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豆瓣8.1:縣長都買不起,她靠賣麻花面賣血偷情換回,值得嗎?01020304

作者|電影夫人(頭條号簽約作者)

在網際網路高度發達的今天,年輕人很難想象,80、90年代的中國社會,電視曾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過怎樣舉足輕重的地位?

不誇張地講,它幾乎是大衆娛樂消遣的首選。

特别是農村,仿佛有了一台電視機才像個家。

要知道,那是家道殷實最為簡單粗暴的象征。

夫人清楚地記得,國小放暑假時,全村孩子擠一間屋裡看《西遊記》的盛況,那真的可稱作是“人山人海,鑼鼓喧天……”

但對某些偏遠貧窮的農民來說,電視無疑是極昂貴的奢侈品。

要買得起,談何容易?

夫人今天要推薦的影片,就與此有關。

豆瓣8.1:縣長都買不起,她靠賣麻花面賣血偷情換回,值得嗎?01020304

話說第五代導演的陣營中,有個“特例”。

他不買張藝謀、陳凱歌們的賬,不鐘情于對中國故事曆史寓言式的展示,而是“另起爐竈”,将目光放在講述當代都市青年的生存狀态上。

例如《瘋狂的代價》。

(夫人之前寫過這部,題目是1989年,國内第一部全裸出鏡的電影上映,尺度有點“大”,閱讀量高達23萬)

同時也很注意同行的動态,能适時“借鑒”并加以大膽創新。

比如,夫人要力薦給各位的這部《二嫫》。

乍看,二嫫和秋菊“很像”,一樣的樸實善良,一樣的執拗。

但她們到底,是非常不同的農村婦女。

秋菊所求,在要個說法,二嫫所為,隻想買台縣長也買不起的大彩電。

周曉文以其獨特視角,為觀衆上演了一出窺視農民與現代性的好戲。

豆瓣8.1:縣長都買不起,她靠賣麻花面賣血偷情換回,值得嗎?01020304

<h1>01</h1>

影片伊始,是二嫫在小鎮賣麻花面的吆喝聲,響亮悠遠。

她不講價,卻賣得很快。

每天半夜,二嫫從炕上爬起,獨自在院中忙活。

她用腳和面,動作娴熟。

粗重的體力活,處處顯示着一個農村婦女的健壯能幹。

飾演二嫫的,是蒙古族演員艾麗娅。

她最近一次出現在大銀幕,是王小帥《地久天長》裡的李海燕。

妥妥的實力派、老戲骨。

豆瓣8.1:縣長都買不起,她靠賣麻花面賣血偷情換回,值得嗎?01020304

為展現真實的二嫫,她花2個月時間苦練用腳揉面的本領。

每天練4-5大盆面,腰酸背痛腳腫,痛苦到根本沒工夫懷疑人生。

還要學河北張家口方言。

豆瓣8.1:縣長都買不起,她靠賣麻花面賣血偷情換回,值得嗎?01020304

這樣一位堅毅的女人,其實充滿生活的困境。

家裡家外的事,都得要她操心。

她的丈夫先前是村長,現在退了,腰上有病。

無論地裡頭還是床上,啥活也不能幹。

盡管吃了幾年的中藥,但始終不見效。

二嫫以腳和面的鏡頭,頗具有性意味。

豆瓣8.1:縣長都買不起,她靠賣麻花面賣血偷情換回,值得嗎?01020304

正上國小的兒子虎子,總跑去鄰居家看電視。

雖然沒少看胖女人秀兒她媽的臉色,可是一點也不長記性。

二嫫暗下決心,一定要買台比她家還大的電視。

至此,影片最重要的兩條線索完美交彙:

為了買電視機,二嫫拼命做麻花面賺錢。

豆瓣8.1:縣長都買不起,她靠賣麻花面賣血偷情換回,值得嗎?01020304

一方面,基于丈夫的性無能和公權力的失勢。

她需要轉移自身的性苦悶,并重新赢得别人的矚目。

一方面,出于兒子不再因看電視而受氣的考慮。

她特要強,豈能讓好吃懶做的鄰家胖女看不起?

可能有讀者會疑惑,如果僅是一個農村婦女努力奮鬥的勵志故事,那未免太俗套了吧!

别急,我們請出本片的男主。

劉佩琦飾演的“瞎子”(外号),二嫫家的鄰居。

豆瓣8.1:縣長都買不起,她靠賣麻花面賣血偷情換回,值得嗎?01020304

這個小眼睛男人有輛破卡車,是村裡的緻富能手。

他的出現讓二嫫原本壓抑的日子有了一股葷腥味。

也大大加速了其賣麻花面換彩電的曲折程序。

<h1>02</h1>

從一開始,瞎子就是個“好人”。

二嫫編了一夏天的筐,由于冰雹打壞果樹,供銷社不再收購裝果子用的筐。

她和丈夫快愁死了。

瞎子主動上前承諾,坦言他拉到縣城後肯定能賣掉。

第二天,二嫫帶着麻花面,坐在裝滿筐的卡車頂上進了城。

那幅搖搖欲墜的驚險畫面,似乎預示着兩人關系的不穩定。

豆瓣8.1:縣長都買不起,她靠賣麻花面賣血偷情換回,值得嗎?01020304

筐子全賣了,價錢也很可觀。

賣完麻花面的二嫫,硬是被瞎子拽進飯館,破天荒地吃了頓“大餐”。

此次進城最主要的,是她瞧見了那台全縣僅有,縣長都買不起的彩電。

二嫫像是着了魔,對未來信心十足。

而瞎子的葫蘆裡,盡是對二嫫的好。

在他眼中,妻子生不出兒子,又不勤快不會幹活。

她皮松肉懶的,屁眼裡生了蛆,都懶得摳出來。

二嫫卻是與之相反,令他欲罷不能的理想女人。

第二回進城,他就為她找了份工作,在縣城最大的“國際飯店”做麻花面。

二嫫不無幸福地接受着這個好男人對她體貼入微的關懷。

豆瓣8.1:縣長都買不起,她靠賣麻花面賣血偷情換回,值得嗎?01020304

誰知回家“探親”的途中,車子壞了。

瞎子欲火焚身,猛地撲向二嫫,可愣是被掙脫。

她的健壯,再次明證。

不過掙紮之後,二嫫又自行寬衣。此舉有雙重動機:

1、對瞎子一貫的幫助,她無以為報,又不想欠人情,隻好委之以身;

2、長期忍受性苦悶的煎熬,她本能的生理訴求,需要找到機會發洩。

不同于以往國産片對農村女性單一性格的刻畫,周曉文鏡頭下的二嫫真實而複雜,處處流露着人性的深度與廣度。

偷情後,他們理所當然走得更近了。

破卡車的駕駛室裡,有了歡聲笑語。

以旁觀者的角度看,二嫫似乎已迷失,她真的還想着買電視嗎?

在飯店上班時,她親眼目睹有人手被機器絞了的血腥場面。

豆瓣8.1:縣長都買不起,她靠賣麻花面賣血偷情換回,值得嗎?01020304

作為和許多同僚共赴醫院以備抽血的一員,二嫫頭一回知曉:

原來賣血也能掙錢!

從此,她多了個賺錢的門道。

<h1>03</h1>

夫人情不自禁地感歎一下:

農民之悲,窮是次要,最關鍵的還是觀念。

千百年間遺留下的陳舊理念,精華固然有,但糟粕也着實不少。

可怕就在,根深蒂固,毫不自知。

在她看來,反正女人每個月都要流血,不賣白不賣。

二嫫的“愚蠢”之外,另有狡黠的一面。

她在賣血前,會喝三大海碗鹽水。

以此達到“血裡一半是鹽一半是水”的“奇效”。

豆瓣8.1:縣長都買不起,她靠賣麻花面賣血偷情換回,值得嗎?01020304

就這樣,她幾乎沒啥損失地獲得了一筆額外收益。

而她和瞎子的婚外情,也發展得順風順水。

二嫫學城裡的女人,戴上了嶄新的胸罩,瞎子還給她買了防皺霜。

沒人知道的小旅館,空氣中散發着他們溫存的氣息。

在店裡幹活的二嫫,錢也比别人要拿的多。

從納悶不解,到知道竟是瞎子在背後偷偷給老闆錢。

二嫫不幹了!她覺得尊嚴受到了嚴重傷害。

飯桌上,兩人互相攤牌。

顯然,瞎子沒有做好和妻子離婚,與二嫫一家人過的準備。

二嫫倒是義正詞嚴,态度很堅定:

我告訴你,我不是賣炕的!

我看你以後就蹲着撒尿吧!

豆瓣8.1:縣長都買不起,她靠賣麻花面賣血偷情換回,值得嗎?01020304

毫無懸念的分手結局,卻未避免事情帶來的惡劣影響。

越是此類偷雞摸狗的事,在農村越是會傳得沸沸揚揚。

二嫫和秀兒她媽扭成一團,讓看客們大飽眼福。

好男人瞎子,也算是“敢作敢當”,他放出大招:

找人将自己痛打一頓。

并放出話,因為在城裡養女人,是以讓人給打了!

這招一箭雙雕的舉措,果然有效:

二嫫是清白的,村長頭上也沒戴綠帽子。

兩家人和好如初,從未光臨二嫫家的秀兒她媽,上門了。

一場不大不小的風波,就此平息。

豆瓣8.1:縣長都買不起,她靠賣麻花面賣血偷情換回,值得嗎?01020304

付出“慘痛”代價,千辛萬苦的二嫫,終于攢夠了7000塊錢。

過年趕集的時節,四個人乘着破卡車進了城。

全縣隻有一台,連縣長都買不起的29寸大彩電,搬到了二嫫家。

回顧這趟買電視的曲折之旅,我們不禁要問:

值得嗎?

<h1>04</h1>

影片結尾的場景,極具隐喻和諷刺意味。

“龐大”的彩電隻能自視窗送入,放置在炕上。

由于多次賣血,加上長期勞累,筋疲力盡的二嫫靠着電視。

此時,她和電視一樣,接受着村民們異常羨慕的觀瞻膜拜。

但實際上,二嫫的眼神何其失落。

她心心念念的目标,就是買回電視機。

而電視之于她本身的意義,并不清楚。

豆瓣8.1:縣長都買不起,她靠賣麻花面賣血偷情換回,值得嗎?01020304

冬天的白雪,覆寫了大地,萬籁俱寂。

散場之後的二嫫家,空餘一堆橫七豎八的凳子。

熒幕上播放着世界各大城市的天氣預報。

俨然,已與國際接軌的這家人卻在酣睡。

沒地方睡覺的一家人,胡亂蹲在門口坐着睡。

刺骨的寒風吹進屋裡,二嫫睜開眼,電視停播。

雪花飛舞的黑白畫面,伴着呲呲呲的噪音。

豆瓣8.1:縣長都買不起,她靠賣麻花面賣血偷情換回,值得嗎?01020304

又是一聲二嫫賣麻花面的吆喝,全片結束。

導演說:我迷戀其中的循環感。

可夫人覺得,這樣宿命式的悲劇令人心痛。

二嫫大費周折的一番拼命掙紮,結果卻特諷刺。

除了兒子有電視看,大彩電沒有解決她的生活困境,反而是新的迷茫。

直白點說,二嫫不過是為了争一口盲目的氣,才鐵了心的要買電視。

但對作為新事物之于她自身的價值,全無認知。

周曉文透過二嫫的尴尬處境,探讨了在市場經濟、現代化面前,農民内心深處的不知所措。

至少對現代性,有着一份質疑。

豆瓣8.1:縣長都買不起,她靠賣麻花面賣血偷情換回,值得嗎?01020304

從傳統的農業文明過渡到發達的工業文明,直至資訊文明,社會在物質、技術層面飛速甚至“畸形”發展,而人的精神層面,卻未能同行。

農村婦女二嫫,不是被溫飽問題困擾,恰恰是精神困惑。

話說回來,在大時代浪潮的裹挾之下,誰又不是二嫫呢?

隻不過,不是對着電視茫然失落,而是房子、車子、财富、地位……

從這個角度講,周曉文的《二嫫》,無疑是當代中國的一則寓言:

物欲不斷膨脹,是否意味着愈發嚴重的精神危機?

(圖檔源于網絡,侵删)

作者簡介:@電影夫人,獨立影評人,頭條号簽約作者。寫影視,也寫娛樂圈的愛恨情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