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蘇州河不止“亦可賽艇”:宜走宜跑宜巡遊的“寶藏路線”,等你來解鎖

作者:上觀新聞

去年底,蘇州河42公裡公共岸線基本貫通,吸引衆多市民前往遊覽。

日前,全新打造的2021上海賽艇公開賽,更是解鎖了蘇州河的新形象,讓上海市民驚歎、流連。

正是秋日好時光,宜漫步宜出遊。滬上知名“建築閱讀達人”上海城建職業學院副教授周培元慷慨呈上“不敢私藏”的“獨家寶藏路線”,帶您遊曆面貌一新的蘇州河風光——

從“蘇河之門”到“中遠兩灣城”

2020年12月28日,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在那天,蘇州河42公裡公共岸線基本貫通。上海一家媒體對此進行了5個多小時的全程直播。作為“上海市建築閱讀宣傳大使”,我很榮幸作為導覽嘉賓,帶着觀衆們跟随鏡頭,遊覽面貌一新的蘇州河兩岸風光。

在參加這次直播前,我對剛貫通的黃浦段、虹口段和靜安段蘇州河公共空間進行了一番考察,同時也對其沿岸的優秀曆史建築進行了研究。于是,當一些朋友希望我能帶他們去“探秘蘇州河”時,一場“說走就走”的蘇州河建築閱讀之旅就此開啟。

起點是黃浦段的“蘇河之門”。我們在觀景平台上遠眺上海大廈後,攜手穿過外白渡橋,進入虹口段。

蘇州河虹口段的起點位于蘇州河北岸,東起外白渡橋,西至河南北路,全長約900米。通過那裡時,能清晰地感受陸家嘴的天際線和外灘的旖旎風光。沿線的優秀曆史保護建築巍峨聳立,上海大廈、上海郵政大樓、河濱大樓、瑞泰裡等與外白渡橋交相輝映,等着遊人慢慢地欣賞和品讀。

蘇州河不止“亦可賽艇”:宜走宜跑宜巡遊的“寶藏路線”,等你來解鎖

後來,受宜川街道黨工委之邀,我又帶領居民對蘇州河黃浦段、虹口段和靜安段進行了建築閱讀,并前往普陀段進行考察。

活動當天,天氣非常晴朗,30多位宜川街道的居民跟随着我的腳步,行走在蘇州河兩岸。這一次行走,我依然選擇了以蘇州河黃浦段為起點,從外白渡橋一路慢行至河濱大樓,邀請大家了解沿途這些優秀曆史建築背後的曆史和故事。之後,我就帶着浩浩蕩蕩的隊伍乘車前往蘇州河普陀段。

沒想到的是,“回到”自己每天生活的主場,居民們異常興奮。我們沿着寶成橋、中遠兩灣城一路行走,他們先是給我講述了新中國剛成立時普陀區“三灣一弄”裡棚戶區的艱苦生活,再講到“改革開放後,大家的生活、工作環境有了極大的改善”“中遠兩灣城所在的區域曾是破舊的棚戶區,而今舊貌換新顔”……

攜手漫步在蘇州河畔,不時有漂亮的水鳥悠閑地飛過。近黃昏時,夕陽西下,晚霞襯托着那些建立的居住區,格外美麗。居民們希望蘇州河中遠兩灣城區域的公共岸線早日貫通,也期盼着家園更美好的明天。

蘇州河不止“亦可賽艇”:宜走宜跑宜巡遊的“寶藏路線”,等你來解鎖

小朋友可以這樣逛

我第四次在新亮相的蘇州河邊行走,是帶着一群小朋友。

這一次,我們從靜安段的四行倉庫出發,一路沿着上海總商會、河濱大樓、上海郵政大樓行走,終點是上海大廈。

參觀四行倉庫西牆,我們仿佛穿越到1937年悲壯的抗戰場面。

走近蘇州河,防汛牆的欄闆上镌刻着很多名人的詩句。如今,這些詩還增加了盲文金屬雕刻,可見設計師的細心和人文關懷。好幾個孩子一邊饒有興緻地讀着詩,一邊用手機把它們拍了下來。

接着,我們參觀了上海總商會議事大廳。在這裡,孩子們驚歎于百年曆史建築得到了很好的保護修繕和活化利用。

随後,我們又來到蘇州河邊,細看地面上的淺浮雕。這些浮雕記載了上海總商會的百年曆程,見證了上海民族工商業的起步與發展。

穿越橋洞時,孩子們看到了橋洞下方擋牆上藝術家創作的壁畫。畫面中的常德較高價的電梯大廈、百樂門等都是靜安區的優秀曆史建築。孩子們七嘴八舌地問着這些建築的來曆,有的還記下名字,準備回家後繼續深入了解。

蘇州河不止“亦可賽艇”:宜走宜跑宜巡遊的“寶藏路線”,等你來解鎖

和孩子們同遊蘇州河,我一定會給他們講講蘇州河的過去。

時間一下子穿越到上海近代開埠之後。蘇州河兩岸工廠集聚且人口稠密,工業和生活污水直接排到蘇州河裡。幾十年下來,蘇州河全線水質重度污染,蘇州河水流入黃浦江後顔色“泾渭分明”。每到夏季,蘇州河水的臭味會讓人難以接受,市民在過橋的時候都會捏緊鼻子抓緊通過。

1988年,上海下決心整治蘇州河,拉開了蘇州河整治的序幕。1996年,上海專門成立了蘇州河環境綜合整治上司小組,由市長親自擔任組長。2012年,蘇州河綜合治理戰役告捷:河水變得清澈,水質穩定在Ⅴ類标準,生态系統得到恢複,終于結束了27年魚蝦絕迹的曆史。2019年7月,上海市成立了“一江一河”工作上司小組,标志着以黃浦江、蘇州河兩岸為重點的城市濱水區開發工作進入了新階段。2020年,雖然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但是,蘇州河公共岸線貫通工程還是如期完成。

聽到這裡,孩子們的眼睛都亮了。

蘇州河不止“亦可賽艇”:宜走宜跑宜巡遊的“寶藏路線”,等你來解鎖

讀懂建築之後更懂上海

結合上述幾次行走活動中市民朋友們的回報,我感到,蘇州河确實是當下上海市民了解上海、閱讀上海一個非常好的切入口。

誠如每一次我帶着市民從外白渡橋遙望浦東陸家嘴迷人的天際線,大家都會不由地對改革開放以來上海取得的成就驚歎一番。

當我帶領大家在蘇州河畔,進一步發現上海的濱水之美、建築之美、人文之美時,大家如獲至寶、驚喜不已。如何以“慢慢走,細品讀”的方式,引領大家由觀察、體驗生發更濃厚的探索興趣,成為我下一步想做的功課。

比如,很多上海年輕市民都知道上海是一座現代化大都市,卻不一定知道上海是我國第二批曆史文化名城,市中心有12個曆史文化風貌區、64條“永不拓寬”的馬路;一些市民對上海近些年的變化和城市更新非常關注,卻不知如何深入了解。這啟發我,從上海曾經的建築成就入手,或是一條可以堅持的途徑——幫助大家經由五官感受的直接調動,增加對上海的了解與熱愛。

于是,站在上海大廈前,我會給市民講這幢近百年的建築屬于“上世紀30年代上海最流行”的裝飾藝術派風格;會講在上海大廈的18樓,周恩來總理曾帶着法國總統蓬皮杜遠眺外灘美景。

沿着蘇州河北岸行走時,我會帶着大家一起眺望具有巴洛克風格的上海郵政大樓。這棟大樓不僅以獨特的建築風格與外灘建築群遙相呼應,還見證了上海乃至中國郵政業的發展。由此,我會延伸開去,給大家講上海曾經創造過的很多“中國第一”——中國第一家股份制企業輪船招商局、第一家華資銀行中國通商銀行、第一所高等師範學堂南洋公學(今交通大學)、第一座現代化自來水廠、第一座發電廠等。

蘇州河不止“亦可賽艇”:宜走宜跑宜巡遊的“寶藏路線”,等你來解鎖

作為一名景觀設計師,我還會收集蘇州河兩岸在改造過程中采用了哪些新理念、新材料、新工藝,在行走中專門為大家介紹。

比如,此番改造中,蘇州河兩岸大量采用透水材料(如彩色透水混凝土),貫徹了“海綿城市”的理念。

在黃浦段,設計師利用原吳淞路閘橋拆除後遺留的橋墩,在橋墩上架設了一段30多米長的鋼結構亭子,亭子軸線正對東方明珠,創造了難得的觀景體驗;

在南蘇州路76号,景觀林帶和鮮花綻放的花園,以花為媒,以林為調,将劃船俱樂部與外白渡橋連接配接;

烏鎮路橋西側的飛鳥亭,将通行、觀景、遮陽、休憩、照明、垂直綠化等功能融為一體,如同一隻充滿現代感的飛鳥落于河畔。

靜安段的濱水欄杆形式源于四行倉庫建築中的窗花樣式;在路面鋪裝的設計上,将周邊商貿特色曆史街區版圖與曆史建築符号轉化為地刻線條,融入濱水景觀。

長甯段把國棉二十一廠女工的合照變成一座雕塑《瞬間》,将弄堂文化、滬語童謠、中山公園的落葉等元素融入城市家具設計。

虹口段濱水區景觀長街上,鳳梨格木質座椅形狀優美,既像立體的景觀雕塑,又便于路人坐下休憩。

這些景觀滲透着設計者的情懷與創新意識,也折射出上海這座城市的精神氣質與人文底蘊。

蘇州河不止“亦可賽艇”:宜走宜跑宜巡遊的“寶藏路線”,等你來解鎖

出自中國建築師之手的經典老建築

如今,說到上海的近代建築,許多市民腦海中閃現的是邬達克、哈沙德等外國建築師的名字。但事實上,上海有不少經典老建築出自中國建築師之手。他們的成就同樣值得被銘記。

這一次,為了策劃蘇州河沿岸的建築閱讀活動,我特地檢索了資料。

就我目前了解的情況來看,中國第一代建築師留下的光是位于蘇州河周邊的作品就不少。它們至少可以包括:李錦沛設計的中華基督教女青年會大樓(圓明園路133号),過養默設計的上海銀行公會大樓(香港路59号),莊俊設計的金城銀行大樓(江西中路200号)和原中央造币廠财政部部庫(光複西路17号),陸謙受參與設計的中國銀行大樓(外灘23号)等。

而今,第一代建築師的學生、子女也将近90歲了。相關的口述曆史的挖掘與整理工作重要且迫在眉睫。

未來,我一方面希望自己能夠在建築閱讀活動中,多介紹一些中國第一代建築師的經典建築作品;另一方面,我也竭誠呼籲大家不要忘記這些建築師曾經做出的貢獻。條件允許時,我們應該想一些辦法,比如建造專題博物館等,讓中國建築史的故事和智慧被更多人了解、熟悉。從曆史中獲得更多給養,也是讓更多當代人從“建築閱讀”中獲益的一種方式。

當然,可以讓市民從“建築閱讀”中收獲更多的方式還可以包括:從各行各業能人志士中挖掘人才,将其培養為建築閱讀文化志願者,在曆史建築、名人故居等場所擔綱講解;鼓勵社會上更多機關、組織和機構參與口述史材料的挖掘與整理工作,促其關注城市文化與文明的傳承。

随着42公裡公共岸線的貫通,蘇州河兩岸的“建築閱讀”才剛剛拉開精彩的序幕。在講述優秀曆史建築前世今生的同時,我們更要展望未來,為更多市民深入了解上海、閱讀上海創造機會、增添視角、豐富素材,讓更多人能夠感受這座城市的溫度與活力。

蘇州河不止“亦可賽艇”:宜走宜跑宜巡遊的“寶藏路線”,等你來解鎖

連結領略蘇州河之美

黃浦段:上海辰光、風情長卷

蘇州河黃浦段,東起外白渡橋,西至成都路橋,長約3公裡。

黃浦區采用“上海辰光、風情長卷”的設計理念,打造一條“有内容的、有記憶的、有活力的”海派風情博覽帶。

3公裡的濱河岸線分為三個段落:東段“蘇河之門”(外白渡橋—河南路橋),突出“一江一河”交彙處的門戶形象;中段“蘇河之眸”(烏鎮路橋—河南路橋),沿途漫遊可遍覽滬上百态風情;西段“蘇河之驿”(烏鎮路橋—成都路橋),強調打造舒适的濱水區生活。

虹口段:最美河畔會客廳

蘇州河虹口段,東起外白渡橋,西至河南北路,全長900米。

虹口區打造“最美河畔會客廳”,整體改造過程突出了“共享、通達、活力、融合”四個要素。

“共享”——虹口北蘇州路(吳淞路以西)全面禁止機動車通行,原有狹窄的沿河棧道變得寬敞。

“通達”——原有停車場、變電站、碼頭辦公用房、水質監測設施等沿河而設,使沿河步道存在斷點。虹口區與相關機關溝通協商,把沿線所有的濱河空間都騰退出來,讓市民能夠暢通無阻地沿河漫步。

“活力”——将原停車場區域打造成觀景平台,可近觀蘇州河水系延綿和兩岸優秀曆史建築群、遠眺陸家嘴天際線美景;将原先海事碼頭辦公用房打造成可進入、可體驗的濱河驿站,形成集旅遊休閑、文化展示、最美水站等功能于一體的公共服務空間。

“融合”——融合曆史傳承與現代功能,建構上海大廈活力花園段、寶麗嘉酒店休憩觀景段、郵政大樓風貌展示段、河濱大樓特色風情段等“一岸四景”。

靜安段:新老時空對話

蘇州河靜安段長約6.3公裡,其中北岸西起遠景路,東至河南北路,長4.7公裡;南岸西起安遠路,東至成都北路,長1.6公裡。

靜安段目前重點打造了三個節點——

在總商會節點,結合腹地的總商會舊址、寶格麗酒店與華僑城公共街區,打造“摩登花街”景象,一側是蘇州河水,一側是以銀杏為主幹樹種的“金色大道”。

在四行倉庫節點,将周邊商貿特色曆史街區版圖,與曆史建築符号轉化為地刻線條,融入濱水景觀。

在蝴蝶灣公園節點,利用1200平方米綠地,打造市民驿站。

靜安區以建築曆史、文學作品、蘇州河往事為核心内容,進行“文化取樣”,運用到蘇州河沿線景觀提升中,塑造新老時空對話般的場景。

河南路橋下空間原是一處陰暗逼仄的空間,如今變成一道時光長廊,1921年至2021年的靜安生活場景與城市風貌在空間内的牆面上呈現。

在四行倉庫節點,一道70餘米長的景觀牆上刻着靜安已經消逝的“路名”。

普陀段:十八灣化作“後花園”

蘇州河普陀段長21公裡,其中6.05公裡涉及小區、央企、院校等權屬機關,斷點19處。

“打開”是蘇州河普陀段的關鍵詞——拆除違建、打通圍牆、辟通道路,蘇河十八灣迎來曆史上第一次全面貫通。

在蘇堤春曉段,普陀區将二級擋牆和小區景觀圍牆相結合,大幅提升岸線空間。

創享塔園區段在拆除違建後,依托步道貫通進行城市更新。

長甯段:10個綠地“串珠成鍊”

蘇州河長甯段全長11.2公裡,東起江蘇北路,西至外環線。

長甯區以蘇州河沿線臨空一号公園、臨空二号公園、滑闆公園、風鈴綠地、中環蘇州河公共開放空間、天原河濱公園、虹橋河濱休閑公園、萬航綠地、中山公園、華政公共開放空間10個公園綠地為“珍珠”,以健身步道為連線,串聯出一條城市“項鍊”。

在景觀提升上,長甯段突出了“曆史、藝術、智能”。比如,把工業機械元素“齒輪”變成雕塑和景觀裝置;打造充滿藝術感的橋下空間;發揮長甯智能網聯的産業優勢,在沿岸布置可以聽音樂的智能坐凳等。

欄目主編:龔丹韻 文字編輯:柳森 題圖來源:海沙爾 攝 圖檔編輯:曹立媛

來源:作者:周培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