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聯合國報告:各國承諾遠低于溫控目标,或緻世紀末災難性升溫

作者:澎湃新聞

澎湃新聞首席記者 劉棟

聯合國報告:各國承諾遠低于溫控目标,或緻世紀末災難性升溫

在本周末英國格拉斯哥聯合國氣候大會(COP26)開幕前夕,10月26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在其最新釋出的《2021排放差距報告:熱火朝天》(Emissions Gap Report 2021 The Heat Is On)發出了警告:各國上報的最新氣候承諾遠遠落後于實作《巴黎協定》溫控目标所要求達到的水準,這将使世界步入“在本世紀末至少升溫2.7℃”的災難性軌道。

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 (António Guterres) 将報告結果描述為對世界上司人“震耳欲聾的警鐘聲”,而科學家們則呼籲各國對化石燃料公司采取“嚴厲行動”。

今年是該報告連續出版的第12個年頭。報告指出,相較上一輪(2015年)承諾,各國上報的更新版國家自主貢獻減排目标 (NDCs) 以及已宣布的其他一些氣候變化減緩承諾,僅在原先預測的2030年溫室氣體年排放量基礎上減少了7.5%。然而,維持《巴黎協定》2℃溫控目标的最低成本路徑要求實作30%的減排,而要想實作1.5℃目标,則需要減排55%。我們離目标還要很長距離,而時間所剩無幾。

希望曙光

報告指出,“淨零”(零碳排放、即碳中和)承諾可能會産生不同凡響的效果。假使得到全面實施,這些“淨零”承諾有助于将全球升溫幅度控制在2.2℃的水準,為世界帶來了希望的曙光,表明進一步的氣候行動依然可以阻止氣候變化産生災難性的影響。然而,目前全球“淨零”承諾仍然含糊不清,多數尚不完整,并且與大多數國家的2030年國家自主貢獻目标不一緻。

截至2021年9月30日,占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一半以上的120個國家已經上報了新版或更新版國家自主貢獻目标。此外,3個二十國集團(G20)成員國還宣布了新的2030年氣候變化減緩承諾。

為了推動全球步入實作1.5℃溫控目标的軌道,截至2030年,世界需要将每年的碳排放量額外減少280億噸二氧化碳當量,這超出了目前更新版無條件國家自主貢獻目标承諾的減排規模,也超出了工業、農業、廢物和土地利用變化的全球排放量之和。

“淨零”目标

眼下,共有49個國家及歐盟承諾實作“淨零”目标,這涵蓋了全球一半以上的國内溫室氣體排放量、一半以上的國内生産總值(GDP) 和13的全球人口,其中11個國家的目标被寫入法律條文,占全球排放總量的 12%。

報告發現,雖然“淨零”承諾及其有效的執行可能會帶來巨大的改變,但目前相關計劃含糊不清,且并未反映在國家自主貢獻目标中。

假使可以制定具有雄心的“淨零”目标并全面實施,則有助于将全球升溫幅度額外降低0.5°C。然而,許多國家在其氣候計劃中将相關行動推遲到2030年之後,其可否兌現“淨零”承諾是以被打上問号。盡管12個G20成員國已做出“淨零”承諾,但相關目标仍高度含糊。報告也對9個G20成員國的“淨零”計劃進行了評估,其中有5個國家正處于實作“淨零”排放的線性路徑上,其“淨零”氣候行動連貫分布于時間軸的各個階段,而不是一味推遲到2030年以後。

減排潛力

每年的《排放差距報告》都會考察特定行業的減排潛力。今年,報告關注的重點是甲烷排放和市場機制。減少化石燃料、廢物和農業部門的甲烷排放有助于縮小排放差距,并在短期内減緩升溫幅度。

甲烷排放是導緻全球變暖的第二大原因。如隻計算20年周期時間,甲烷升溫潛能值是二氧化碳的80倍以上。不過,甲烷在大氣中的壽命比二氧化碳短,隻存留12年,而二氧化碳卻可能在大氣中滞留數百年之久。是以,減少甲烷排放有助于更加迅速地限制全球升溫幅度。

僅憑現有的免費或低成本技術措施就可以将人為甲烷排放量每年減少20%左右。實施所有措施以及更廣泛的結構和行為措施,可以将人為甲烷排放量減少約45%。

與此同時,碳市場具有降低成本的潛力,進而有助于推動全球出台更雄心勃勃的減排承諾,但前提是明确定義相關“規則”,確定交易反映實際減排量,并輔之以追蹤進展和保持透明度等安排的支援。

報告最後還指出,大多數國家都錯過了充分利用新冠疫情财政纾困和複蘇支出的機會來刺激經濟并支援氣候行動。

疫情大流行導緻2020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5.4%。然而,預計2021年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将再次上升至僅略低于 2019年創紀錄高位的水準。

截至2021年5月,全球複蘇投資總額中隻有17%至19%有助于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在這筆支出中,近90%來自于6個二十國集團(G20)成員國和一個嘉賓國:南韓、西班牙、德國、英國、中國、法國和日本。

報告指出,低收入經濟體的新冠複蘇支出(人均60美元)遠低于發達經濟體(人均11800美元),資金缺口可能會加劇脆弱國家在氣候适應能力和減緩措施方面與發達國家間的差距。

責任編輯:胡甄卿

校對:栾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