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鳳/文
No.1
百年足迹
拂去時間塵埃
解開那些深藏在地下的曆史謎題
探尋人類文明的足迹

百年來,幾代中國考古人兢兢業業、上下求索,踏遍華夏河山,不斷編織着古代文化和社會的經緯藍圖。
2021年是中國現代考古學誕生100周年,由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策劃、多部門聯合制作的 5集紀錄片《足迹》也将同時釋出。
《足迹》将于10月26日在河南廣播電視台衛星頻道、河南廣播電視台國際頻道與觀衆見面。
回答我們的疑惑,探索我們的空白,循着從前的腳步,探尋人類舊時光的《足迹》!
No.2
我們從哪來?
十萬年前,地球上至少有6種不同的人。但今日,世界舞台為什麼隻剩下了我們自己?
所有現代人都是20萬年前生活在非洲的一位女性的後代?
這些是真的嗎?
尋找,從山川、河流、田野中找尋人的痕迹;追尋,史前人類遷徙演化的路線。
從土層、石器、骨頭化石之間發現東亞人的現代起源。
你我都是“非洲人”的答案,在《足迹》裡隐藏,為你解答“我是誰?我從哪裡來?”的謎題。
No.3
東亞人類起源
從我國境内發現最早的古人類元謀人,到第一次站起來的北京人;從腦容量及頭骨形态與現代人類接近的山頂洞人,到點燃星星之火的許家窯人;
從嵩山東麓的刮削器到櫻桃溝的“老奶奶廟”火燃燒後的痕迹;從賈魯河上遊趙莊遺址碩大的 “古菱齒象頭化石”,到青藏高原人類腳步留下來的印記;以及山頂洞的骨針、李家溝的陶片共同串聯起舊石器時代到新石器時代的記憶。
這是中原填補人類起源的傳奇篇章,這是東亞現代人探索起源的波瀾圖卷!
No.4
你将看到這些
第一次站起來的北京人開始明白了自由的意義,遠方從此成了觸手可及的地方。
基因交流在人群中起到了凝聚與穩定的作用。北京猿人其實是“混血兒”:他們融合了蒙古人、印歐人、尼格利陀人的血統。
舊石器時代泥河灣遺址,考古的驚喜層出不窮。古人類敲骨吸髓的石頭器具直接再現了百萬年前遠古人類吃大象的場景,這是“東方遠古人類的第一餐”。
出現在馬圈溝遺址的圓形淺坑是大象的足迹。草原猛犸象骨骼化石、大象肋骨上砍砸、刮削痕迹都在說明:在遠古時期,大象是人類的食物之一。
而“幹飯,也一直在發展”。侯家窯遺址大小不一的石球與衆多動物骸骨的出土,讓古人類獵殺動物的場景跨越時間重制。
“薩拉烏蘇動物群”出土了34種哺乳動物和11種鳥類。王氏水牛、披毛犀、鄂爾多斯大角鹿、荒漠中的 跳鼠、鴕鳥……古生物躍然眼底。
No.5
中原—填補人類起源傳奇篇章
距今10萬年到4-5萬年期間的末次冰山期,使得除非洲以外的人類都滅絕了?天地之中的嵩山給出了關鍵線索。
答案是:舊時代晚期,鄭州嵩山東麓是東亞現代人起源的關鍵地區。在這裡,人類不僅沒有滅絕,還發展得非常繁盛。
荥陽織機洞發掘的刮削器、尖狀器、石片,是古人類智慧的開啟。
櫻桃溝的“老奶奶廟”是4.5萬年前 “火”燃燒的地方。火的登場,使得一切都有了新的滋味。
以灰燼堆積為中心的人類居住遺迹和數量衆多的石制品、動物化石,讓我們看到,那時的人們會使用石制品、骨制工具。
數以萬計的動物骨骼化石表明古人類會使用火之後,夥食也提高了檔次。
賈魯河上遊趙莊遺址,距今3萬年的“古菱齒象頭化石”不僅是河南緣何為“豫”的佐證,更見證了古人類與象的 “相愛相殺”的過程。
同時,狩獵、加工石器、居住……區位規劃意識已經形成?
距今4-3萬年之間,高寒、缺氧的青藏高原早已有了人類活動,這是距今發現的人類最早的在4600米以上生存的證據。
水洞溝發掘出的磨制骨針,與山頂洞人遺址發現的骨針為同一類型,表明他們已經懂得縫制衣服禦寒保暖。
以腳步丈量大地,用雙手觸摸石器。我們清晰地看到镌刻了他們邁向文明程序的足迹。
他們從黑暗中踽踽獨行,到永不停歇的遷徙,人類終于在新石器文明曙光的照耀下,翻開了新的曆史篇章!
河南衛視 想了解更多河南衛視精彩内容
來源:河南衛視
聲明:本文已注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删除!聯系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