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中國21歲女子射擊運動員楊倩在東京奧運會10米氣步槍比賽中力壓群芳,奪得奧運會首枚金牌,成為億萬國人矚目的焦點,對于氣步槍的比賽,大家應該都比較熟悉,我國著名的氣步槍運動員杜麗,她曾在2002年雅典奧運會上奪得10米氣步槍冠軍,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獲50米3X20金牌。

氣步槍射擊到底有多難?10米内射擊硬币?
相信大家都知道氣步槍射擊很難,因為那個靶很小,據說是10米内射擊一個硬币大小的區域?其實要這樣了解也沒錯,但你如果打中了這個硬币,很抱歉隻有5環。
因為十米氣步槍标準靶的直徑是45.5±0.1mm,一個硬币的大約是25毫米,剛好能覆寫5環的面積,是以當你眯着眼看10米外硬币都已經模糊不清的時,那個才剛剛五環而已。
各環的标準尺寸是(1環直徑)是45.5mm (±0.1mm),4環直徑30.5mm (±0.1mm),9環直徑5.5mm (±0.1mm),10環直徑0.5mm (±0.1mm)。
而氣步槍子彈的直徑則是4.5mm,也就是說9環也就剛好裝下一顆4.5mm的子彈而已,不過幸好規定的隻要子彈擦着10環過即可算是10環,靶紙下方高精度壓力傳感器,而氣步槍的子彈則與當年流行的氣槍彈很相似,但外形要更精緻一些,尺寸精度也更高。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9">打中十環究竟有多難?</h1>
如果你這樣認為打中十環就不難,那就大意了,因為當年屏聲靜氣準備瞄準設計的時候,你會發現很多問題!
第一個,就是槍管不停地在抖動,這很正常,因為人并非一個剛體,而是肌肉骨骼等“組合在一起”的有機整體,需要呼吸氧氣,還有心跳将飽含氧氣的血液供給到全身肌肉。
呼吸可以暫停,是以叫做屏聲靜氣,但心跳不行,心髒的每一次搏動都會影響手把持槍管的狀态,是以你可以想象一下射擊就是像是一輛不斷運動的車上向目标射擊。
第二個就是瞄準,你以為氣步槍的瞄準鏡能看清目标?其實非也,就是一個1:1的輔助鏡,根本就沒有你想象中的十字線,真正的瞄準還是機械瞄具。
氣手槍用的是照門瞄具,而氣步槍則是觇孔瞄具,就是下圖中的圖H,外面一個環,中間以豎一圓點。
是以當你從氣步槍瞄具向外看标靶時,你會發現這個瞄具直接把十環甚至九環和八環都擋住了,根本就看不清靶标。
這就對了,因為根本就不是真正的瞄準,仍然是概略射擊,也就是說這個概略射擊還得配合呼吸心跳,當然很多朋友比賽時因為緊張,腎上腺素飙升,心狂跳,怎麼都“壓不住”,是以此時射擊,還要射中十環(根據距離靶心的距離,還有10.1-10.9環),你可以想象一下這有多難,裡約奧運會上,十米氣手槍的決賽場上中國運動員張夢雪打出10.9環,這就是傳說中的真正滿環。
是以絕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奧運會冠軍的,射擊技術和心理素質必須同時具備,即使你在平時每次都10.9環,也不能保證奧運會上能打出這個成績。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0">和專業的狙擊手相比,到底誰厲害?</h1>
奧運會射擊冠軍,很多朋友就會想到另一個職業,也就是軍隊裡的狙擊手,兩個都是打槍的,目的都是擊中目标,簡單、粗暴的職業,那麼射擊冠軍與狙擊手相比,又是哪個更厲害呢?
氣步槍用的是早期用的是壓縮彈簧與活塞式結構,就如以前用的氣槍,後來改成了二氧化碳氣瓶,這種槍殺傷力有限,不過用來獵鳥非常不錯,它的後坐力很小,并且為保證射擊精度,子彈的初速也被控制在低于音速,一般最高不超過270米/秒,而氣動性能更差的平頭彈則在180米/秒左右(超音速激波會改變氣動條件,幾種目标時會出現鑰匙孔外形,不太好判斷環數)。
是以氣動槍械都是以精度為主,後坐力也很小,而且射擊距離也隻有幾十米,是以在彈道也主要以準直線為主。
狙擊步槍射擊條件如何?
首先不是所有的槍都能當狙擊步槍,這個必須有一個概念,要作為狙擊步槍有幾個要求,一個是射程遠,彈道性能優良,一緻性要好,精度高于普通步槍,機械性能優良,不至于一槍過後振動影響第二槍射擊精度等,一般有軍用和警用兩種。
早期狙擊槍都是從普通槍械中挑一把,現代都有專用的狙擊步槍,而且還有專門的彈藥,使用的是中央式底火彈藥,因為凸緣式底火彈藥凸緣無法承受彈藥燃燒的高壓。
對于狙擊手又有什麼要求?
奧運會賽場上射擊是有距離要求的,比如10米,50米等,但狙擊手射擊時敵人卻沒法商量,因為他們可能出現在任何距離上,有的甚至遠超槍械的射程,是以狙擊步槍必備瞄準鏡,一般在3-12倍,并且會有輔助參考瞄準的刻度。
svd狙擊步槍的瞄準鏡分劃
很多時候狙擊手還會配備一名觀察手,觀察手會測定目前的氣溫大氣壓和風速以及周圍的環境,将這些參數告知給狙擊手後,會調整表尺,選擇射擊提前量:
1、距離:必須提高彈道,因為遠距離射擊時彈道是一條抛物線,等子彈剛好飛到目标時,下落的子彈剛好擊中目标,這就是槍口在射擊時并不是對着目标,而是對着目标上方可能超過1米甚至更高。
2、橫風:比如左側或者右側來風,子彈在擊發後的飛行途中可能被橫風吹跑,那麼必須要朝着橫風吹來的方向補償。
3、大氣壓與溫度:溫度與大氣壓表示目前大氣密度,高溫表示稀薄,空氣阻力比較小,寒冷表示密度高,需要多考慮空氣阻力
4、超過槍械射程:槍械都有射程,比如手槍一般是50米,突擊步槍射程一般是500-600米左右,狙擊步槍也很少會超過800米,反器材步槍(也可能作為狙擊步槍使用)會超過1000米,甚至更遠。
但并不表示在射程外就沒有殺傷力,隻是超出射程後槍彈的彈道很難預測,受到風速大氣等影響加劇,命中目标不僅需要經驗與技術,而且還需要一部分運氣成分,因為在超遠距離狙擊上實在沒有多少把握。現代戰争中最遠狙擊記錄有如下幾條:
1、2002年,加拿大軍隊的羅布‧福爾隆(Rob Furlong)下士阿富汗Shah-i-Kot山谷,用TAC-50在2430米距離上擊中一名塔利班武裝份子RPK機槍手。
2、2009年11月英軍狙擊手用L115A3狙擊步槍在阿富汗Shah-i-Kot山谷以2475米距離上擊中目标,共開了三槍,第一發未擊中,第二發擊中背包,第三發擊中軀幹。
3、2017年6月,加拿大第2聯合特戰部隊(Joint Task Force 2)的哈裡森(Craig Harrison)以TAC-50狙擊步槍在3540米外的距離擊斃一名恐怖分子。
當然不隻是上述這些參數,比如俯射和仰射,還有下雨,沙塵以及山谷與巷戰等複雜氣流環境,并不能照搬照抄,每個狙擊手都有自己獨特的經驗,當然更重要的是心理素質,因為在戰場上和訓練是完全不一樣的環境,會有血淋淋的實戰環境,更有附近炸彈爆炸以及戰友受傷的幹擾因素,甚至更多的時候是敵後孤身、背水一戰的極端生存環境,能當狙擊手并且屢屢完成任務的人不是一般人,而是魔鬼!
射擊項目不隻是氣步槍,也有氣手槍,還有飛碟射擊用的獵槍等,但口徑都不會超過0.22寸(英制),而且運動步槍的彈藥即使用發射藥,也是減裝藥,它的彈道與軍用子彈完全是兩碼事,簡單地說,一個追求精度,比如奧運會室内比賽沒有橫風,彈道比較單純。
而狙擊環境極其複雜,甚至可能是現代戰争下最惡劣的環境,是以兩邊的頂級選手可以說完全不在同一個起跑線上,根本無法比較,是以不存在誰的水準更高個問題,兩邊都是行業頂尖的存在。