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toutiao-origin="h2">

</h1>
不論哪個國家的鈔票,都會選擇最厲害的那些人印在上面,在鈔票上的圖案變化趨勢中,人們往往可以推測出一個國家的文化、政治、經濟發展趨勢。而藝術作品在鈔票設計中的使用也是屢見不鮮。
新日本電視節目總結日元鈔票圖案變化趨勢
一美元鈔票上的華盛頓肖像以及圖像原作
英國已經正式脫歐,結束了這一跌宕起伏的大戲。人們都十分好奇離開歐盟後的英國會有怎樣的一番未來,而英國首先改變的正是其最富盛名的資産之一:英鎊。
目前,全新的20英鎊鈔票(約合人民币182元)已于市場開始流通,鈔票上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女王自然少不了,而背面則印上了約瑟夫·馬洛德·威廉·透納(Joseph Mallord William Turner)的頭像,背景則是他的名作《被拖去解體的戰艦無畏号》。
新版20英鎊現已被展示在泰特美術館的透納自畫像旁
本來可以印在錢上就已經很厲害了,能印在20英鎊上更是“人中龍鳳”。英鎊的鈔票有5鎊、10鎊、20鎊和50鎊,而在此次新發型的鈔票中,面值20鎊的鈔票共有20億張,比其他面值鈔票的數量總合還要多,可見20英鎊的地位,以及透納的重要性。
2014年邁克·李導演的電影《透納先生》海報
透納畫風景,又畫人心。20英鎊上的他是美貌青年;而在BBC的紀錄片《藝術的力量》和電影《透納先生》裡,他又是不折不扣的猥瑣大叔。那麼,他到底是誰?又為何重要?
影響印象派和抽象藝術
透納的藝術起點可以從他的偶像法國畫家克勞德‧洛蘭(Claude Lorrain,1600年-1682年)說起。洛蘭以神話式的風景畫著稱,年輕的透納曾站在他的畫前淚眼汪汪:“這畫,我一輩子都畫不出來!”然而,我們都知道,他做到了。如今在英國國家藝廊裡,他的作品應他遺願,挂在克勞德的作品旁邊。
偉大的藝術往往伴随着的争議,透納生前如此,而被他影響的後世藝術家們同樣如此。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在當時因标新立異備受批評,現今卻是藝術市場和乃至人民群衆最愛的流派——印象派。
透納《議會大廈的火災》油畫 1834年作
印象派大師莫奈、德加、雷諾阿等人曾經在一封公開信中寫道:
一群法國人,在相同的美學追求下,聯合起來……以極大的熱情,投身到表現運動的物體形态以及變幻莫測的光現象的運動中來。他們沒有忘記,在這條道路上,有一個卓越的英國大師早就走在他們前面了。他就是偉大的透納先生。
透納《奴隸船》油畫 91 × 123 cm 1840年 現藏于波士頓美術館
他的影響延伸到現代,1966年,抽象表現主義三大家之一、目前最貴的抽象表現主義畫家馬克·羅斯科(Mark Rothko),參觀完透納展後,開玩笑地說:“這個叫‘透納’的家夥,從我身上學到了很多。”
以風景畫赢得英國人和全世界的心
2005年,BBC 4頻道舉辦“最偉大英國畫作”投票,透納的《被拖去解體的戰艦無畏号》以 27%票數赢得第一,第二是得票18%的康斯太勃爾的《幹草車》。
透納《被拖去解體的戰艦無畏号》油畫 1839年作 英國國家美術館藏
這幅作品中,主角不是在1805年的“特拉法爾加海戰”(the Battle of Trafalgar)為尼爾森的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的“無畏号”(Temeraire),而是小小汽船,它拖動巨大的戰艦走向它的退役解體之路,表現對工業革命的贊歎。
透納把這幅作品稱為“darling”,一因為美,二因為對題材的喜愛。
英國維多利亞時期作家約翰·羅斯金(John Ruskin)是曆史上第一個、也是最著名的“透納吹”。他曾将透納描述為“19世紀最偉大的畫家”。
1984年泰特美術館創立“透納獎”(Turner Prize),除因他的偉大,更因他的争議性。英國如今最重要的當代藝術家們:赫斯特(Damien Hirst),翠西·艾敏(Tracey Emin),安尼施·卡普爾(Anish Kapoor) 都曾獲透納獎,他們傳承着透納的精神:無争議不藝術。
2019特納獎由四位提名者共同獲獎,四位藝術家分别是塔伊·沙妮(Tai Shani)、勞倫斯·阿布·哈姆丹(Lawrence Abu Hamdan)、海倫·卡莫克(Helen Cammock)和奧斯卡·穆裡約(Oscar Murillo)
普通又不讨喜的怪人
轶事、野史、甚至比慘,藝術圈有時簡直像選秀。而透納雖是怪人,卻沒有太多八卦,他人粗魯乏味,還是個工作狂。他終身未婚,有一個情婦,為他生了兩個孩子,在當時并不算傷風敗俗的大事。不過人們在透納死後才發現她的存在——在遺囑裡,也在他生前從未展示過的裸女素描裡。
透納《自畫像》油畫 1799年作
透納留下自畫像不多,印在20英鎊上的這張最為著名,不僅相貌英俊,發型也一絲不亂,是透納為自己畫的“标準像”。
不過在後世的演繹中,透納的樣子卻并非如此。2014年,蒂莫西·斯波憑《透納先生》獲得第67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男主角。很多人認為他得獎的原因是 “醜化”了透納。
實際上透納極不喜歡讓人為他畫像,法國藝術家歐仁·德拉克洛瓦(Eugene Delacroix)曾描述過透納的樣子:“英國農夫般的外貌,肥大的黑色衣服,寬大的鞋子,舉止生硬、冷漠。”
《透納先生》劇照
真相和自畫像判若兩人,斯波其實是神還原,難怪得獎!
是以這是當時的“最美工作照”,甚至是“照騙”了。唯一還原的可能是他的發型,因為透納父親就是個理發師。
1775 年,透納就出生在父親理發店的樓上,家境樸實,但成長的社群絲毫不“高雅”。13 歲時,他的作品在父親理發店的櫥窗裡展覽出售,14 歲進入英國皇家美術學院學習,15 歲首次在學院年展中展出作品,26歲成為最年輕的院士。少年得志,但因為風格頗受争議,性格不讨好,也沒過得特别好。
《海上漁夫》是透納第一幅油畫,藏英國泰特美術館 1796年此畫被學院夏季畫展展出,以後他一生中幾乎每年都有作品被學院展出
電影還有一處神還原——他的指甲永遠帶着污迹,不是泥土,而是顔料。因為透納喜歡用手指刮去油畫顔料做效果,甚至把口水吐到畫上做出朦胧的效果——這種方式雖也頑皮,恐怕也不是“高貴”的人們所喜聞樂見的。
宿命對決
天才常遇的“瑜亮之争” 為透納的職業生涯增添了不少壓力,約翰·康斯太勃爾(John Constable, 1776—1837)一直是透納的頭号競争對手,且隐隐壓透納一頭,是以兩人常常明争暗鬥。1832 年 5 月 25 日是英國皇家藝術學院的清油日,這是皇家藝術學院沙龍開展前一天供藝術家們為畫作做最終修改、并塗抹能保持畫作色澤光線清油的日子。
以《幹草車》而名聲大噪的康斯太勃爾正忙着在沙龍裡為他的傑作《滑鐵盧橋的揭幕典禮》(The Opening of Waterloo Bridge)做最後收尾工作,他在這幅畫上耗費了十多年的心血。
透納的 《海景》(Helvoetsluys)就挂在它旁邊。透納看了康斯太勃爾最後一刻添上的幾筆後,決定在自己畫作上添上一筆:水面上畫了一隻紅色的浮标。
《透納先生》電影表現了透納和康斯太勃爾戲劇性的一幕
那一抹紅色與灰色的天空和海洋構成的背景形成了鮮明對比,緊緊抓住了觀衆的注意力,乃至忽視了康斯太勃爾的作品,這一段在電影《透納先生》裡也有。一年前,康斯太勃爾曾憑借自己在一家展覽委員會中的地位,用自己的一幅畫作撤換了透納的畫作,并将換下的透納作品挂在了主展廳邊上的一個側室裡。這就像一個縮影,代表了兩人此前種種的明争暗鬥。
生前二人不相伯仲,身後英國美術館和群眾也樂意把他們放在一起比較。但就像那一筆添上去的浮标,歲月流逝,透納在世界和曆史上勝過康斯太勃爾,因為他的創新和引領。
感受風景畫中的崇高
透納常年在泰晤士河岸寫生,一共創作了1900 多張素描、水彩及油畫,其中絕大多數都是風景畫。
他也曾在歐洲廣泛遊曆。在展出自己的作品之時,還配上自己創作的詩歌,暗示他的意象富有更加深層與悲觀的含義。
就像透納名作《暴風雪:漢尼拔和他的軍隊翻越阿爾卑斯山》的是坐落在瑞士的格裡松山上正發生着雪崩,大量冰礫傾瀉而下。1802年,透納雖然遊覽過此地,但他的創作靈感很可能來自關于1810年格裡松山發生的雪崩導緻25人死亡的一系列報道。
透納《暴風雪:漢尼拔和他的軍隊翻越阿爾卑斯山》油畫 1812年作
另外透納也從德盧戴爾布格有關雪崩的畫作中受到啟迪,意圖刻畫出冰塊與岩石豐富的質感與紋理,以期向觀衆傳達壯麗大自然所蘊含的一種令人敬畏和毀滅性的力量。
劇烈的漩渦結構是透納風景畫的一個标志——通過把人放在漩渦或風暴的中心,凸顯人類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感覺自然的“崇高”(sublime)。這也是歐洲浪漫主義的重要題材。
為了感受自然崇高的力量,據說透納曾經把自己捆綁在風暴中船的桅杆上,以體驗暴風雨的景象。
在18 世紀的英國畫壇,水彩畫并不入流,而風景畫被皇家美術學院首任院長約書亞·雷諾茲(Joshua Reynolds)排在所有繪畫題材的最末位。但因為透納的持續堅持,水彩漸漸獲得前所未有的青睐和普及。水彩更适合瞬息萬變的風景、更利于旅途創作、并帶着透納更多的私人感情。
透納《常青藤橋》水彩畫 1813年作
透納 《威尼斯的斯齊亞沃尼大街,水節》,1845年
透納用尺寸超大的實驗性水彩畫和着色方式使得各種顔色能夠同時綻放,用對比強烈的色調,共同形成一種氛圍。相形之下,原本盛大奢華的學院派油畫變得沉悶,暗淡,透納以一己之力發展了水彩畫,更将風景畫與曆史畫、肖像畫擺到了同等的地位,為藝術史做出了特殊貢獻,更使他自己一鳴驚人。
難以辨識的物體輪廓,瞬息的光影,使透納飽穿越生前的争議,直指後世畫家的心靈。而2020年也是觀衆一覽透納藝術生涯的絕好機會,因為将有多場重要透納展覽輪番上演。其中美國境内最大規模的透納展覽“透納:對崇高的追求(J.M.W. Turner: Quest for the Sublime)”已在納什維爾弗裡斯特藝術博物館(Frist Art Museum)開幕,共有70餘件透納精品呈現,将展至5月31日。
透納《海葬》油畫 1842年作 泰特美術館藏
而本次展覽的借展方,擁有世界上最大的透納作品收藏的英國泰特美術館,也将于10月28日舉行展覽“透納的現代世界”(Turner’s Modern World)追溯這位藝術家與19世紀工業、技術和政治變革的關系,紀念透納的這一裡程碑時刻。
北島被罵到關閉評論,他的詩到底想表達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