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第二代和第六代瓊花聚首,中芭《紅色娘子軍》要來上海了

作者:澎湃新聞

澎湃新聞記者 廖陽

“我小時候在泰興路住過,離美琪大戲院大概100米,我從小在這裡看電影,對芭蕾的認知來自前蘇聯電影《十月革命》,裡面有一段《天鵝湖》,原來立腳尖是從那裡來的!”在《紅色娘子軍》的釋出現場,舞蹈家薛菁華回憶。

《紅色娘子軍》講述了瓊花在紅軍黨代表洪常青幫助下,從農村姑娘變為娘子軍戰士的故事。在劇中,中央芭蕾舞團破天荒塑造了一批“穿足尖鞋”的娘子軍形象,經曆六代舞者,仍有觀衆緣。

第二代和第六代瓊花聚首,中芭《紅色娘子軍》要來上海了

《紅色娘子軍》劇照

适逢上海美琪大戲院80周年,6月25日-27日,中央芭蕾舞團的“看家戲”《紅色娘子軍》将來此演出三場。薛菁華是道地的上海人,演出前,身為第二代瓊花,她特地來到美琪,為即将起舞的三位第六代瓊花暖場、打氣,舞迷們也紛紛掏出筆記本,找記憶裡的瓊花要簽名。

第二代瓊花:天天改,改成了經典

薛菁華出生于上海,但求學于北京,和芭蕾結緣于《新民晚報》。母親在報紙上看到北京舞蹈學校招生的消息,帶着女兒趕到石門一路的紅旗歌舞團,報了名,“那一年招了三十個上海人,男男女女都有,浩浩蕩蕩到了北京。”

第二代和第六代瓊花聚首,中芭《紅色娘子軍》要來上海了

薛菁華

從1956年到1963年,經過7年學習,薛菁華從一個白丁成長為專業舞者。畢業後,她進了中央芭蕾舞團,沒想到第二年,團裡就開始排演《紅色娘子軍》。

在前蘇聯專家的幫助下,洋芭蕾很早就在中國生了根,但演的都是《天鵝湖》《吉賽爾》等仙氣飄飄的舞劇,主角不是天鵝便是幽靈,于是上司人提出,能不能排演一部中國本土題材的舞蹈。

“我們接觸的都是古典芭蕾,怎麼塑造娘子軍?摸不到頭腦,于是隻像娘子不像軍,槍拿在手裡像拐棍。是以我們要下部隊,半夜行軍令一響,我們拿起背包就跑,鞋子、杯子散了一地,就這樣跌跌撞撞開始,跪、站、立等軍姿從頭開始學,經過好一段訓練,才有了戰士形象。”

薛菁華見證了這部舞劇從無到有的過程,“每個導演都想發揮最大的想象力、創造力,是以經常朝令夕改,早上剛出來的動作,下午就變了,演員就要跟着步伐前進,一改,二改,天天改,改成了經典。”

改的不隻是舞步。薛菁華回憶,女戰士沒法穿傳統芭蕾的腳尖鞋,師傅絞盡腦汁,給她們定制了和軍裝配套的舞鞋;軍裝是灰色的,但灰色也可以美,師傅用上了杭州最好的綢布,絲的成分重,不僅漂亮,垂感也好,不容易起褶皺;穿上軍裝後,大家胳膊擡不起來,師傅中西合璧,在腋下補了一塊三角布,手臂垂下來是挺拔的軍裝,手臂擡起來也不妨礙舒展;軍裝的皮帶又寬又厚,師傅也做了改良,既窄又薄,大家下腰時不至于杵在那兒,影響舞姿……

第二代和第六代瓊花聚首,中芭《紅色娘子軍》要來上海了

展覽

第二代和第六代瓊花聚首,中芭《紅色娘子軍》要來上海了

“滲透了台前幕後所有演職人員的心血,才成就了這樣一部經典。”薛菁華笑說,就連食堂師傅也跟着他們從白天轉到黑夜,有時候改到晚上十點,師傅還會給大家準備宵夜,“大家的思想很簡單,心都撲在演出上,想把劇目完成好。我生活在這樣一個集體裡,很幸福,很光榮。”

薛菁華是團裡最高挑的女孩,大家都喊她“薛大個兒”。一開始,她是黎族舞的領舞,後來跳到了戲份較重的娘子軍連長,最後又晉級為瓊花。化完妝試鏡,有人說這個江南女子太秀氣了,給她裝了兩條人工眉毛,嘴裡還塞了兩片蘋果,更飽滿、更粗狂了,才更符合女戰士的形象。

幾代瓊花裡,薛菁華可能是最“出圈”的一位,因為她還主演過電影版《紅色娘子軍》。她的“倒踢紫金冠”成為一絕,影響了幾代人,而她也成了紅透國内外的芭蕾舞明星。

“跟現在的年輕演員比,我矮了,他們的形象更美,個頭更高,舞姿也放大了。”薛菁華說,青出于藍勝于藍,“我們有責任讓年輕一代更好。”

第六代瓊花:準備了八年,才等到女主角

如今,瓊花已經傳到了第六代。中央芭蕾舞團此番來上海,會帶來三位瓊花——李潔、侯爽、邱芸庭,都屬于第六代。

第二代和第六代瓊花聚首,中芭《紅色娘子軍》要來上海了

邱芸庭

25歲的邱芸庭新鮮出爐,是最新一位瓊花。她是“雙料”金牌獲得者,曾在北京國際芭蕾舞比賽、美國傑克遜芭蕾舞比賽奪冠,基本功非常紮實。前不久,她在海口首次主演了瓊花,随後轉戰北京國家大劇院,上海是她第三次登台主演。

“海口是《紅色娘子軍》的發源地,當地人非常了解這個故事,也熟悉這部舞劇,我壓力蠻大的,很緊張。”邱芸庭身材高挑纖瘦,有一雙小鹿一般的大眼睛,17歲剛進團當實習生,她就開始學劇中的舞段,緊接着跳群舞,還演過瓊花身邊的戰士,準備了八年,才等到女主角。

在中央芭蕾舞團團長、第三代瓊花馮英,以及第五代瓊花張劍、朱妍、魯娜等人的言傳身教下,邱芸庭一步一步貼近着角色,“她們演出時我也會在旁邊看,近距離地觀摩和學習。”這部民族芭蕾裡有不少民族民間舞的元素,比如串翻身,需要紮實的童子功才能遊刃有餘,“民族民間舞的訓練方法和芭蕾完全不一樣,我們沒那麼多時間,隻能硬練,一度很難适應。”

在給上海舞迷表演劇中的段落時,邱芸庭的舞姿硬朗,眼神也很淩厲,“這是革命戲,一定要抓到那種神态。”談及如何才能演好角色,她總結,一定要研究人物、揣摩人物,演起來才會落地,有血有肉。

《紅色娘子軍》是“紅色靜安·百年經典”主題系列活動的重要内容。

第二代和第六代瓊花聚首,中芭《紅色娘子軍》要來上海了

其間,美琪大戲院還将舉辦“娘子軍”史料展,展示第一代至第六代瓊花的經典劇照,再現服飾、劇本、節目單、舞蹈場記、場景設計圖、道具設計圖等史料。同時,現場還開辟了特别展區,展現上海市民珍藏的與“娘子軍”有關的票根、書籍、節目單、音像制品。一件件充溢着紅色情懷的展品,将帶領觀看者回到革命故事發生的年代。

為使高雅藝術浸入靜安的日常生活,前不久,中央芭蕾舞團團長馮英親率馬曉東(洪常青扮演者)、李潔(瓊花扮演者),先後在美琪大戲院與石門二路社群文化活動中心,開展了以“瓊花盛開”為主題的名家分享會和文藝賞析課。

近日,中央芭蕾舞團成員還将前往中共二大會址、毛澤東舊居陳列館等靜安區紅色景點,身臨紅色精神發源地,領略紅色靜安的百年力量源泉。

責任編輯:梁佳

校對:丁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