……X

2,.........變格進行,S/X……X

3,完全進行,S/X……D/X…X

離調中的阻礙進行;V,V7/V……VI/V

轉調步驟:

1,原調呈示(至少包含屬,屬和主都有最好,調性更明确,屬是必不可少的)

2,引入共同和弦(類型:自然音和弦,和聲調式和弦,變和弦,副屬副下屬和弦,等和弦。。。)

ps :b7 2 4可以看成重下屬

#4 b6 1 3=b6 1 3 b5……大小七結構 肯定是某調的屬七啦叫什麼德意志六和弦

等和弦的概念要普及啊!!任何一個減七和弦可轉24個調

3,使用轉調和弦(包含新調特征音,新調的k46)

4,确定新調,使用新調典型的終止式,并盡可能運用完滿終止

注意:向下屬大調轉調時,關于小調的七音的解決(常牽扯到小調的Ⅲ Ⅴ Ⅶ和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