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西城,國小國中在南城,高中回到西城,大學到工作後就一直在朝陽。母親家是旗人,算是個北京土著吧。我小時候是外婆一手帶大的,自小兒被外婆帶着去辟才胡同喝豆汁兒。打小兒就喜歡數字3。總結一下,第一,愛聽袁闊成老師說的三國演義,尤其愛聽三顧茅廬,三氣周瑜,第二,從小心裡就銘記着長大要喝豆汁兒就要豪華三件套,豆汁兒,焦圈兒,鹹菜絲兒,小時候家裡窮,和外婆一起去大都是隻喝豆汁兒,不要焦圈兒,那時候的夢想就是長大掙了錢,要喝豪華三件套,第三,小時候愛看意甲,那時候流行德國三駕馬車,荷蘭三劍客。

我心心念念的豆汁兒
記憶中好像第一次喝就接受了這古怪的味道,也許是遺傳基因的原因吧。但是我的女兒卻沒有 繼承這一嗜好。打小兒帶她去龍潭湖公園玩兒,每次回家我都愛從公園西門兒出來,然後去豆汁兒店喝一碗豆汁兒再回家,她總是遠遠的站在店門外便道邊上等我。我老婆家裡也是老北京,老婆雖然不像我這麼喜歡豆汁兒,但是也能喝,她最喜歡吃羊油炒的麻豆腐,我倆等于是“壟斷”了豆汁兒生産線的上下遊。這麼強大的基因居然沒有傳承給女兒,一度讓我很失落。
護國寺小吃店
要知道,我結婚後,最大的夢想,就是以後有個女兒,能從小帶着她一起去吃北京小吃,去嘗遍天下美食。因為我特别喜歡發哥主演的電影 “伴我闖天涯”。
伴我闖天涯海報
我很喜歡發哥帶着劇中紅衣女童闖天涯的劇情,現實中我也想實作帶着女兒攜手遊曆京城美食江湖。感謝生活,如今這個願望終于實作了。由于疫情,這一年多非必要不出京,我們一直宅在首都。但是另一方面,也讓我們終于有機會重新認識身邊熟悉而又陌生的京城。
這不,十一假期,應女兒的要求,我帶着娃去了護國寺小吃,品味一下北京小吃。本着由易到難的原則,我計劃中是由豆面丸子湯,杏仁豆腐,豌豆黃,驢打滾,艾窩窩開始的,沒想到小丫頭主動點了豆汁兒。說是自己要挑戰一下極限,其實我覺得她是覺得有我兜底,她沒有後顧之憂。
護國寺小吃的美食榜單
小棉襖的挑戰自我
過程是艱辛的,代價是沉重的,好歹小家夥強弩着喝下了三分之一,這已經很讓我吃驚了。畢竟鄰桌一位外地情侶的小帥哥兒在女友的萬般柔情鼓勵下還是沒能接受豆汁兒,捏着鼻子努力了半天,最終還是丢盔棄甲落荒而逃了,碗裡的豆汁兒幾乎原封未動。
CD光牒行動,由我做起
我和小棉襖的這次護國寺北京小吃體驗之旅還是收獲滿滿的,小棉襖一個人幾乎吃光了一份炒疙瘩,兩個奶油炸糕,品嘗了豌豆黃,喝了一口面茶和三分之一的豆汁兒。我最後收尾打掃了戰場。另外給假日加班的老婆大人打包了一份麻豆腐,一份杏仁豆腐,一份豌豆黃,一份炒紅果。至于主食,丈母娘給老婆包的愛心❤️羊肉餡餃子已經靜等下鍋了。
愛吃不貪吃,能吃不浪費,吃飯七成飽,打包不浪費。下回接着聊,回見了您内。
年年有餘是最樸素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