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緻意《中國好聲音》: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

作者:八公山視界

作者:頌明

緻意《中國好聲音》: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

題目的這句話是舜說的。舜是中華道德的創始人之一。他本人也是一個音樂家及文藝理論家。舜的這番話可能就是我們大中國美學暨文學理論的源頭。以詩、歌為例,前兩句是說文學的功能,後兩句是說文學的形式。為什麼要以詩與歌為例呢?因為,從古至今,音樂都是一個時代的重要符号,真實地反映着時代的國勢與民情,同時對民風民俗及國運有着巨大的影響及導向作用。

舜與我的家鄉淮南有着不解之緣。

我的家鄉有座舜耕山,無聲地記載着舜治淮河的曆史功績。

因為治水,舜禅位于禹。禹繼承了舜治水的事業,落戶于蚌埠。禹的戀愛是在蚌埠完成的。塗山上的望夫石凝固了他與塗山女凄美的愛情故事。這裡也是禹的兒子啟的誕生地。

緻意《中國好聲音》: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

禹把舜的詩與音樂的文脈也在淮河流域傳播開來。禹本人也是個音樂家。他發明了"鼗(táo)""铎(duó)"這兩種非常古老的樂器。他還用鐘、鼓、铎、磬、鼗來廣納群言。這充分說明在那個時代,音樂與生活是緊密結合的,把音樂作為管理政事的一種方式。因為大禹而産生的《候人歌》(《呂氏春秋•音初篇》:“禹行功,見塗山之女。禹未之遇而巡省南土。塗山氏之女乃令其妾候禹于塗山之陽。女乃作歌。歌曰:候人兮猗!”)是中國最早有文字記載的情歌。大禹治水成功後命臯陶作樂舞《夏籥(yuè)》,以表現治水功績。這部樂舞是歌頌治水英雄的。 我也曾經以懷遠民間故事為素材寫過一個系列的小說,由《今日頭條•八公山視界》發表。

為什麼要和《好聲音》說這些呢?

首先,因為實際上《好聲音》已經成為了檢閱華語樂壇演唱和創作的一個标志性節目了,對華語樂壇有着舉足輕重的影響。同時,十年來,《好聲音》已經擁有了比較廣泛的群衆基礎,老百姓的參與性很強。我希望這個節目好好地做下去,越做越好。

但是,我覺得《好聲音》在其優勢之外,也已經形成了一個“積弊”。積弊不除很難走遠。

什麼積弊呢?

緻意《中國好聲音》: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

首先,導師一定要站在音樂的立場上教導學員而且不可站到了小圈子的立場上誤導學員。不要為了偏愛而對學員濫用溢美之詞而把“情感私有化”。比如說,鼓勵要适當,不要輕易地抛“天才”之類的虛幻光環。這一季就明顯地出現了這種情況。有學員明明有明顯的缺陷卻不知何故被捧上了天,以至于學員感激涕零。這是一種很不健康的傾向,必須避免之!把師生情感私有化是教學的最大弊端。是以要特别予以提醒。

其次,原創歌手目前基本上還普遍處于一個膚淺的層面。什麼叫“膚淺的層面”?就是囿于個人情感不能自拔。文學藝術的教化功能是中國美學的基礎。《禮記•樂記》:“故樂行而倫清,耳目聰明,血氣和平,移風易俗,天下皆甯。”音樂要廣泛地關注生活。一味地沉溺于自我則是創作之大忌。現在有一種誤區,似乎隻要會排列組合一些音符,拼湊一段旋律,玩弄一些技巧就是音樂創作了。他們的創作似乎是可以無限的,一天一首歌也不在話下。完全無須采風,無須體察世事人情。導師不去引導他們控制感情、走出自我、關注群眾情緒反而加以謬贊、鼓勵。這就失去了導師的“教育”意義。

第三,就是不要過度娛樂化的問題。中國美學從發端就非常重視“詩教與樂教”。所謂"興于詩 ,立于禮 ,成于樂";所謂“情感七始,化動八風”。詩與樂皆通情,情發于中,正如時下人們常說的“走心”。但作為藝術,所興起的情感必須加以理性的限制,有所控制。不加控制的情感是成不了藝術的,那叫作“放縱”。小節放縱,大節必失。放縱即禍害,于己于人概莫例外。

詩、樂皆關乎國運興衰、民風清濁,不是小事情。為此有了以上議論。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2021年10月31日星期日

緻意《中國好聲音》: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

——更多精彩内容,敬請關注“今日頭條•八公山視界”,歡迎評論留言!讓我們一起在圖文中内省于心,外察世界,感受生活,升華自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